牽手Stellantis,零跑這次真的「領跑」了?

2023-10-26     電動湃

時至今日,零跑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依舊是那輛小轎跑S01。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略顯滑稽的S01也代表著零跑,作為一個新成立品牌在面向市場中的一個選擇——以一款跑車來進入汽車市場,這也是復刻了其他友商的做法,比如蔚來的EP9以及前途K50。

但相比之下,總感覺零跑S01的技能樹點得有些歪了。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如今的零跑汽車,雖然不像「御三家」那樣,總是被各路媒體包圍,身邊環繞著各種話題,但憑藉著自身在20萬元內市場的辛苦耕耘,已經穩居新勢力品牌銷量前五。

正是這個向來低調的品牌,最近搞了個大新聞。

10月26日,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集團宣布,Stellantis集團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獲得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這將使Stellantis集團成為零跑汽車的重要股東,並在零跑汽車董事會獲得2個席位。

此刻的朱江明,內心一定是非常開心的。

一是,在一周前,零跑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財報,毛利率由負轉正了!

在上文提到的新勢力品牌銷量前五的品牌中,零跑的毛利率是最後轉正的。但也總算證明了其當下的經營思路可行。僅靠造車能賺錢,未來可期。

第二,無疑就是這筆15億歐元的大生意,終於敲定了。

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合作協議,由零跑為Stellantis供應增程車/電動車的核心架構。通過技術輸出,利潤更可觀,未來更可期。

這也是零跑汽車最渴望做的事,朱江明就曾說過,零跑希望定位於整車廠與供應商之間。

在雙方確立了全球戰略夥伴關係後,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還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提升零跑在中國、歐洲及全球其他地方的銷量。

這家合資公司,除了將會擁有零跑在海外市場的獨家出口與銷售權外,還將獨家擁有在當地市場製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

這樣來看,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不論從資金、股比,還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來看,層級都要高於大眾收購小鵬的4.99%股份。

這將是目前的新勢力與國際汽車集團合作的獨一份。

此外,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之間還有過一段軼事。

在去年,同屬Stellantis集團的廣汽菲克退出中國市場時,就有新聞傳出零跑與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在與廣汽集團商討接受廣汽菲克長沙工廠的可能性。

如今,在有了Stellantis集團撐腰後,零跑無疑將會在這筆談判中搶得先機。

雙方的合作中,零跑的技術,正是Stellantis所看中的。

在今年7月,零跑宣布進入了LEAP 3.0時代,其中核心就是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該架構對於車企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高度集成化,節省大量零部件、材料,降低生產成本。

此架構下的首款車型為零跑C10,這是一款定位低於C11的SUV車型,參考目前C11增程版14.98萬元的起售價,C10的起售價會更低。

以目前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本土生產的車型來看,2022年東風標緻平均單車售價14萬元,雪鐵龍平均單車售價15.4萬元。

雙方達成合作之後的首款車型,大機率會拿零跑C10增程版作為原型車,並換殼標緻、雪鐵龍進行銷售。

在標緻和雪鐵龍的品牌溢價能力下,增程版加2萬元賣15-16萬左右,正好與標緻和雪鐵龍當前的平均單車售價吻合,這麼定價,銷量一定是可觀的。

這麼做對Stellantis集團來說有兩大好處:

一、以零跑C10增程版作為原型車,掛上標緻或雪鐵龍品牌,或多或少能直接盈利;

二、更有利的是,可以大大提升標緻和雪鐵龍品牌在國內的銷量,提升市占率,對這兩個處於危難之中的品牌而言,市占率幾乎可以和品牌形象劃等號。

說完了宏觀層面之後,還有一筆經濟帳。

對於Stellantis來說,投資零跑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只花了一個月的公司凈利潤,就買下了零跑20%的股份。

同時,零跑還有著不錯的即戰力。這個即戰力的前提,便是開發一款新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與零跑的合作還在於Stellantis集團想要強化中國市場的表現。

近幾年來,隨著長安PSA解體、廣汽菲克終止合資,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式微更加顯而易見:上半年,它在華的唯一合資企業神龍汽車累計銷量4.42萬輛,同比減少21.56%。

