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有資格做品牌嗎?

2023-11-28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小企業有資格做品牌嗎?

小企業沒有百萬級的預算,但依然可以找到心智空缺,創造全新品類。

文 |錢麗娜

ID | BMR2004

封面 | 里斯品類創新戰略諮詢 全球 CEO、中國區主席 張雲

提到瓷磚行業,「內卷」「競爭激烈」「紅海」等關鍵詞是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但正是在這個競爭白熱化且整體下滑的行業內,一家名為大角鹿的瓷磚企業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2019年時,瓷磚行業銷售整體下滑20%,但大角鹿從2019年到2022年的3年間,企業實現超高速增長。即使在最艱難的2022年,大角鹿依然增長40%。2023上半年,大角鹿再次實現101%的增長。

以往,一個行業或是一家企業的增長依靠的是行業紅利,但是隨著行業下行,品牌卻逆勢增長,這說明是有戰略在推動。

大角鹿瓷磚此前的品牌名稱為金尊玉,由南順芝創立於2012年。發展至2018年,面對低迷的瓷磚市場和行業內2000個品牌的激烈競爭,金尊玉壓力劇增,庫存積壓嚴重。

金尊玉是中國民營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經濟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專利和80%以上的就業。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力軍,但它們常常面臨著生存問題,如何幫助這些企業活得更好,始終是個難題。

面對一個庫存大於營收,且行業整體下行的小企業客戶做品牌的需求,由里斯品類創新戰略諮詢孵化的「大樹落地輔導戰略諮詢」(以下簡稱「大樹」)該從什麼方向進行破解?

01

小企業的品類創新

品類是品牌的中流砥柱,是品牌成功的關鍵。通過創立一個新品類,並成為該品類中的代表品牌,企業就可以享受先發優勢。

2004年,定位創始人之一的艾·里斯與其女兒蘿拉·里斯合著《品牌的起源》。該書首次系統描述了商業世界中的物種品類,以及品類的區分和演化規律。蘿拉說:「品類是品牌的中流砥柱,是品牌成功的關鍵,實際上我們發現消費者關注的是品類而並不是品牌。每個品類都會演變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類,為企業家開拓業務提供了無盡的機會。」

通過創立一個新品類,並成為該品類中的代表品牌,企業就可以享受先發優勢。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教授提到品類創新理論中的思想,比如有限的梯級,無限的品類,這與認知心理學的基本邏輯是一致的。

金尊玉雖小,但定位理論同樣適用。經過兩個月的調研,大樹發現,在諸多的問題中,消費者反饋瓷磚很容易被磨花。「這一顯而易見的常識反倒沒有引起行業的關注,但這也驗證了定位理論中的一個觀點,企業往往認為戰略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因而越是顯而易見的常識越容易被企業忽視,原因就是過於簡單,太顯而易見。」大樹落地輔導戰略諮詢總監朱紅文說。

大樹由此發現了瓷磚領域「超耐磨」的心智空缺。朱紅文說:「從事實層面來講,大理石瓷磚和瓷磚沒有太大差異。但在顧客感知上,大理石瓷磚優於瓷磚。」

找到心智空缺後,該如何樹立品牌?如何確立戰略?「在過去的12年間,大樹接觸了3000多家中小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顧問們一直在思考,定位千萬級的項目只能由大企業去做嗎?小企業怎麼打造品牌,怎麼活得更好?」大樹落地輔導戰略諮詢創始合伙人李亮說。

大樹建議金尊玉開創「超耐磨大理石瓷磚」新品類,並基於這一機會進行產品創新,以形成產品與認知的雙向支持。

為此,金尊玉聯合全球最大的釉料公司——義大利卡羅比亞公司,成立「鑽石釉」研發中心,並與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成立「大理石研究所」,深度研發超耐磨大理石瓷磚。此後研發出的「超耐磨鑽石釉」的耐磨度比傳統釉料高出3倍以上,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然而,定位也分為真定位和偽定位。

