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川:農業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生動註腳

2023-08-29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胡冰川:農業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生動註腳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關係我國未來命運的重大戰略,而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關鍵保障,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生動註腳。

文|胡冰川

ID | BMR2004

「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

如今,我國正從傳統的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方針,為新時代新征程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關係我國未來命運的重大戰略,而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關鍵保障,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生動註腳。

同時,農業現代化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共同為實現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譜寫美好未來。在邁向未來的道路上,農業的現代化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加美好的色彩。

胡冰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

農業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互嵌,沒有現代化的國家,不會有現代的農業。另一方面,現代農業也為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支撐。

01

來自現代農業的一元化

何謂現代化農業?傳統農業與現代化農業有本質的差別,傳統的農業千奇百怪,但現代的農業都是一模一樣,即一元化的。這種一元化在形態上可以理解為生產方式的標準化、產品形態的趨同性、價值判斷的一致性。

舉例來說,現代農業往往都會使用商品化的種子,都不排斥農用化學品,都採用現代化農業機械進行作業。如今,我們很難在現代農業體系里採用原始耕種的方式,因為它和現代農業價值鏈不一致。儘管當下有一些高端農業俱樂部,或會員制農場,不用化肥、農藥種植蔬果,但其本質上不屬於現代農業的主流範疇,而是滿足小眾人群需求的農業新生態。現代農業首先是要滿足絕大多數一般性功能需求和價值需求。

其次是產品形態的一元化。目前全國70%的牛奶,都來自荷斯坦奶牛。因為全球的科學家都是基於荷斯坦奶牛對生殖繁育、營養形成等科學特性進行研究。新的養殖方式優化或者飼料配方改良只需要針對這一種奶牛進行適配即可,極大提高了研發效率。農牧產品高度規模化與標準化,獲得的經濟效益更高。

種子的道理也是一樣。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但現代農業,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一種品種適合不同地方的土壤、氣候,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前玉米的品種在長期演化發展過程中可能有上千個品種,如今利用現代農業技術研究,儘管育種技術更新疊代速度非常快,但是品種也日益集中化。因為科學家們可以集中力量研究少數品種,使其具備更好的抗逆性,從而適用於更多的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正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

再次,對消費者而言,現代農業滿足的權益也是一元化的,即價值判斷的一致性。民以食為天,農業的基本權益是讓人吃飽肚子,滿足生理需求。現代農業則是在滿足人們吃飽肚子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溢出,例如生態、文化等情感寄託,這些都構成對現代人類的新權益。現代農業既滿足了人們對於生命功能性的需求,也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五常大米、阿克蘇蘋果、奉節臍橙……目前中國有大量以地域作為品牌的農產品,除了滿足生理需求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除了區域公共品牌之外,依託現代農業誕生了金龍魚、福臨門、魯花、古船、伊利、蒙牛等商業化品牌,這些商品化品牌塑造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代表安全、健康、營養。

02

人與自然的全新關係

2023年6月30日,國家林草局網站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野豬被正式除名,這意味著,人向自然索取在減少(野豬數量增加,生態得到修復)。過去畝產國家有序進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得到優化,而能夠退耕的原因,正是通過現代農業的技術與手段,實現了農業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現在三種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的平均畝產量已達400公斤以上,過去畝產可能只有150~200公斤。

正是基於有限的自然資源生產出更多滋養人類的食物,滿足人類的權益,因而可以有條件退耕還林還草,使生態得以修復。在傳統農業時代,「肉食者鄙」折射出的是肉類並不常見,人們想吃肉補充蛋白質,除了豢養之外還需要狩獵,但這是一個風險性較高的活動。對現代農業而言,通過規模化與科學化地養豬,飼料報酬(畜牧業生產中表示飼料效率的指標,它表示每生產單位重量的產品所耗用飼料的數量。)從過去的10:1提升至3:1,在「肉不好吃」的社會評價背後,體現的是現代農業生產不僅滋養了人口,也使得與自然的關係更為和諧,提高了綠色GDP。無論是物質滿足,還是精神滿足,現代農業為現代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富足權益。

03

現代農業中的力量與智慧

說起現代農業,就不得不提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同時期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彼時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耕種還是原始農業,以人力和畜力為主,勞動生產率有限,當殖民者面對廣袤的土地時,勞動成為制約產出的因素,因此奴隸制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於勞動力與大規模的耕作土壤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

隨著技術的進步,蒸汽機小型化後,發明了拖拉機,農業勞動生產率得到了大大提升,如果說傳統農業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原始的資本積累,那麼工業革命則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躍升。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孟德爾在1865年發現了遺傳學規律,大約相近的時期,杜邦、巴斯夫、拜耳、約翰迪爾等一眾涉農企業誕生,都是吸收了工業革命的成果。得益於當時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生命科學、農業科技極大地提升了農業水平,成就了當時的「現代農業」。

在遺傳學規律沒有被發現之前,人類的育種只能通過觀察法進行,「個頭大」是幾乎唯一的通行標準。而孟德爾的遺傳學成為獨立的學科之後,對整個農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農業現代化與工業現代化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工業的現代化,就不會有農業的現代化,大家仍在「刀耕火種」的時代。

