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波動、業績下滑,海昌海洋公園能否走出IP運營新模式?

2023-01-20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股價波動、業績下滑,海昌海洋公園能否走出IP運營新模式?

主題公園是IP價值最集中的表現,除了通過實景體驗、娛樂等方式展示主要內容,還可以對IP內容衍生品進行創造,將電影、電視、動畫、遊戲、樂園、消費品等形式融合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之上。

文|哀佳 石丹

ID|BMR2004

圖源|攝圖網

旅遊市場逐步升溫。春節期間,各大文旅企業紛紛發布自己的活動菜單,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春節期間的花樣玩法。

2023年1月20日,「全國首家奧特曼主題酒店」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開啟試營業。該主題酒店位於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旁,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共6層,是一個集住宿、互動娛樂、餐飲於一體的主題酒店,與公園內的「奧特曼主題館」「奧特曼電音廣場」「奧特曼能量站」形成聯動效應。據公園官方數據,2022年12月21日,奧特曼主題酒店開啟首日預售,開售僅3秒鐘即售罄。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相關工作人員向《商學院》記者表示:「自引入奧特曼IP後,2022年暑假,公園周末的單日入園人數達到約4萬人。在春節前一個月,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春節期間門票預訂量環比大增825%,其中來自外地遊客的跨省訂單占比超七成。為了迎接春節的遊客熱潮,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提前做了很多準備。」

01

舊酒裝新瓶?

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有限公司(2255.HK)(以下簡稱「海昌海洋公園」)是以海洋主題為特色的綜合性文旅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團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並運營6家以「海昌」為品牌、海洋文化為主的大型主題公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大連海昌發現王國主題公園、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重慶海昌加勒比海水世界、煙台海昌鯨鯊海洋公園)和1家在建公園(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從2021年開始,在運營主題公園的同時,集團還逐步將業務拓展至IP運營和新消費業務。

2022年6月,海昌海洋公園與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新創華」)簽署關於「奧特曼 Ultraman」系列的戰略合作協議及許可使用協議。這一年裡,海昌海洋公園還陸續簽下了包括海賊王、小豬佩奇、小馬寶莉、小羊肖恩等著名動漫IP,不斷擴充自身的IP矩陣,以不斷提升主題公園的吸引力。

2022年12月15日,海昌海洋公園發布公告稱,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上海海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於近期與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影元」)簽署了關於動畫長片《大鬧天宮》衍生品開發許可協議書。

圖源:海昌海洋公園公告截圖

海昌海洋公園方面表示,簽訂協議書是集團與上影元進行IP合作的第一步,未來公司將就空間授權方面進一步推進合作,共同打造中國國潮經典IP系列產品。

《大鬧天宮》這一超級IP是一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1~1964年製作的彩色動畫長片。影片以神話形式,通過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故事,集中且突出地表現了主角孫悟空的傳奇經歷。這部沒有現代特效和數位技術、完全憑手工製作出來的鴻篇巨製,在當時獲了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在國內外暢銷不衰,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經典之作」。在我國,關於《西遊記》小說中孫悟空的故事,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能說上一段。對於大眾來講,這大概就是《大鬧天宮》這個IP最大的魅力所在。

然而,這樣一個被大家稱為「東方迪士尼」且廣為人知的世界級IP,至今還未能在我國形成一個拿得出手的主題樂園。

實際上,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就曾出現過十幾個與「西遊記」相關的主題樂園,不過幾年就紛紛倒閉或者改頭換面,目前尚存的僅有北京西遊記主題公園、隨州西遊記主題公園以及正在建設當中的淮州西遊記主題公園。

北京旅遊研究基地研究員張凌雲教授表示:「主要的短板體現在文化創意工作上。跟IP有關的故事也好、場景也好,實際上講的是一種體驗。最早從中央電視台三國、水滸、西遊記的影視拍攝基地,到現在的橫店影視城,都只停留在旅遊觀光層面,跟科技結合得不緊密。方特在科技方面做得還不錯,但文創方面又做得比較淺。所以從目前來看,很難有一個把資本、IP和高科技有機融合在一起發展的主題樂園。」

