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貨幣橋」,助力構建新全球貨幣體系

2023-08-02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多邊貨幣橋」,助力構建新全球貨幣體系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使用貨幣橋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節約近一半成本,與傳統代理行模式相比實現了跨越式改進。

文|閆佳佳 石丹

ID | BMR2004

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以下稱「多邊貨幣橋」)預計明年初可進入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階段。

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披露,近日國際清算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聯中央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多邊貨幣橋」發起方在京召開系列會議,討論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研發及階段落地有關工作。

「多邊貨幣橋」尋求建立一個MVP,並轉向一個生產環境。改進國際支付關鍵難點的解決方案,推進央行貨幣跨境結算,支持在全球交易中使用本地貨幣,為新的和創新的支付產品和服務創造機會。同時,通過適當整合政策、監管和法律合規性以及隱私考慮,維護貨幣主權以及貨幣和金融穩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多邊貨幣橋」採用了單平台、直接訪問的CBDC(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模式,即一種託管多個CBDC的通用技術基礎設施。

「多邊貨幣橋」是基於分布式帳本技術建立的多邊跨境支付平台,所有參與者使用一個同步、實時更新的帳本。該平台採用單一系統架構,參與國家/地區的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可直接接入該平台。

中央銀行負責管理本地合格商業銀行的加入及退出、發行及贖回本幣CBDC、監管本地商業銀行及涉及本幣CBDC的交易活動、核准並記錄平台上的交易以及維護共同帳本;商業銀行之間可使用CBDC直接進行點對點支付。企業不直接加入平台,而是通過委託平台上的商業銀行完成跨境支付。

該項目致力於在國際組織和貨幣當局合作框架下,解決跨境支付的業務痛點,探索分布式帳本技術和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並通過創新的治理架構、業務安排、共識算法和技術升級,實現不同司法轄區的本地化運行,增強多邊互信、便利跨境監管。

「中國利用自身在央行數字貨幣CBDC領域所建立的全球比較優勢,通過構建全球CBDC多邊橋來放大人民幣國際化,進而在微觀上實現人民幣全球跨境結算體系的持續優化,以及在宏觀上推進全球各國去美元化進程,最終達到改革舊國際貨幣體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公正的新國際貨幣體系的大目標。」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原研究員陳佳向《商學院》記者表示。

01

「多邊貨幣橋」背景

2019年5月,中國香港與泰國的兩個CBDC推出了Inthanon-LionRock項目,旨在研究CBDC在跨境支付當中的應用。2021年中國央行及阿聯央行加入,Inthanon-LionRock項目迎來擴容,從原來的兩方變成四方。與此同時,國際清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也支持了該項目。項目名稱正式更名為「多種央行數字貨幣跨境網絡」(m-CBDC Bridge),也就是「多邊貨幣橋」。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劉典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多邊貨幣橋」項目是在現有國際交易系統存在不足的情況下啟動的。隨著數字時代的迅猛發展,對更快速、更透明的交易需求不斷增長,全球央行意識到利用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可以重塑現有的國際貿易模式。

在面對跨境交易中存在的複雜遺留系統、昂貴交易、缺乏公平性以及實時交易受限等問題時,「多邊貨幣橋」專注於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改變現有局面,該項目有望緩解國際貿易的瓶頸,提高效率和可負擔性,並創造更加公平的交易環境。

「目前跨境支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和不透明等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表示,目前跨境匯款的平均成本為6.5%,匯款人每年支付給匯款服務供應商的費用支出約450億美元。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顯示,使用貨幣橋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節約近一半成本,與傳統代理行模式相比實現了跨越式改進。

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貨幣橋項目組織20家商業銀行完成國際首例基於真實交易場景的試點測試,累計完成跨境支付和外匯同步交收164筆,結算金額摺合人民幣超過1.5億元,其中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占比46.6%,結算金額占比15.5%。

交易情況顯示,貨幣橋平台處理一筆支付業務最快可於7秒內完成。對比來看,目前通過代理行處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結算間有3至5天的延遲。

