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十里蓮江」樣本:領航「5+2」生活方式

2023-10-16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珠海「十里蓮江」樣本:領航「5+2」生活方式

「十里蓮江」提倡「5+2」生活方式,即一周5天在珠海上班,2天在「十里蓮江」度假,嘗試走出有農村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文|胡嘉琦

ID | BMR2004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五柳先生陶淵明早在千年之前就表達了歸隱田園的幸福感。

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蓮江村正是這樣的田園之處,它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保護良好的嶺南特色文化,為當地的生態旅遊提供了基礎。這也引得一些企業主動前來合作。

經過多番考慮,蓮江村決定引入企業投資,通過村企合作,以「農耕度假、養生生活」為核心,整體規劃約6000畝田園,旨在打造集生態農業觀光、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和養生居住等為一體的田園康旅小鎮旅遊項目,實現農村的生態價值。

從古至今,眾多詩詞歌賦都寄情田園。以田間蓮葉為切口,蓮江村以蓮作為設計靈感,沿用了蓮葉的有機狀態,把荷葉的形態和建築的屋頂造型結合起來,同時將項目命名為「十里蓮江」。

「十里蓮江」提倡「5+2」生活方式,即一周5天在珠海上班,2天在十里蓮江度假,嘗試走出有農村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在眾多的縣域旅遊樣本中,「十里蓮江」項目的特色是什麼?有著怎樣的樣本意義?

01

以「蓮」為靈感

「十里蓮江」憑藉「生態+旅遊+農業」獨特的發展模式,實現了村企合作,村集體、村民分別與企業簽約,將村集體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閒置房屋流轉給蓮江公司,由公司統一開發「十里蓮江」旅遊項目,建起茅屋式的別墅,將村民舊居改建為小庭院,接待來訪的遊客。

蓮江村依五指山腳蜿蜒而建,是典型的嶺南古村。2010年,國內鄉村旅遊發展處於萌芽階段,作為珠海市鄉村旅遊「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珠海十里蓮江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蓮江公司」)剛入駐蓮江村時,村內保持著傳統農村的現狀。

依託當地的獨特環境,Penda China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孫大勇和萬書言在首次對「十里蓮江」進行現場勘查的時候,就被周圍的水池和水面所吸引。

孫大勇曾表示,「從飛機上往下看的時候,我們發現『十里蓮江』周圍有大大小小的水面,場地四周被荷花、荷塘包圍。於是,我們走到荷花塘,回頭看見一片荷葉上有一汪水嘩的留下去,這種形態就是『十里蓮江』6000畝田園生活的創想和規劃的一個雛形。」

民宿是「十里蓮江」的又一道風景線。「十里蓮江」憑藉「生態+旅遊+農業」獨特的發展模式,實現了村企合作,村集體、村民分別與企業簽約,將村集體用地和村民的宅基地、閒置房屋流轉給蓮江公司,由公司統一開發「十里蓮江」旅遊項目,建起茅屋式的別墅,將村民舊居改建為小庭院,接待來訪的遊客。

這樣的小院來自村民的宅基地和閒置房屋,按照房屋的結構和樣式重新規劃,打造成大小不一、各具特點的民宿院落、花園、餐廳等服務設施。

在村落深處,經營者打通兩間原本獨立的院落,建成一間民俗博物館,蓮江村的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盡收眼底,從農民手中收購來的犁、耙、打穀機、水車等農具和特意保留下來的柴火灶、水井等生活用具陳列其中,在慢生活之中樂享人文氣息。

在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中,「十里蓮江」提倡「5+2」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所接納。

小李是一位在珠海工作的白領,為躲避都市的嘈雜,他每到周末都會去珠海周邊遊玩,「十里蓮江」也是他曾到訪的村落。相比於其他村落,小李認為,「十里蓮江」最大的特色在於遊玩的種類豐富,遊玩項目的產業鏈相對完善。因此,周末只要有時間,小李就想去「十里蓮江」玩。同時,小李告訴《商學院》記者,因為遊玩的項目豐富,「十里蓮江」也是一個團建的好去處,上一次公司團建就在這裡。

比如,白天遊客可以沿綠道和登山徑觀賞成片的景觀農作物、嶺南特色的古村落和水鄉風貌的自然風光,在農耕博覽館參觀農耕文化展覽,並聆聽華南農科專家講授農耕知識,下田體驗種植和收穫的樂趣,到改造後的古村落購買土特產,體驗親子陶藝製作和品嘗特色農家菜等。喜歡水上活動的遊客還可以搭乘遊艇出海觀光、捕魚和潛水;夜晚在農家裡品茶看星星、在風情清吧內和三五個好友把酒當歌、住農家客棧等,還可承包土地請村民耕種,「我的地盤我做主,想吃什麼種什麼」。