張凌雲教授認為,《西遊記》小說對於主題公園來說是一個封閉的故事體系。雖然它具備強大的國民熱度,能夠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和歡樂空間,而且小說中關於景觀的描述也非常適合打造主題公園,但也恰恰是原著自身的描述限制了「西遊記主題公園」的發展。對那些忠於影視劇的「國民粉」來說,任何不同於他們認知的《西遊記》都不再是他們的「西遊記」,眾口難調。對此難點,想要克服,需要有創造性的行動來突破。

02

IP運營新玩法

據海昌海洋公園官方公告,其獲上影元授權的內容包括:在中國內地設計、生產、宣傳、銷售含有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的形象和(或)標誌的許可商品,授權產品包括冰淇淋、冰糕、雪糕類冰品,授權時限自2023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止。

為了設計好這些授權產品,2022年10月16日,海昌海洋公園收購了貝貝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貝瓶」)100%的股權。

貝貝瓶是一家專注於食玩的潮流品牌,正式創立於2017年。該公司擁有從設計、研發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力,通過一些新銳的潮流思維和時尚設計,結合特色文化,賦予食品「玩」的屬性。其產品覆蓋全國310家景區,年銷售創意雪糕超過1100萬支,是冰品細分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海昌海洋公園公告顯示,未來會將貝貝瓶打造為一個基於自身渠道及IP資源,並引入其他相關產業資源統一運營、管理及輸出的新業務平台。在海昌海洋公園方面看來,貝貝瓶領先的設計能力及廣泛的渠道布局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思路,該筆收購是集團IP新消費業務渠道戰略的重要布局。此次併購完成後,海昌海洋公園將進一步拓展「IP+」新消費和新場景的新業態。

據海昌海洋公園2022年上半年財報信息,2022年6月,集團與上海新創華簽署了關於「奧特曼 Ultraman」系列的戰略合作協議及許可使用協議;2022年8月9日,海昌海洋公園也與上海脈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正式合作協議,後者旗下擁有芭比、小馬寶莉、小豬佩奇、小羊肖恩等知名IP在中國區的獨家授權資格,;2022年9月,海昌海洋公園與日本東映動畫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東映動畫企業有限公司簽署國際商品化授權協議,海昌海洋公園被授權使用航海王IP。從所簽的IP來看,海昌海洋公園選擇的是具備一定市場號召力、合作條件又相對靈活好談的強二線國際IP。

在海昌海洋公園最新公布的公司戰略中,其未來共計有三條業務線:第一條是以上海、三亞、鄭州為核心的主題公園,對自持自營自建部分主題公園做持續性的升級和業務拓展;第二條是側重於管理輸出業務,即提供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第三條是以IP消費和IP運營為主的新消費業務,同多個國際IP進行積極而廣泛的合作,向第三方景區、主題公園、商業物業等地面消費娛樂場景輸出IP內容。

張凌雲教授表示,主題公園是IP價值最集中的表現,除了通過實景體驗、娛樂等方式展示主要內容,還包括對IP內容衍生品的創造,將電影、電視、動畫、遊戲、樂園、消費品等形式融合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之上。例如,環球影城和迪士尼耗費了數十年時間,已經形成「文化+旅遊+消費品」模式的巨大產業鏈。從目前來看,IP是海昌海洋公園未來運營工作的核心。好的IP不僅可以提升園區的人氣和經營業績,從輕資產業務拓展端來說,也能加重海昌海洋公園的分量,增加對園區業主方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海昌海洋公園要做成為各種IP服務的平台場域,類似於IP買手的身份。先把IP引進來,然後將這些IP再加工成為各種產品和業態,「投放」到更廣闊的第三方文旅場景中去。以主題商業街區「奧特能量站」為例,未來將以IP加盟模式與更多的主題公園、景區等多種線下消費場景做深度融合。

03

股價業績壓力

在海昌海洋公園不斷探索IP創新發展新模式的同時,還面臨來自業績、股價波動方面的壓力。

2022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營業收入2.5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近80.54%;上半年凈虧損5.39億元,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7.04%,虧損翻了一倍。對此,海昌海洋公園在財報中總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新冠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影響,主題樂園項目閉園停業對收入造成較大影響,如上海海昌海洋公園2022年上半年僅營業了97天,而2021年同期的營業時間為181天;二是部分公園已剝離出集團,影響了物業收入。2021年海昌海洋公園出售了4個主題樂園項目,而2022年卻無項目出售。

