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和阿聯,為什麼存在「飛地套飛地」?

2022-07-28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阿曼和阿聯,為什麼存在「飛地套飛地」?

阿拉伯半島共有7個國家。大多數國家之間的國境線都是橫平豎直的。

阿拉伯半島

但半島東部的兩個國家——阿曼和阿聯的國境線卻是曲折的。而且,兩國之間還相互擁有飛地。

彎彎曲曲的邊境,而且還有飛地

阿聯將阿曼北方的穆桑代姆省與阿曼本土隔開。穆桑代姆省面積1800平方公里,相當於阿曼的0.6%。

穆桑代姆省不僅是阿曼的飛地,它自己也有一塊飛地——馬德哈州(阿曼的省比州大)。馬德哈州面積只有75平方公里,四周被阿聯所包圍。更為特別的是,馬德哈內部還有一個叫做那赫瓦的村莊,主權屬於阿聯。

馬德哈和那赫瓦飛地

阿聯和阿曼的土地宛如煎蛋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阿曼和阿聯之間為什麼會形成「煎蛋型」飛地呢?

阿曼的飛地馬德哈以及那赫瓦(阿聯)

一、阿聯曾經屬於阿曼

阿聯是非常年輕的國家。1971年,由阿布達比、杜拜、沙迦等共7個酋長國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一次出現在阿拉伯半島的版圖上。

阿曼卻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擁有著近一千年的歷史。

阿曼和阿聯的地理位置

時間回溯到公元7世紀之前,阿拉伯半島沒有形成統一的文明。公元7世紀前後,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半島得以統一。

阿拉伯帝國(綠色)

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擴張的阿拉伯帝國始終面臨著內部爭權奪利的危機。

11世紀時期,遠離統治中心的阿曼在阿拉伯半島東南部獨立建國,定都馬斯喀特。

1258年,蒙古帝國滅亡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滅亡後的13世紀到15世紀,阿拉伯半島陷入到了群雄混戰的局面。

阿曼憑藉扼守東西方貿易航線的優勢,發展遠洋貿易,迎來了第一次繁榮時期。

現代的阿曼版圖

到15世紀時期,馬斯喀特成為了阿曼灣附近繁榮的貿易港口。憑藉商貿帶來的利潤發展海軍,阿曼成為了阿曼灣和波斯灣沿岸的強大國家。

馬斯喀特港口的地形

阿曼將勢力擴張到波斯灣沿岸地區。阿拉伯帝國滅亡後,波斯灣南岸存在著諸多部落性質的酋長國。他們和阿曼一樣屬於阿拉伯文化,信仰伊斯蘭教。

因此,他們選擇依附於臨近的阿曼帝國,成為阿曼的一部分。

15到16世紀,阿曼在波斯灣獨霸的局面,迎來鄂圖曼和葡萄牙兩個帝國的挑戰。

15世紀時期,鄂圖曼帝國將勢力擴張到阿拉伯半島。成為阿曼的主要威脅。15-16世紀時期,葡萄牙開通從歐洲經過好望角到亞洲的航線,也把阿曼視為戰略據點。

葡萄牙的殖民擴張,一度打到了馬斯喀特

但到了17世紀,葡萄牙在亞洲的擴張迎來了英國的挑戰。阿曼則利用英國和葡萄牙的矛盾,購買英國的先進武器,發展海軍。

在英國的幫助下,阿曼先後趕走了葡萄牙和鄂圖曼,成為了阿拉伯半島上為數不多的獨立國家。

打敗葡萄牙的進攻後,阿曼開啟對外擴張的步伐。1659年,阿曼從葡萄牙手裡拿下了桑給巴爾島,並占領了非洲東海岸的領土。

歷史上的阿曼曾經建立地跨亞非的帝國

在向南印度洋擴張的同時,阿曼也向波斯灣的北岸擴張。當時,伊斯蘭化的波斯帝國正忙於和鄂圖曼帝國爭奪兩河流域,無暇南顧。

阿曼藉機北上,占領了波斯灣北岸的土地。

二、特魯希爾的分離

17世紀時期,在同鄂圖曼帝國的戰爭中,波斯和鄂圖曼大體上確定了邊界,成為中東大國。

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建立者

18世紀時期,波斯在穩住鄂圖曼帝國後,開啟和阿曼的戰爭。18世紀30年代,波斯對阿曼發動戰爭。波斯甚至跨過海峽,一度占領馬斯喀特

波斯灣南岸的阿拉伯部落酋長國趁勢脫離阿曼的控制。

當時波斯灣一些酋長國趁著阿曼的淪陷,在穆桑代姆半島擴張勢力。穆桑代姆半島的一些部落被酋長國征服後,選擇不再效忠阿曼,而是效忠波斯灣的各酋長國。

半島各地選擇效忠不同的酋長國,邊界十分混亂(紅色為阿曼)

