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朱旭峰:企業低碳轉型是新型政商關係的體現

2023-12-18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清華大學朱旭峰:企業低碳轉型是新型政商關係的體現

文|王雅迪 石丹

ID | BMR2004

封面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

3年前,中國向世界作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和積極成效。

在以「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新—ESG生態大會」為主題的2023向光年會期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接受了《商學院》的專訪,與我們分享了對「雙碳」目標的理解與ESG為企業帶來的變化。

01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一致

在朱旭峰看來,所謂的「中和」並不是任何一個企業不再排放碳了,而是要實現全社會的碳排放和碳吸收能夠互相中和。這其中包括了碳的吸收,也包括海洋、碳匯等全社會的吸收,最後實現全社會的碳中和。

對此,朱旭峰提出了一個關於「雙碳」目標和企業行動的框架,以理解企業推動「雙碳」目標路徑和收益是如何細分的。企業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即企業的生產、企業自身的管理、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其中,企業的生產包括企業的排放監測,因為如果對企業排放多少碳都沒有辦法進行核算,也談不上企業的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此外就是清潔生產和企業產品的創新,這三個方面便對應了三大機遇。

首先,通過低碳發展,企業能夠吸引可持續的投資降低風險,清潔生產可以通過生產模式的低碳化實現低碳轉型;其次,通過企業開發節能產品,使得全社會能夠實現低碳發展。在企業管理方面,則包括企業的戰略轉型、企業組織優勢,都可能會促進整個企業的碳管理,包括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發展模式,以提升企業效率,提高降碳水平。

從消費層面來看,可持續發展概念與後代人類的健康生存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最早出現於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 「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

朱旭峰認為,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概念的發展,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範圍已經非常寬了,從人類的生態環境及制度建設都是可持續,在這個過程中,可持續的消費和可持續的經濟都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中。

要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很重要的就是對消費者本身的行為進行約束,這也是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互相平衡的有效管理。從消費者的個人行為來看,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吃穿住行都與環境和能源排放息息相關,要追求可持續就要有儘量節省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消費理念。

朱旭峰指出,如果一味強調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經濟就可能會受到影響。畢竟我們發展經濟最終還是為了人類的發展,為了人類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為了追求人類福祉,以及後代人類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02

科技帶來數據能耗挑戰和賦能新機遇

所有的技術創新都是為了提高效率,為了讓人類能夠更輕鬆實現更大的產值。無論是當年的電燈、飛機,還是現在的高鐵、網際網路,包括人工智慧都能夠提高效率。類似人工智慧這樣的新科技產品會帶來大量新生產力,孵化出新的企業。同時,它可以節約人的成本和大量的時間精力。

朱旭峰提醒,需要看到的是,大數據以及數據中心本身也是高耗能產業。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達到2700億千瓦時,為同期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1036.49億千瓦時)的兩倍以上,占全社會用電量約3%。如何使數據本身節能,這是在技術及數據產業建設上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很多大型的數據企業為了支撐大規模耗電,會在數據企業旁邊自己建一個發電站,通過比較科學有效的辦法解決數據中心的節能問題,比如用更高速的晶片解決數據的存儲和運算,同時用更加低碳的環保發電廠或發電站提供綠色能源。

以騰訊公司為例,朱旭峰表示,騰訊建設了很多高新技術產業,用數據中心的屋頂來發展光伏,大量減少數據中心的耗能。同時,也用高新技術服務於其他企業、地方政府的低碳排放盤查工作。比如,騰訊開發軟體對一個城市碳排放、碳核算進行精準實時控制,有利於城市低碳的管理。

在他看來,企業的低碳轉型、低碳發展是新型政商關係的體現,一方面政府提供了新型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中國的企業也在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企業一方面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已經深入貫徹到企業的內在管理和企業生產環節中,同時由於「雙碳」目標的實施,也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轉型機會,為企業推動「雙碳」目標及新的戰略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05fe3c79adabce457915288e272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