值得注意的是,跨國企業在全球業務中普遍面臨著匯率風險。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兩次明顯的波動情況,從2月初到3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從6.71變化至接近6.98;從5月初到6月末,從6.91變化至7.27。

劉典表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經歷了兩次大幅波動,主要是由美國經濟衰退和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推動的,這些因素導致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加劇。然而匯率波動會影響跨境企業的經營、盈利能力以及風險管理戰略。例如,當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時,大部分負債或成本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企業將遭受財務費用增加的影響,從而可能影響其盈利能力。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這些波動也可能阻礙商業風險管理,因為匯率的不可預測性給外貿交易帶來了額外的金融不確定性。這些風險如果不得到妥善解決,可能會對其財務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減輕這些風險,跨國企業可以採用多種金融工具和策略。在劉典看來,一種常用的金融工具是遠期合約,它允許企業鎖定未來交易的匯率,防止潛在的不利匯率波動對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影響。期貨合約提供另一種對衝風險的選擇,具有標準化性質,可在交易所交易,為企業提供靈活性和流動性。此外,期權為企業提供以預定匯率買賣外幣的權利,增加了對衝風險的靈活性。貨幣掉期也可用於對沖外匯風險,通過雙方同意以不同的貨幣兌換本金和利息。

為了有效地運用這些金融工具,跨國企業通常建立專門的資金或風險管理部門,監控外匯風險和預測未來風險,並使用適當的對沖工具。然而,實施這些戰略也存在挑戰,如套期保值成本、時間問題、未來交易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會計影響。因此,有效的對沖策略需要與公司更廣泛的業務目標和風險管理理念保持一致。通過積極管理外匯風險,能夠在動盪的國際市場中保持財務穩定。

「多邊貨幣橋」平台的建立為跨國企業在面對匯率風險時多了一層保障。比如,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中央銀行共同監管的SWIFT模型下,多邊交易中需要經過多個節點,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隱藏的政策限制。「多邊貨幣橋」的交易模型在技術原理上,仍然沿用Inthanon-LionRock項目的基礎,採用了「走廊網絡」。在走廊網絡上,通過Token化資產,各方可以在不需要中間帳戶的情況下,以點對點的方式進行交易,通過這種方式,該平台能夠無縫地在不同貨幣和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提供代幣化PvP(Payment vs Payment)轉帳。這種點對點的交易,省去了中間環節,其交易速度能夠達到秒級。可以顯著降低成本、消除外匯操作風險、提高透明度並減少監管工作。

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使跨境支付和匯款更快捷、更便宜。為了讓支付交易更高效、費用更合理,也需要連接各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系統,增強各國系統的互操作性。

02

數字貨幣理念緣起

陳佳介紹稱,2008年,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倒閉之際,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與聯儲主席伯南克決定實行量化寬鬆。「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預感到美元體系超發將引爆美元信任危機進而引發美元體系下的資產問題,所以中本聰提出比特幣概念。在矽谷電子幣理念和虛擬支付系統的基礎上,首創分布式記帳系統架構,提出去中心化數字認證支付系統,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這是數字貨幣的「創世紀」。

此後,華爾街開始加大對數字資產的投資,數字套利一時風起雲湧,比特幣踏上狂飆之路,單價在幾年內就突破1萬美元,峰值突破6萬美元。以比特幣為底層的各類衍生交易繁榮又催生了幣圈超速發展,終於成就了一個萬億美元估值的美式數字加密資產行業。

因後期加密資產行業叢林競爭過度、高頻波動劇烈,幣圈架構者開始提出向數字貨幣本源回歸,臉書公司提出「天秤幣」計劃,其數字貨幣是有增值特性的廣義貨幣,即數字M2。至此,中本聰數字貨幣理念發生了第一次裂變,產生出由加密資產向數字M2轉型這條西方道路。