但穆桑代姆半島最北部的部落,依然選擇效忠於阿曼。

因此,穆桑代姆半島北部阿曼本土事實上被波斯灣的酋長國隔開。

18世紀40年代,波斯被阿曼人趕出。波斯灣的酋長國只是名義上效忠阿曼,而且阿曼也沒有奪回穆桑代姆半島地區的土地,默認穆桑代姆北部和阿曼本土隔開的現實。

波斯入侵阿曼,導致了波斯灣南岸部落事實上獨立

19世紀初,隨著近代啟蒙思想的影響,歐洲廢除了非洲西海岸的奴隸貿易。非洲東海岸的桑給巴爾島抓住這次機遇,成為了新的奴隸貿易中心。

與乾旱少雨的阿拉伯半島相比,這裡受海洋影響,氣候濕潤多雨,適合香料作物丁香的種植,是理想的香料種植園。

阿曼經濟重心逐漸向非洲的桑給巴爾島遷移。

丁香,原產自亞洲的香料作物

19世紀初,波斯灣附近的石油資源尚未得到開發。波斯灣南岸的酋長國經濟主要以漁業、採珠業為主。

與濕潤的桑給巴爾島地區相比,這裡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加上當地與阿曼只有名義上的隸屬關係,因此,這裡不被阿曼所重視。

中東的採珠業遺址

不被阿曼重視的波斯灣部落酋長國在漁業、採珠業日漸式微的情況下,走向了海盜經濟,掠奪從波斯灣經過的商船。

18世紀末,英國在南亞次大陸建立了殖民地——英屬印度。為了保護本土通往印度的安全,從19世紀開始滲入波斯灣。但英國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打擊海盜。

阿曼和特魯希爾

1810年代,英國先是占據了兩河流域出海口的科威特酋長國。此後,英國以科威特為中心開始向波斯灣南岸擴張。

阿曼的版圖,依然對波斯灣南岸有名義管轄權

1820年代,英國通過簽訂貿易協定,提供軍事保護的方式獲得波斯灣南岸的阿拉伯部落酋長國的保護權。

1819年至1820年,英國和阿布達比等5個酋長國簽訂《波斯灣和平條約》,初步控制波斯灣南岸地區。

英國通過武力摧毀海盜據點

阿曼由於重心在東非的桑給巴爾島,為了保護搖錢樹,1834年,阿曼一度把首都遷往3000公里外的桑給巴爾。

英國利用阿曼遷都東非,無暇顧及波斯灣之際,進一步控制了波斯灣。

1853年,英國同波斯灣的9個酋長國簽訂協議,9個酋長國全部淪為了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將這片地區稱為「特魯希爾阿曼」,與阿曼相互區分。特魯希爾就是阿聯的前身。

19世紀,英國占據的阿曼和特魯希爾

後來,英國從波斯手裡占領了波斯灣進出荷姆茲海峽的三島——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並將其劃給了特魯希爾。

英國所占領的地區並不包括北方的穆桑代姆半島。早在各個酋長國擴張之時,穆桑代姆半島北部就宣布歸屬阿曼。半島的其餘酋長國的土地歸於特魯希爾。穆桑代姆和阿曼本土事實上分離,成為了阿曼的北方飛地。

1856年,阿曼的蘇丹賽義德大帝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為奪權發動了戰爭。

為保護本土到南亞的安全,英國不希望航線上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曼。這次王位繼承戰爭給了英國滲透阿曼的機會。

阿曼帝國最後一任蘇丹——賽義德大帝

為肢解阿曼,英國支持桑給巴爾島,自成蘇丹國,與阿曼本土分離。桑給巴爾變成了英國的保護國。阿曼在非洲的領土完全丟失。

桑給巴爾蘇丹國(綠色)

此後,英國加緊對阿曼的「蠶食」。1898年,英國迫使阿曼簽署條約,控制阿曼本土。

英國蠶食阿曼土地之前,阿曼特魯希爾的邊境模糊。英國占據了兩地後,成為了土地劃分的仲裁。

20世紀初,波斯灣沿岸發現了石油資源。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特魯希爾的阿布達比境內。

英國擔心特魯希爾獨霸石油資源影響自己的殖民統治,默認了扼守荷姆茲海峽的穆桑代姆半島北部歸屬阿曼,沒有將其劃分到特魯希爾。

阿曼的馬斯喀特蘇丹國(紅色)和特魯希爾分布

三、飛地形成

但英國只負責宏觀的土地劃分,因此對邊境劃分相對粗糙,僅停留在特魯希爾、穆桑代姆和阿曼本土之間。

特魯希爾的酋長國在地方實行「長老治」,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長老。因此,在當時,該村落的長老選擇效忠於哪個(首領)酋長,這片村落就是哪個酋長國的土地。

