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天能 加速變「綠」

2023-12-04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中年天能 加速變「綠」

既做好拓寬新賽道的「加法」,也做好節能降碳的「減法」,天能因此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文|劉青青 石丹

ID | BMR2004

35年前(1988年),一個渴望走出農村的年輕人用東拼西湊來的5000元加上自己的全部積蓄,接下了長興縣煤山鎮樓下村的蓄電池廠,為這個負債10多萬元的「燙手山芋」忙前忙後。

35年後,曾經的「燙手山芋」成為了今天的天能控股集團(688819.SH,以下稱「天能」),而那位年輕人就是天能董事長張天任,一個沒人、沒錢、沒技術,卻靠著敢想敢幹的勁頭在電池行業闖出一片天地的企業家。

已至中年的天能經歷了電池行業的一波又一波變化疊代,技術化、自動化、綠色化、智能化……幾乎成為中國電池行業的縮影。幸運的是,張天任和他的天能在中國新能源時代當中沒有掉隊,並親身融進了時代發展的歷程。

01

突破「能源困境」

在新能源時代,電池行業的發展不斷疊代,考驗著所有產業鏈上的企業。當初牽動無數人心弦的「能源困境」也終於看到雨後陽光。

中國新能源時代的序幕遠比人們想像中的早。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陷入「能源困境」,以油氣資源為主的能源結構面臨極大壓力,關於新能源的思考和探索從此馬不停蹄地開始了。

1988年,中國才剛剛完全停止生產蒸汽火車;1988年,電力建設資金在全國範圍開始徵收;1988年,葛洲壩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投運;1988年,國家撤消了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水利電力部和核工業部,組建能源部(後於1993年撤銷)……

也是在這一年,不少中國早期的「新能源人」站了出來:張天任就是其中一個,他花空積蓄並舉債接手了村辦的蓄電池廠。

彼時,張天任認為:未來「以電代油」是一個趨勢,電動自行車這一綠色低碳、方便百姓出行的產業有著巨大成長空間,就此確立了天能蓄電池廠的發展方向。張天任的蓄電廠風生水起,從原來的年銷售額不足20萬元,接手後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萬元,第二年更是超過了200萬元。

中國新能源時代加速轉動的齒輪,電池行業的變革也一波接一波地到來。

先是技術領域的角逐。1998年,張天任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駐廠研發攻關,他和專家、技術人員一起埋頭實驗室,最終成功研發出「閥控式密封鉛蓄電池」。同時,為進一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提高電池一次續航里程,又研發出了「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

然後是企業的營銷「搏擊」。1999年,張天任帶著新研製成功的天能電池趕赴桂林參加第二屆全國電動自行車裡程大賽,在這一屆電動車大賽上,張天任和他的「天能」一舉成名。

接著是低碳綠色成為電池行業新趨勢。2003年,浙江啟動了「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天能積極響應,下定決心「騰籠換鳥」,從此開始了綠色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電池行業的各個細分賽道「內部跑馬」,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氫燃料電池、鈉電池等不同類型的電池技術不斷創新。

而且,隨著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的快速擴大,對電池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池製造將朝著「高品質、高效率、高穩定性」和「信息化、無人化、可視化」的方向發展,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物流系統及智能製造系統成為必然趨勢。

多賽道、綠色化、智能化……在新能源時代,電池行業的發展不斷疊代,考驗著所有產業鏈上的企業。當初牽動無數人心弦的「能源困境」也終於看到雨後陽光。

02

讓電池循環起來

天能牽頭打造了浙江省首個廢鉛蓄電池回收綜合服務平台「鉛蛋」,目前已在省內10個地市推廣應用。通過精細化管理,「鉛蛋」打通回收鏈條中的投售、運輸、接收、處置等數據環節,實現全省10個地市供應鏈上下游高效協同。

如今,張天任這個當初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已經年過花甲,從5000元白手起家到成為中國新能源電池行業領軍企業的掌門人,而他一手創立的天能則在時代的助推下長成一個「電池帝國」。

據介紹,天能研發、生產的電池覆蓋電動特種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起動啟停電池、儲能電池、3C 電池、備用電池、燃料電池等多品類,在技術、應用、產能、綠色低碳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天能方面表示:「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適用於多個應用場景,上至航空航天、儲能電網,下至電動自行車、新能源汽車,中至城市物流、工程機械、船舶……天能新型鉛蓄電池產業已做到中國第一,電池循環產業做到國內頭部地位。」