如果說工業革命對當時的「現代農業」提供了力量延伸,那麼新一輪技術革命對當前的「現代農業」提供了智慧擴展。時間拉回到今天,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中,這是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物聯網、機器人、新能源、智能製造等一系列創新所帶來的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和生物空間三者的融合。「算法」是我們經常提及的一個詞,無論是ChatGPT模型還是外賣小哥的送餐路線以及導航幫助我們計算的路程用時,無一都離不開「算法」,而「算法」對現代農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意味著,算力超越了馬力,正日益成為現代農業的新動力。

04

農業無人機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被稱為中國無人機「元年」,無人機在農業植物保護(以下簡稱「植保」)上開啟應用,隨後植保作業面積年年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通過無人機實現植保作業面積為3億畝次,到了2022年,該數字已經增長至18億畝次,預計2023年將突破20億畝次。不僅如此,早期無人機的裝備負載是10公斤,現在已經增長到50公斤甚至更大,無人機飛手由過去1人控制1台到現在可以1人控制2~3台無人機,相關技術性能仍在快速提升中。

大田作物、山地、丘陵,各種地型無人機都能完成植保。但是無人機在農業中的應用,並不是簡單地從以拖拉機為代表的平面農機具升級為能夠在空中實現作業的立體農機具,更重要的應用在於,無人機為農業帶來了新的「算法革命」。無人機噴洒農藥,每平方米噴洒多少,如何噴洒,是智能可調的。比如無人機作業果樹作物,可能霧粒數小,霧滴大,這樣殺蟲效果才好。但對於禾本科的作物,基於大數據則調整為霧滴更加細密。

說到噴洒農藥,你一定認為,無人機噴洒到的是葉片表面,一場雨下來,葉片表面的農藥可能就會流失,不僅藥效達不到,還會流到土壤、河流中去,帶來次生污染。現在無人機作業通過大數據分析,控制環境變量,如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決定執飛高度。無人機飛過作業面,其旋翼會產生風場,利用算法計算最優風場,讓作業面下方的植物實現葉片翻轉,讓農藥霧粒附著在葉片的背面,旋翼過去又恢復原樣,使得藥效發揮最大化的效率。目前我國農藥使用量呈逐年遞減趨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人機植保的規模化應用。

無人機植保作業,對農民而言省時又省力,更重要的在於,它讓農業有了完整的產業鏈數據:某塊地種了哪個品種的作物,何時打了農藥,用了哪種農藥,都能清晰可見,並且全程可追溯,使得食品質量安全也得到了保證。

這些數據可以作為農業保險的數據依據,也可用於作物改良,對智慧農業進行不斷升級。在沒有大數據、基因編輯這些技術之前,育種屬於高勞動密集的科研活動,極其繁冗龐雜;而通過基因大數據,能夠幫我們迅速發現目標基因和目標性狀。智慧擴展再一次放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整個育種越來越精準。現在我們育種的時間已經從過去的10年縮短到5年,未來還可以更短,像白草莓、紅心獼猴桃、黃瓤西瓜等具備新穎性狀的新品種,都端上了我們的餐桌。

所以說,農業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互嵌,沒有現代化的國家,不會有現代的農業。另一方面,現代農業也為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支撐。

05

農業現代化鋪就自由之路

工業革命可以說是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分水嶺。工業革命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類都掙扎在生死線上,食物是制約人類繁衍的唯一因素;工業革命之後,可開墾的土地極大地擴展,農業化學品的發明與應用,使得農業產出大幅度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告別飢餓,人類數量也得以迅速增長。

當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現代農業的受益者,也是現代科學的受益者。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技術,我們到現在連吃飽肚子這件事都成問題。全球有一半的蛋白質來自於化肥的使用,目前地球上擁有80億人口,如果沒有化肥,地球上的人口數只有現在的一半,就像滅霸的一個響指。

現代農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物質基礎,讓人類可以否定自己和懷疑自己,由此發現真理,啟迪未來。而傳統農業並沒有提供人類反思的機會,人們只能在生存線上掙扎。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的現代化就是人的現代化,在物質豐富的基礎上,人們才有機會「百家爭鳴」,使得精神世界更為豐富。

06

結語

傳統農業,農民依靠自身的勞動力、自有資金、自有土地勞動,「風調雨順」是傳統農業時代,農民們最樸實、最真實的訴求,災害天氣對莊稼收成有致命的影響,因此種地是個「風險較高、收益不確定」的行業。

而現代農業對自然的影響,能夠控制到很小的限度,通過各種科學手段,能夠讓某一品種的作物,在不同溫度、氣候條件下種植,既耐旱又耐澇,使得農業種植「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農民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農家樂」、鄉村旅遊、「村超」「村BA」,不斷豐富自身及城市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更多額外收益,使得農業的價值外延不斷擴大,不斷豐富人的想像力。

這些不僅為農村勞動力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也提升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促進農材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和城鄉經濟有機銜接。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農業現代化的力度,深化農業產業結構,為鄉村振興開闢更加美好的前景,讓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底色。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本刊記者朱耘採訪整理)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8月刊

「鄉村振興」 商業案例招募令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意味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入了新階段。如今,國家層面已給出了頂層設計的方向和遵循,鄉村振興的「畫布」已經鋪開, 而美好的畫卷等待著那些充滿使命感的企業加入。

我們特別向國內外走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企業和個人發出「招募令」:如果你有成功的案例,請告訴我們,通過我們的采寫報道,你的經驗和做法有可能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如果你需要幫助或想提供幫助,我們希望以媒體的公益之心,架起「鄉村振興」的一座橋樑。

歡迎與我們聯絡: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shangxueyuanzaz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348aae07a91120c314594e74fcb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