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團吳發沛:商業向善是企業可持續存在的基本要求

2023-12-19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中集集團吳發沛:商業向善是企業可持續存在的基本要求

文|哀佳 朱耘

ID | BMR2004

封面 | 中集集團高級顧問、ESG委員會主任吳發沛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企業的成功往往被簡單地定義為獲得高額利潤和市場份額。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商業的終點應該是「善意」。商業向善不僅是一種道德責任,更是一種智慧的商業策略。

在2023年「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創新——ESG生態大會」的現場,中集集團高級顧問、ESG委員會主任吳發沛就「商業向善」的話題接受了《商學院》雜誌記者的專訪。

在吳發沛看來,「商業向善」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去看問題。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首先得掙錢,而且是可持續地掙錢。但是,「掙惡錢」的企業可能很快就消失了,那些能夠持續發展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企業,實際上都符合向善的本質特徵。簡單來講,商業向善是企業可持續存在的基本要求。

01

商業向善需從社會需求出發

吳發沛回憶道,中集集團是一家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時期成長起來的企業。自1979年投產至今已經走過了40多個春秋。在這個過程中,中集集團見證了許多企業的興衰。五年前、十年前,有很多輝煌的企業,但真正能夠持續到今天,越做越大,賺錢越來越多的企業並不多。在深圳,這樣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吳發沛表示:「我們最早從事的業務是貨櫃。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抓住了改革開放全球製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良機,滿足了許多企業對貨櫃的需求。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為全球貿易提供了足夠的貨櫃,使貿易變得更加順暢。」

「總的來看,我們的業務發展核心邏輯是要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其次還要解決行業的痛點,要將這些要素結合起來考慮我們的業務發展。」吳發沛說。

吳發沛以養魚舉例道,中國每年的淡水魚產量超過3000萬噸,但每個人都希望吃到一條幹凈、無添加劑、無抗生素的魚。然而,行業痛點在於如何確保生產的魚符合這些標準。中集集團擁有水處理、網際網路和AI數據計算等能力,可以實時監控水質。因此,中集集團也在嘗試進入水產品養殖的領域,核心是想解決「讓老百姓吃到放心魚」的本質需求。

吳發沛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新能源業務。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全球航運公司都在尋求燃料替代方案。例如,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計劃使用甲醇作為替代能源。中集則可以為他們提供裝備和支持,幫助他們提高甲醇產能和儲運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中集既能實現商業利益,又能為碳減排做出貢獻。

「總之,我們始終堅持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解決行業痛點,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吳發沛說。

02

什麼樣的企業具備向善的能力?

在吳發沛看來,解決行業痛點以實現「商業向善」,與企業的規模、大小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

「一家大型企業要堅持做善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須要有益於社會的,但小型企業也必須要做社會需要的事情。七八年前,我們建立了一個創新機制,叫做百人創業計劃,旨在鼓勵和支持小型創新公司的發展。實際上,很多業務在中集內部都是由一個小公司來完成的,而不是由一個大公司來完成的。」吳發沛說。

吳發沛以養魚舉例,中集集團有「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兩家公司,這兩家企業本身就是小公司。作為投資人,中集集團也會投資一些資金來支持這些小公司的成長。所以,在吳發沛看來,公司從底層邏輯上考慮社會對產品的需求才是至關重要的。

吳發沛表示:「過去,我們經常談論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力,但新時代下可能更需要關注社會需求並創造真正的買家。如今,很多高科技創新公司都在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去創造客戶。慢慢地,就會有人來購買你的產品。但如果一開始就只想著如何找到客戶,那可能未必能夠成功。」

03

加強信息披露是檢驗「向善」的標尺

吳發沛認為,從企業家角度來看,做慈善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但也可能存在動機不良的情況。而從社會角度來看,信息披露可以幫助企業的利益攸關方更好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情況和社會責任,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同時,監管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也在不斷加強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服務。通過信息披露,企業可以更加透明地展示自己的業績表現和治理情況,從而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和市場認可。因此,企業信息披露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需要與企業的商業行為和社會責任緊密聯繫起來。

「一家健康的公司一定要想著可持續發展。公司是不是賺錢要符合會計準則,公司是不是正確地走在可持續發展的路上也需要按照可持續報告的要求去做。所以,很多公司開始成立可持續管理委員會去研究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的要求。」吳發沛說。

以中集集團為例,過去只有財務報表,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效果與否外面的人看不出來,但是現在有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要求,公司整個營運體系、報告體系都得符合新要求,因此,可持續管理委員會承擔著需要把內部流程全部梳理清楚的責任。

吳發沛進一步強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絕不是單獨的一套管理系統,必須和公司正常的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實際上起到了讓公司運行更加透明,讓所有利益攸關方更放心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68edd2544aa12e8ca95a91d06afc6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