里斯品類創新戰略諮詢全球CEO、中國區主席張雲說,偽定位的做法是,無論什麼行業、企業、競爭環境、行業地位,都採用高端的定位來彰顯自己的身份。高端汽車、煙、酒是有價值的,但是高端的路邊修自行車的服務是沒有價值的。做高端定位,通常只是為了省事,這就是偽定位。

其次,定位一定是量身定作的。歷史上有一個稱作「第二的定位」,埃飛斯汽車是全美排名第二的計程車公司,公司的定位是放棄爭當老大的目標,甘居老二,保存實力,以退為進。公司廣告語是:「埃飛斯在計程車業只是第二位,那為何與我們同行?」廣告宣傳:我們更努力,因為當你不是最好時,你就必須力求最好。張雲說:「這是知恥而後勇,但絕不能因此而簡單複製,一家果凍企業找到定位領域的諮詢公司,希望打『第二』的定位,結果這家企業連果凍領域的第二都丟掉了。」

第三,在定位投入上賭博化。企業動輒投入5億、10億元去博一個定位,對企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第四,定位創意化,缺乏科學的消費者研究。

第五,守舊化。定位的生命力在於持續推出新觀念、新方法、新理論,來解決新問題,但是很多定位諮詢公司還是沿用老的定位觀念。

張雲強調,戰略最重要的原則是確定性和風險。所以,企業一定要注重研究趨勢,趨勢是有確定性的。當年裡斯建議長城汽車聚焦SUV,這是做了全球研究後找到與中國汽車市場非常相像的美國市場,研究了美國一百年里汽車各個品類發展的規律,發現50年前轎車的占比一直在往下走,SUV占比一直在往上升。根據這一研究,里斯判斷中國正處於SUV的起步階段。戰略不是簡單的押注,而是需要控制風險,提升確定性,所以必須要有嚴謹科學的研究,但是戰術需要創新、創意。

02

定位是理論、方法與實踐的系統組合

定位不僅要有底層理論,也要提供方法和實踐,用實踐成果來驗證方法的有效性。

張雲說:「定位不僅要有底層理論,也要提供方法和實踐,用實踐成果來驗證方法的有效性。」

在方法體系中,第一步是改名。為了吻合「超耐磨」的戰略定位,大樹建議企業將品牌名稱由「金尊玉」改為「大角鹿」。「金尊玉」略顯平庸,很難讓人過目不忘,在各行業都有類似的名稱,品牌名就顯示了這是一個二三流的品牌。

取名「大角鹿」有三個原因。在瓷磚行業,一些比較有名的品牌叫馬可·波羅、諾貝爾、蒙娜麗莎,有意把自己包裝成義大利品牌、法國品牌。但如果再取類似的名字,金尊玉就不會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以動物來命名品牌的在這個行業幾乎沒有,取名「大角鹿」,反倒在建材行業獨樹一幟。

「大角鹿」是一種遠古動物,用熟悉詞彙會帶來安全感。當品牌推出時,消費者感覺這個品牌似曾相識,會帶來安全感。

大樹為「大角鹿」配備了「視覺錘」。從視覺角度看,「大角鹿」似乎不太完美,因為它過於複雜,但是和競爭對手相比好了很多倍,結合品牌名,這個視覺就及格了。

第二步是公關。小企業通常沒有很多費用投放廣告,品牌占據人們心智的核心就是公關。通過每一次專賣店的開業,每一次家博會、建博會來推動企業做公關活動。活動現場提供打磨機,也可以自帶工具,把瓷磚磨花了還有獎勵,這個活動在全國掀起了熱潮。經過公關推廣後,消費者認可了大角鹿瓷磚的超耐磨。

在公關和定位的配合下,「大角鹿」逐步被顧客熟知和接受,開始在瓷磚市場嶄露頭角。

2023年,大角鹿開始投入精力打造全球品牌,先由東南亞市場開始,然後逐步進入中東、歐洲市場。與此同時,大角鹿也有足夠的精力及資源啟動第二品類的建設。

大角鹿創始人也是從經銷商轉型,第一次做自己的品牌是到佛山租一條生產線,2021年時擁有7家大型工廠、17條生產線。現在,佛山許多中小瓷磚企業按照「超耐磨」的標準在為大角鹿代工。

