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銀行迎重磅利好!專家預計刺激消費效果有限

2022-09-27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銀行迎重磅利好!專家預計刺激消費效果有限

文:呂笑顏 石丹

ID:BMR2004

繼9月15日國有大行下調存款利率之後,近日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股份行和城商行也都紛紛下調了定期存款利率,範圍涵蓋活期存款、通知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個品種,下調幅度為10-30基點。

相比於今年4月存款利率的下調,此次利率下行覆蓋的存款品種更為廣泛,從活期存款到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從3個月期到5年期全線下調。

在受訪的行業專家看來,這是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以來,商業銀行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影響下的常態化操作,是對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進行的相應調整。存款利率的下調,對商業銀行自身發展乃至對實體經濟的讓利支持都將帶來較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9月20日,新一期LPR(市場貸款報價利率)出爐。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均維持前值不變。專家認為,年內5年期以上LPR仍有調降空間。

針對存款利率下調的影響以及銀行產品結構及資產配置的變化,《商學院》記者聯繫了六大行及招行、中信銀行及民生銀行,截至發稿,並未收到明確回復。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本市場波動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居民投資風險偏好下降,儲蓄意願上升明顯。如今,存款利率下調,必然會降低居民的儲蓄收益。那麼,儲戶們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

多家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調整策略略有不同

9 月 15 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等六大國有行率先集體下調定期存款利率,招商銀行也在同一天內更新了存款利率的下調信息。

9 月 16 日,多家股份制銀行也跟隨下調存款利率。宣布下調存款利率的股份制銀行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六家銀行。根據公告,六家股份制銀行調整後的存款掛牌利率基本上保持一致。其中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8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2.65%,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2.7%。其他各檔定期存款、零存整取、通知存款等也都有所調整。

不久,多家中小銀行也跟進下調存款利率。青島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杭州銀行下調了中長期普通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調整幅度多在 5~10個基點。

從存款利率下調幅度來看,不同類型銀行調整幅度略有不同。相比之下,六大國有行和招商銀行對三年期利率調整的幅度較大,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對五年期存款利率下調的力度更大。

具體來看,在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方面,調整之後,六家國有大行以及招商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均調整為2.60%,較此前下調15個基點。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六家銀行3個月、6個月、1年期、2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分別調整為1.25%、1.45%、1.65%、2.15%、2.65%,均較此前下降10個基點。另外,郵儲銀行6個月、1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均較此前下降10個基點,分別調整為1.46%、1.68%。

除此之外,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調整之後,3個月、6個月、1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分別調整為1.3%、1.55%、1.85%、2.65%、2.7%,就2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來看,光大銀行下調至2.3%,中信銀行下調至2.2%,民生銀行下調至2.25%。

圖示: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數據截至2022年9月27日

對此,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相比大中型銀行,中小銀行在網點布局、客戶基礎等方面存在相對劣勢,吸儲成本更高一些,即市場化機制下的存款定價略高於大中型銀行。從策略上看,只有大中型銀行率先調降存款利率,才能為中小銀行跟進調降提供空間,對中小銀行而言,跟隨式降價策略可以保持相對定價優勢,不必擔心存款搬家現象。」

實際上,這是4月份人民銀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以來,商業銀行體系第二次下調存款利率。

今年5月9日,人民銀行在2022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專欄中提出:「2022 年 4 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製成員銀行參考以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換言之,存款利率將跟隨LPR和國債利率變動。

報告表示:「這一機制的建立,可促進銀行跟蹤市場利率變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能力。」

新機制建立後,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國有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均於4月下旬下調了其一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機構也相應作出下調。

8月15日,人民銀行下調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8月22日,1年期LPR和5年期LPR報價均有所下調,此外,本次降息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下行。

薛洪言表示:「存款定價變動主要錨定1年期LPR利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過去一段時間LPR和國債收益率的下行為存款利率調降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銀行息差承壓,存款利率下調信號意義強

對於此次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在行業專家看來,一方面,是在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作用下,此次存款利率下調是8月LPR下調的直接結果,另一方面,與今年4月多家銀行僅下調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個基點所不同的是,此次利率下調覆蓋的存款品種更為廣泛。