「天秤幣」計劃最終被美國政府叫停,官方原因是安全性和暗網,實際原因是去中心化。畢竟M2是貨幣,屬於國家主權不容談判,豈能將鑄幣稅讓渡給跨國企業。

中國自2014年正式投入數字貨幣研發,初期也曾考慮過類「天秤幣」計劃。但是,央行在充分了解了加密資產技術特徵和風險點基礎上,提出中國數字貨幣要等量替代M0、服務實體經濟、央行商行雙層運營架構以及中性技術的演進方案。至此,中本聰的數字貨幣理念發生了第二次裂變,產生出由基礎貨幣向數字M0轉型這條中國道路。

2021年2月,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今年以來應用場景也在逐漸增加。數位技術研發從來是技術儲備和測試環境並重,而中國有14億人口,數字應用技術基礎設施完備,是全世界最好的技術試驗場;歐美已開發國家技術儲備充足但人口或市場規模不足,且美國國內政治對CBDC項目爭議極大;在印度,則是規模技術都足但因政治阻礙了數字貨幣進程。

03

尋求建立新全球貨幣體系

陳佳表示,近期全球經濟和自由貿易最大的風險,莫過於美聯儲因誤判通脹預期而被迫改弦易轍超速加息。加息縮表一年多來,美聯儲緊縮效應溢出全球,帶動美元指數數次狂飆。不僅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穩定深受其害,就連美國自身盟友的英德日韓都經歷了嚴重的本幣危機,深陷財政與貿易雙赤字螺旋陷阱。

多年來,以美元體系為主的舊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動能逐漸失速,創新能力江河日下,體制內各種瓶頸桎梏縱橫交織,已經成為事實上阻礙全球貨幣體系發展和各國貿易增長的巨大障礙。各國期望全球跨境支付等金融工具更新換代的呼聲日益高漲。

央行CBDC既是人民幣國際化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的最強武器和抓手,亦是協助各國央行實現去美元化、升級全球跨境支付結算等傳統金融工具,維護全球貨幣市場與國際貿易穩定,最終改革舊全球貨幣體系的唯一通途。

本次央行數字貨幣多邊橋推進應用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加快恢復以及中國金融科技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再加上美元體系緊縮效應持續發酵,會有越來越多的主權央行加入到「多邊貨幣橋」的大家庭中來。

劉典指出,「多邊貨幣橋」作為一個多邊跨境支付平台,面臨著技術、政治和監管以及經濟和運營方面的複雜性等挑戰。

在技術方面,「多邊貨幣橋」依賴於複雜的分布式帳本技術,儘管有變革潛力,但其全球化採用仍處於早期階段。有效部署和管理需要高度的技術熟練程度,要克服這些挑戰,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技術,並進行強大的測試和驗證,以確保平台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政治和監管方面,說服更多國家參與到其中是一項挑戰。每個國家或司法管轄區都有獨特的法律和監管框架、數字準備情況和文化背景。確保平台適應不同國家的法規要求並遵守相關法規,需要平衡各方的需求和利益。

在經濟方面,參與實體可能會面臨與「多邊貨幣橋」等早期舉措相關的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項目的實施可能會對已建立的金融體系產生影響,引起其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擔憂。此外,參與國數字化準備程度的不同可能會帶來運營上的問題,增加經濟方面的不確定性。

為了成功實施「多邊貨幣橋」,需要滿足一些先決條件。與各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包括政治、金融、監管和用戶社區,對於解決問題、降低風險和協調不同背景下的運營至關重要。技術和共識算法的不斷完善確保處理全球交易時不影響其速度和安全性。

此外,全面的試點計劃和實時原型開發也是必要的,以確定「多邊貨幣橋」的技術模式,並確保其與現有金融系統的無縫集成。嚴格的測試、審查和建設性的用戶反饋是降低風險和優化系統可靠性的重要策略。

畢馬威2022年數據指出,當前全球主要國家貨幣當局大多關注CBDC領域,該領域的突破將引領全球金融治理的變革,但CBDC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充滿著不確定性與多重挑戰。目前,全球央行進行的CBDC及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支付結算的試驗仍處於探索狀態,真正廣泛應用至少需要10年以上。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8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791a88d6afce441889fa85106327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