03

大企業和小企業的戰略區別

小企業不是不需要戰略,而是更需要戰略,需要用戰略的精準性解決資源的不足,因為打到最後拼的是資源。

為什么小企業三年是一個門檻?大樹總結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生意級的打法會讓持續增長的潛力受限。如果想讓你的生意持久,必須把生意級的打法升級為品牌級的打法。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而不在於差價、信息差。過去的打法,過去的系統要進行全面升級。

小企業通常會有兩種典型打法。第一種是戰略無用論。當企業做幾千萬、一兩億時,會問為什麼需要戰略?小企業不是不需要戰略,而是更需要戰略,需要用戰略的精準性解決資源的不足,因為打到最後拼的是資源。

第二種打法是跟風。大企業做什麼我做什麼。在創新領域不敢突破。無糖氣泡水火了,大家都在跟,但五年前誰都看不上,結果沒有一家做得超過原創。小企業追熱點跟風,成就的是老大。

整體來看,如果小企業按照市場老大的方式在競爭,那是拿著舊地圖想找到新大陸。朱紅文說:「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是進行品類創新。不要認為小企業資金少就沒法創新。這裡的創新,不是科技層面的技術重大進展,而是在某些層面創新材料、創新技術的運用。另外,聚焦也是創新,讓產品聚焦成為消費者心智當中一類的代表,這在創新領域裡,我們把它定義成一種品類創新的方式。

04

小企業如何做戰略

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的大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大戰略願景,做的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後的規劃,尋找的是大趨勢、大機會,但中小企業不是去找大趨勢、大目標,而是有自己的典型生產方式,那就是生物態成長。

大企業做顛覆式創新,小企業做漸進式創新。

大樹落地輔導戰略諮詢創始合伙人李亮說,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的大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大戰略願景,做的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後的規劃,尋找的是大趨勢、大機會,但中小企業不是去找大趨勢、大目標,而是有自己的典型生產方式,那就是生物態成長。

生物態成長一詞的概念來自於塔勒布的《黑天鵝》系列叢書,核心思想是在生長過程中由弱到強,循序漸進,所以這是品類的差距。

就像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一樣,要用成長的心態來看待企業。在此之前,生物態成長的理論運用於個人成功學,企業也應該像孩子那樣慢慢突破、成長。

大樹針對中小企業的全新方法論體系稱為「小戰略」,與大企業大戰略有所區別。

大企業的大戰略不適合創新,小企業不適用於大企業戰略的制定方式和落地方式,這是核心點。

小企業要遵循的是兩點,一是往小處想,找機會聚焦。小企業要聚焦到針尖那么小的機會上。任正非曾說,華為干過西方巨頭,是聚焦到針尖那么小的機會上,「一針捅破天」,如果機會像木棍那麼大,華為就沒有機會。

第二點,生物態成長。小企業不可能一下子具備大企業的能力。這些企業剛起步時,做市場和品牌的只有一兩個人。不少一兩億的企業連個像樣的市場部、品牌部都沒有,只能一步步地突破和積累。

生物態成長又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企業基因決定了未來戰略的方向。戰略不是諮詢公司強加的目標和願景,而是源於自身的DNA,源於目標和願景。所以企業的第一步是去發掘一個滾動的石頭,即存在的理由。很多企業在這個階段很迷茫,以至於看不清楚自己成功的因素,越做產品越多,打法越亂,傳播的信息越混亂。所以,戰略的第一項工作是發掘企業亮點,稱之為「滾動的石頭」。

第二階段,打贏第一場勝仗,這是讓石頭滾動起來的動因。小企業不要貪多求全,全國市場與小企業沒緣分,要做的是點狀式突破。先找到一個原點,從單一城市、單一渠道把聚焦發揮到極致。喜茶是在一個原點市場、原點區域打了5年、7年才在全國推廣。

第三階段,攻下原點市場後,要用非常之功去攻占。這是搶占心智,與普通做法不同的是,需要全鏈推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4d744bac4176ba025994c8dfe25d1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