不過,在實行了「輕資產」之後的Stellantis在國內市場的活躍程度,不減反增。

在保時捷宣布不會引入911 GT3的大背景之下,Stellantis依舊先後引入了瑪莎拉蒂MC20、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GTA/GTAm三款性能怪獸。此外,阿羅最近還引入了全新的緊湊型SUV Tonale。

此外,周冠宇成功與阿爾法·羅密歐F1車隊續約一年,2024年的中國大獎賽將首次出現中國車手本土作戰,屆時肯定會有大量的媒體與車迷進行傳播。

這波流量,Stellantis集團實屬拿捏了。

反之,零跑看中的,則是Stellantis在全球市場的版圖。

朱江明曾說,汽車產業很難一步到位,不是整車出口,或者車企到國外建廠就可以,只有通過各種模式去擁抱,才可能把中國汽車融入到全球去。

其實除了Stellantis集團外,零跑還與大眾集團等其他企業進行了合作討論。「只是Stellantis集團的推進更快速一些」。

由標緻雪鐵龍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合併而成的Stellantis集團成立於2021年,由於這兩家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頹勢,雙方的合作還一度被稱為「失敗者聯盟」,

令人「失望」的是,合併之後的Stellantis集團在全球版圖中依舊有著出色的財務表現。

在今年上半年,其凈營收達到984億歐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為109億歐元,漲幅達到37%。大本營歐洲和北美市場同期的銷量分別為147.8萬輛、102.3萬輛,有著不同程度的銷量增長。

同時,在新能源市場上,Stellantis的表現也不錯。從今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上來看,Stellantis旗下分別有1款與2款車型進入了插電混動與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前十。

此外,將自主品牌車型出口這件事,Stellantis集團也有自己的經驗之談。早在2021年,合併之前的菲克集團運作了廣汽傳祺GS4的出口事宜,並換標成道奇酷威在墨西哥等地進行銷售。

隨著這筆交易達成,想要將電動車賣到全世界的零跑汽車距離這個願望更近了一步。今年6月,零跑汽車已經交付第20萬輛新能源汽車,成為繼「蔚小理」後又一家達成這個成績的造車新勢力。

在經歷了中國汽車起步階段的市場換技術,中國選手終於迎來了反向輸出的歷史性時刻:在新能源汽車風向標不斷向東轉移的過程中,以技術合作換資本成為新的合作形式。

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相當於它們在行業內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在全球電動車項目上開展合作,以在中國及全球範圍內打造電動車企業為合作目標。

與以往中國品牌通過當地經銷商合作,或與當地汽車製造商合資成立公司不同的是,此次零跑通過合作方組建國際化的合資公司,也將其全球化布局推向一個新的台階,即能夠在當地市場實現出口、銷售及生產製造一體化的縱深布局。

依靠輕資產布局與Stellantis集團的成熟商業布局,零跑汽車正成倍放大其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不僅如此,更可以預見的是,零跑全域自研規模化優勢及成本控制優勢將愈加凸顯,零跑實現技術創收的第二增長曲線也將快速放大。

在電動化轉型的洶湧浪潮中,自主品牌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占比達到80.2%;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經達到631.3萬輛和627.8萬輛,分別增長33.7%和37.5%。2015年至2022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8年實現全球第一。

如今,零跑汽車作為對外合作的又一家自主品牌車企,不僅昭示著中國車企的實力,也證明了電動化趨勢的滾滾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先進技術終將跨越國別與政治的鴻溝,搭建出一條消除誤解、減少對抗的交流路徑。

帶著節省成本為目的搞「全棧自研」的零跑,優先受到了二線合資品牌的青睞,這條路走的算是對了。

在歡喜之餘,零跑也應注意到自身存在的重大問題。

比如零跑在智能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或者說整個智能系統)這種更關乎品牌形象,更代表核心競爭力的方面,進展一般,用避重就輕和蜻蜓點水形容零跑的自研比較合適。

而這,也正是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與其他車型拉開差距的地方。終究,性價比是生存工具,但不是向上發展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1c25f68157213387eec3f439fd5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