因為長老有很大決定權,這就意味著長老的個人偏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特別是在特魯希爾東北部的各酋長國邊界呈現「犬牙交錯」的狀況,飛地遍布。

阿聯(特魯希爾)酋長國分布,東北部交錯雜居

但大多數地方部落選擇效忠的對象,都是特魯希爾內部的各酋長國。

唯獨有兩個地方,考慮的是要效忠阿曼還是效忠特魯希爾。被各酋長國包圍的馬德哈地區、以及被馬德哈包圍的那赫瓦,都沒有明確選擇效忠任何一個酋長國、或者效忠阿曼。

因此,馬德哈那赫瓦地區的歸屬權一直未定。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馬德哈地區的長老選擇加入了阿曼。而全境被馬德哈包圍的那赫瓦地區則選擇加入了特魯希爾的沙迦酋長國。

馬德哈的長老則認為,阿曼雖然如今是英國的保護國,但歷史上的阿曼曾經建立起強大的政權。因此,加入阿曼可以得到阿曼的保護。

特魯希爾和阿曼產生的飛地

馬德哈包圍的那赫瓦村落長老持反對意見,認為那赫瓦地區歷史上和沙迦、富查伊拉、哈伊馬角等酋長國關係更為密切。而且特魯希爾境內發現了大量的油氣資源,這一點是阿曼所不具備的。

石油資源分布,阿曼比較少

這三個酋長國中,沙迦擁有的石油資源較多,也是三個酋長國中面積最大的。因此,那赫瓦村莊的長老選擇了加入沙迦酋長國。

沙迦(紅色)的地圖

四、各自獨立,飛地確立

二戰前,阿曼和特魯希爾是英國的殖民地(特魯希爾)或半殖民地(阿曼)。因此,邊境劃分得到了英國的同意。當時英國主要通過控制特魯希爾,掌握石油資源。

特魯希爾境內的石油資源(1940年代)

二戰後的1961年,英國在波斯灣的殖民地——科威特酋長國宣布脫離英國保護,取得了獨立,推倒了波斯灣各酋長國獨立的第一幅多米諾骨牌。

特魯希爾由多個酋長國組成,歷史上是阿曼的一部分。然而,長達百年的殖民統治使得特魯西爾和阿曼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特魯希爾不願意和阿曼合併。

特魯希爾由面積較小的酋長國組成。如果單獨建國,面臨著被周邊的沙特、阿曼吞併的風險。

1968年,特魯希爾的9個酋長國脫離英國獨立。其中,七個酋長國聯合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因領土爭議沒有解決,沒有加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立

阿布達比酋長國的首府——阿布達比成為了阿聯的首都。

阿曼也逐漸走向獨立。1969年,阿曼完成了統一。1970年,阿曼最終獨立。阿曼和阿聯獨立後,繼承了馬德哈和那赫瓦的飛地問題。

飛地的邊界

但阿曼北方的穆桑代姆省和阿聯的陸上邊境依然模糊,導致兩國多次擦槍走火。

20世紀70年代,穆桑代姆半島附近發現石油。1977年到1978年之間,兩國爆發多次邊境對峙。

此外,阿聯和對岸的伊朗也有領土爭議。英國撤出波斯灣之後,阿聯按照法理繼承波斯灣三島。但伊朗對此表示不滿。

20世紀70年代,伊朗利用英國撤出波斯灣的機會,出兵占領波斯灣三島。引起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衝突。

穆桑代姆省和阿曼飛地形成,跟三島(阿聯、伊朗)的爭議有關

阿聯和阿曼同屬於阿拉伯人。出於團結阿拉伯世界的需要,阿曼和阿聯開始就穆桑代姆的邊境進行談判。最終,阿曼和阿聯簽署了邊境協議。

穆桑代姆省被阿聯隔開,成為阿曼的飛地。

阿曼和阿聯飛地

20世紀末以來,阿曼和阿聯都憑藉著石油收益,成為了中等和高收入國家。

雖然阿曼和阿聯互有飛地,但隨著21世紀兩國關係的日益密切,兩國之間早已沒有國界的概念,居民來往不需要簽證可以自由通行。

阿聯(黃色)公民可以在藍色國家(包括阿曼)自由通行,沒有時間限制

如今,兩個地處內陸,面積較小的飛地(馬德哈75平方公里,那赫瓦5平方公里)可以讓外國遊客體驗開車來回穿越兩國的樂趣。

馬德哈的常住人口為3000人。在當地,兩國居民相互混居,區分邊界往往就是一塊路牌。這裡的居民往往擁有兩部手機或兩張手機卡。商店往往可以使用兩個國家的貨幣。

馬德哈地區的商店,同時接受兩國貨幣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f40d473be36e6350479a7f844011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