記者通過梳理2017~2021年全年國內主題公園凈利潤情況發現,與華僑城(000069.SZ)、宋城演藝(300144.SZ)、華強方特(834793.NQ)等國內上市主題公園經營業績相比,疫情之前,相比其他競爭對手來說海昌海洋公園業績表現最差,2020年凈利潤虧損14.52億元,2021年業績開始回升,2022年上半年又虧損5.39億元。

數據來源:《商學院》根據相關上市公司年報數據整理

市值表現方面,自2014年上市以來,海昌海洋公園股價常年在每股3港元以下。而在2021年其股價翻了一倍,這主要得力于海昌海洋公園自2021年7月成功獲得「奧特曼IP」授權,其盤中一度漲逾4%,最高時達到每股8.42港元,創其上市以來新高,總市值約336億港元。然而,2022年12月1日上午,海昌海洋公園盤中突然暴跌,一度跌超70%,最終收跌53.87%,引發市場關注。

據公開報道,這主要與2022年11月25日海昌海洋公園控股股東曲程轉讓37.3億股給家族信託,導致股權大規模波動,遭到市場誤讀為「出售股份」造成。為此,2022年12月1日晚間,海昌海洋公園緊急發布澄清公告稱,曲程「出售股份」的新聞是虛假的,並沒有事實依據,純屬惡意造謠。截至公告披露日,曲程並無出售其任何股份,且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此外,集團的業務無任何異常。儘管2022年12月2日股價有所回漲,但從11月25日到12月2日,海昌海洋公園的股價跌幅已達到59.09%。

再看海昌海洋公園其他經營業績,2017~2021年,其門票收入分別為11.83億元、12.74億元、19.41億元、6.35億元、11.6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則分別為73%、71%、69%、54%、47%;相比之下,園內其他的非門票收入方面,2017~2021年分別為4.34億元、4.71億元、8.62億元、5.33億元、6.6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從原本的27%提升到了53%。

數據來源:《商學院》根據海昌海洋公園年報數據整理,門票收入和非門票收入單位為億元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全球主題公園客流量均大幅下滑,平均跌幅超50%。海昌海洋公園行政總裁王旭光曾表示,隨著需求端、客戶結構的變化,未來主題公園行業增速放緩,尤其是入園人次的放緩將形成一定程度的瓶頸,而保證增長的驅動力一方面是保證入園人次,另一方面還在於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以拉動人均客單消費的增長。從國際大型主題公園的收入結構來看,非門票收入占比通常可以達到35%至40%。

對此,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認為,門票受疫情影響波動下降屬於行業普遍現象,但海昌海洋公園也需在自身運營上檢視有無問題。另外,非門票收入上漲也從側面反映其輕資產業務如IP引進和文創零售戰略初見成效,比如海昌海洋公園之所以能夠實現市值膨脹,關鍵在於通過IP溢價賺取高額利潤,為資本提供更廣闊的想像空間,由此可以看出IP對於海昌海洋公園股價和估值的強勢利好效應。

楊彥鋒進一步表示,對於主題公園來講,重資產的成本會給經營工作帶來壓力,輕資產轉型是未來的趨勢。海昌海洋公園通過授權持有IP之後,以IP商品和消費場景輸出等形式可以加速自身輕資產轉型。此外,2021年下半年,海昌海洋公園以總價65.3億元出售武漢、成都、天津、青島四個已建成的海洋公園100%股權以及鄭州海昌海洋公園66%股權,也彰顯了海昌海洋公園往輕資產轉型的決心。不過,其選擇與已經具有影響力的國際IP合作,雖然是一條捷徑,但受到的框架條例約束太多,會面臨授權時長與自主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

除此之外,過多的IP甚至會對「海洋文化」這一核心IP造成影響,影響消費者對於海昌海洋公園的心智印象。截至目前,還尚未有一家以「IP授權」為主、成功運營某個大型主題樂園的先驗經驗。海昌海洋公園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未來發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bfe89f54eaf2887c06dee586214b3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