在電池循環產業做到頭部地位並非易事,其中的拆解技術、管理循環模式等都需要企業短時間內的快速積累,然後再匆匆迎上因新能源汽車火爆而爆髮式增長的退役動力電池數量。

作為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還曾在兩會期間,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加強對報廢動力鋰電池的再生循環利用,確保國家資源戰略安全的建議》。對於這一建議,張天任表示,當時主要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保障國家資源戰略的安全,我國每年要進口大量鋰礦,對外依存度超過85% ,對報廢鋰電池加以循環利用,能夠減少進口,降低對外依存度;第二是防止污染保護環境,因為鋰電池當中含有鈷、鎳等重要的金屬元素,如果隨意丟棄對土壤、水都會有危害,破壞環境。

一方面是通過政策建議推動全行業的進步,另一方面是「讓電池循環起來」的難題得到現實解決。為此,天能牽頭打造了浙江省首個廢鉛蓄電池回收綜合服務平台「鉛蛋」,目前已在省內10個地市推廣應用。通過精細化管理,「鉛蛋」打通回收鏈條中的投售、運輸、接收、處置等數據環節,實現全省10個地市供應鏈上下游高效協同。

截至2023年10月16日,該平台已上線產廢單位門店超5萬家,運力超4300戶,回收公司416家,累計回收舊電池 2000多萬組,交易金額近10億元。

鉛蓄電池回收方面,天能已在全國建設四大鉛蓄電池循環經濟產業園,在22個省市建成蓄電池循環回收試點公司。通過在全國各地的終端門店,能夠將廢舊電池分散回收、集中處置、無害化再生利用,形成了閉環式的循環經濟生態圈。

數據顯示,天能的閉環式循環經濟圈已經具備年處理150萬噸廢舊鉛蓄電池的能力,每年可減少鉛礦開採3000多萬噸,再生90萬噸貴重金屬新材料,節約標煤超過12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多贏」。

整體來看,天能在行業內率先開展綠色生態設計,在產品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過程中積極探索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模式,通過打造綠色智造車間、綠色智造工廠、綠色智造園區、綠色智造供應鏈,從源頭實現廢物減量化,以過程監管實現廢物資源化,以末端治理實現廢物排放最小化,將「三廢」消滅在工藝流程之中。

如今,天能正在深度探索鉛鋰氫多元技術共驅、多業務場景共行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商的轉變之路,以「實業+科技+資本」三輪驅動為發展戰略,並將科技視為「三輪驅動」的核心。

03

擦亮綠色「金名片」

通過興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天能構建了一個集生產、回收、冶煉、再生產於一體的閉環式循環經濟生態圈。

早在兩年前,工信部發布第三批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名單,天能的界首基地入選。天能又多了一張國家級綠色「金名片」。據了解,界首基地是天能旗下高性能鉛酸動力電池智能工廠所在地。天能方面指出,界首基地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加快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將綠色設計融到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環節。

硬體方面,界首基地已經建立了研發、生產、售後為一體的供應鏈體系。同時,園區還在生產中實施產品原料綠色化 、生產工藝及裝備清潔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等綠色設計管理制度,不斷提升綠色設計創新開發能力和管理水平。

軟體方面,界首基地的「院士工作站」多年來聚焦科研創新,與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綠色清潔能源相關技術,在鉛酸蓄電池清潔生產等技術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

事實上,類似於界首基地這樣的公司,天能還有很多。如今,界首基地入選工信部綠色設計示範名單已過去了兩年,天能還在繼續擦亮「金名片」的道路上前行,緊緊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綠色智造」為主線,以產業鏈思維、生態圈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我們從綠色產品、綠色車間、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標準、綠色供應鏈等入手,依託科技創新,著力推進機器換人、兩化融合,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打造了一條綠色智造產業鏈。」天能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通過興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天能構建了一個集生產、回收、冶煉、再生產於一體的閉環式循環經濟生態圈,現在已經具備2.3萬噸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年處置能力。同時,位於江蘇省濱海縣的10萬噸規劃處置產能正在建設中,以契合未來大量報廢電池處置的需求。

截至2023年10月,天能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9家,國家綠色設計產品2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9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名單5家,擁有的綠色領域國家級榮譽達45項。

既做好拓寬新賽道的「加法」,也做好節能降碳的「減法」,天能因此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張天任也強調,「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放鬆,加強科技研發,練好內功,把『中國製造』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 《商學院》雜誌11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83ef36764a692864f5fc32b757fe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