圖源:攝圖網

市場普遍認為,存款掛牌利率下調有利於穩定銀行存款成本、緩解凈息差壓力,但更為重要的是,存款掛牌利率下調信號意義較強。

存款基準利率由人民銀行公布,是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是銀行各項存款定價的基礎和「錨」,自2015年10月24日以來從未有過調整。

安信證券銀行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雙在研報中表示,大多數銀行上一次調整存款掛牌利率還是2015年,而此次國有大行、招商銀行公告下調活期存款掛牌利率5個基點、下調三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15個基點、下調其他期限定期存款掛牌利率10個基點,意在引導存款實際利率下行。商業銀行主動下調存款掛牌利率雖然其影響力較人民銀行對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要更弱,但其效果類似於一次存款基準利率的全面下調。

從客觀上來看,本次存款產品利率下調,已經是近年來的第三次,前兩次分別是2021年6月和2022年的4月,主要調整的都是一年以上人民幣大額存單的利率,也就是人民幣存款中偏市場化定價的存款產品。

今年1月,1年期LPR曾下調10個基點。4月26日,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改革機制公布後,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國有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均於4月下旬下調了其一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機構也相應作出下調。此次調整主要是各項存款產品實際定價發生變化,存款掛牌利率並未變動。

今年8月,1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5年期LPR下調15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下行。

在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高級分析師何帆看來,此次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是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下的操作。他表示:「本次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下調,可以看作在上述定價機制下,銀行負債端的存款利率跟隨資產端的資產收益調整的市場行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蔡浩近期發文認為,本次調整最大的不同,在於調整範圍擴大到了幾乎所有存款產品,除了活期存款下調5個基點和3年期定存下調15個基點之外,其餘各品種均下調10個基點。換言之,就是銀行官網的存款掛牌利率出現了調整,這在歷史上是只有存款基準利率調整才會出現的情況,而上一次銀行官網存款掛牌利率調整還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4日。

海通證券研報表示:「此前銀行官網的掛牌報價利率一般與基礎利率變化趨勢一致、此前沒有出現過調整,此次形成新的觀察窗口,如工行的掛牌利率為2015年到現在的首次調整。四大行掛牌利率的改變意味著銀行存款利率相對LPR 進行了相應調整。其次,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下調為2015年來首次。」

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金學院教授、美聯儲前高級經濟學家胡捷看來,存款利率在中國利率體系應該是最重要的利率之一,基本上決定中國銀行體系的負債成本。通過降低存款利率給商業銀行適度減負,降低部分負債端壓力,能夠激活銀行體系的放貸意願,促進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

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體系面臨近年來最大的息差壓力,資產端量價齊跌,負債端居高不下。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宏觀經濟研究員王運金認為,當前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壓力不低,近期銀行下調各個期限的存款及大額存單利率正是銀行資金成本壓力較大的重要體現,他表示:「在貸款利率逐步下行過程中,今年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1.9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12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也降了0.08個百分點,凈息差已降至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銀行盈利空間收窄至較低水平。」

在今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多家銀行管理層就曾直言「穩息差面臨壓力」。

交行副行長郭莽在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接下來商業銀行的息差可能都將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從交行來看,得益於前期降准以及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等政策,加上交行強化對存款成本的內部管理,預計全年存款成本率基本保持穩定。同時,交行將繼續壓降高成本存款,比如協議存款到期不再續做、設定大額存單占比上限,以及進一步壓降定期結構性存款,力爭年底降至4000億元以下。此外,強化產品渠道等建設,提升低成本資金吸收和留存的能力,扭轉活期存款占比下降的局面。

建行行長張金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在當前減費讓利的政策倡導下,建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負債端成本的控制上。要把負債業務的流量經營作為重中之重,以大型客戶為源頭,抓好上下游中小客戶拓展,尤其是要提升大型客戶對外撥付資金的承接率,形成資金閉環。同時,以個人全量資金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正在逐步構建和完善,相信隨著大財富管理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會沉澱更多的低成本活期存款。

中信銀行副行長、財務總監王康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持續響應「讓利於實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加上政策利率連續下調、信貸需求不旺、存款成本相對剛性等因素影響,凈息差方面確實面臨很大下行壓力。

胡捷認為,存款利率下調,將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有望進一步引導LPR下調。

9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年期LPR是3.65%,5年期LPR 是4.3%,與上月相比保持不變。對此,王運金認為,8月LPR下調對市場利率下行的傳導效應仍在持續,四季度LPR的下調空間仍在,但空間較為有限,且可能更側重五年期利率。當前一年期LPR已降至3.65%,甚至已低於個別銀行的中長期存款利率與大額存單利率,銀行下調一年期LPR的空間有限。下調五年期利率有更大的空間,且對基建重點項目的配套融資、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個人按揭貸款有較好的刺激效果,可以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刺激長期投資需求。

銀行、實體雙雙迎利好,儲戶們怎麼辦?

存款利率下調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專家普遍認為,目前環境下,銀行通過市場化機制下調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存款負債成本,為銀行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拓展空間。

胡捷認為:「本次存款掛牌利率的市場化調整,本意還是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目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經濟恢復不及預期的當下,減輕銀行負債成本,保障銀行穩健經營,從而引導銀行更積極地投放信貸,並進一步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

就微觀上來講,存款利率的下降,給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帶來了新的空間。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存款利率的下降是銀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保持息差基本穩定的主動行為。今年以來,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LPR明顯下降。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端成本,有助於在保持息差穩定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資產端利率下降,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進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實際上,近段時間定期存款占比持續走高,也為存款利率下調創造了空間。2018年以來,在商業銀行紛紛通過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來搶奪存款以及市場主體儲蓄意願提升等背景下,定期存款占比持續走高,已由2018年前後的42%附近升至目前的51%,四年多的時間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居民存款與企業存款分別新增0.83萬億元和0.06萬億元,環比分別多增1.17萬億元和2萬億元,同比分別多增0.49萬億元和0.39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企業存款新增規模僅低於2016年同期。市場主體儲蓄意願較強,存款定期化不斷加劇。

另據六家國有銀行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各家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增速均明顯快於個人存款增速。其中,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均破萬億元,占各自新增個人存款的比重則分別達到83.52%和83.12%。值得一提的是,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占全部個人存款增量比重超過100%,即兩家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大幅上漲的同時,個人活期存款量較去年末還有所減少。

對此,胡捷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下滑,貨幣儲存性需求提升,加之資本市場景氣度不佳,導致微觀經濟主體資產配置更傾向於安全性與經濟性兼具的銀行定期類存款。

在此情況下,大量資金滯留銀行體系內,不能很好地進入實體經濟。那麼,降價促銷便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貸款利率下降後,為確保銀行存貸款息差的相對穩定,也自然要調降存款利率。因此,下調存款利率也有助於減緩存款定期化的過程,確保銀行業凈息差的穩定,反過來促進銀行切實降低貸款利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從宏觀角度的影響來看,銀行存款利率調整,傳導至實體經濟,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支持作用。薛洪言表示:「下調存款利率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從而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更好地實現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效果。」

在胡捷看來,雖然某種程度上存款利率的下調是在保護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穩定息差,但監管部門仍然希望存款利率的下調能夠推動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即存款利率的下調要體現在貸款投放的讓利上。

那麼,存款利率下調,將會對儲戶帶來哪些變化?存款利率的下調會降低居民的儲蓄收益,理論上會刺激居民消費與理財投資。不過,薛洪言認為,這一影響是否會兌現還需看新冠肺炎疫情環境、風險偏好,以及資產投資回報率等狀況。就今年來看,居民的消費意願並不強,投資意願也不強,隨著存款利率在下調,儲蓄存款餘額卻屢創新高。所以,此次存款利率下調,預計刺激消費的效果有限。

事實上,存款利率下調最直接的影響是帶動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銀行理財、萬能險收益率等。胡捷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其他底層資產,如債券、同業存單、同業拆借類資產的利率與存款利率是相同的變動趨勢,所以,存款利率下行的同時,其他同類型產品的利率也已經有所下調,從結果上看,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趨於下行。」不過,胡捷認為,存款利率下調利好股市和債市。

資金配置結構中,存款代表的是無風險的投資選擇,存款利率可以理解為市場中的無風險利率。

董希淼表示:「中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將是長期趨勢。從國外看,部分國家和地區還出現了存款「負利率」現象。對廣大居民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存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多,那麼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基於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理財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對於存款利率下調的後續影響以及市場的走向,《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6499bbc6886e25cb936dcced84bcc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