另外,「十里蓮江」旅遊項目還提供高科技的身體檢查服務、全方位的養生療程、人性化的生態居住等,在這裡,吃「蟠桃」、住「桃花源」都不再是夢想。

02

振興當地經濟

如今,蓮江村每年房屋及土地租金為村集體帶來約80萬餘元收入,村集體用地租金由過去的600元/畝提升至1300元/畝,部分達2200元/畝。

口糧田的流轉租金和民宿的租金是「十里蓮江」項目帶給村民的主要收入,除此之外,蓮江村和項目的投資方簽訂合作協議規定,除項目投資方流轉租用村裡土地和每3年遞增一次土地租金外,項目用工上需優先錄用本村員工,以及村集體獲得每年項目門票收入25%的分紅。

2016~2018年期間,「十里蓮江」年均入園20萬人次,連續多年舉辦迎三八魅力旗袍節、蓮江鄉村音樂節,並取得了廣泛的影響。如今,蓮江村每年房屋及土地租金為村集體帶來約80萬餘元收入,村集體用地租金由過去的600元/畝提升至1300元/畝,部分達2200元/畝。

除了憑藉資源獲取收益,「十里蓮江」還組織了特色的研學活動。憑藉蓮江村在大灣區中的地理、生態及文化優勢,其「生態+旅遊+農業」的模式逐漸出圈。「十里蓮江」還建立了蓮江研學的「3V特色」【知識含量高(Valuable)、資源多樣化(Variable)、項目易體驗(Visitable)】課程,並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了多樣化的課程設計。實踐環節採用了「農民老師+研學導師」的「雙師」模式,目前已推出了「探秘蓮江」「一家一品」研學實踐等課程系列。

2020年11月,蓮江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蓮江村迎來蛻變,一村一品、創美庭院、農夫集市讓蓮江村搖身一變成為珠海網紅村落之一。

由村企聯動的嘗試到村企共建,「十里蓮江」與蓮江村共同打造「青山綠水·村產融合」鄉村治理示範項目,目前房車營地、荷花島露營基地已投入使用。

2023年,「十里蓮江」研學營地、植物工廠、稻田休閒吧、森林探險樂園等空間將陸續開放,村企聯動。

03

可持續的生態經濟

生態經濟的發展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生態旅遊和環保科技,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創業平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蘇軾對嶺南美食的喜愛,在飲食文化豐富的嶺南,「十里蓮江」的美食不僅要有美味,還要生態環保。

「大家都說我們的水稻好吃,但是我們更多關注的是生態健康。」阿明說。阿明是十里蓮江山禾農場的守護人,他在該農場積極參與各種稻田研究項目,包括超級稻實驗、彩色稻種植、穀物篩選、稻田鴨養殖、水稻三控技術以及土地阻隔技術實驗。他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今已被官方認證為「鄉土專家」。

目前,阿明已經在有機水稻種植方面研究了三年。他嘗試了很多方法,包括尋找合適的有機生物化肥、實施合理的水稻三控、運用人工除草技術,並多次對土壤、水質和水稻進行檢測。

因為對水稻品質的堅持,山禾農場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食客。同時,山禾農場還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旅遊產業鏈,在稻田酒店、有機餐廳、多彩農場、蓮江水鎮、拾里商街……這裡沒有車馬喧器,只有大自然的萬物生長。

Co-Found智庫新經濟行業研究負責人汪麗認為,「十里蓮江」項目是生態經濟的一個典型案例。生態經濟旨在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通過生態導向和可持續經營等手段,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系統的保護。但「十里蓮江」生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注意以下要素:首先,必須保護好自然資源,防止過度開發和利用,以確保生態經濟的核心目標——生態保護。

其次,發展生態經濟需要依靠現代科技手段,在低碳、環保和循環利用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另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保障對於生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市場需求調查和分析也是發展生態經濟的重要環節,以確保生態經濟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

當然,在生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確保項目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障項目的穩定運作。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表示,生態經濟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生態經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通過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的產業模式,生態經濟能夠替代傳統的高碳排放產業,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增加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培育綠色惠民新動能,生態經濟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

其次,生態經濟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通過生態產業化,可以在保護生態系統功能的基礎上,對「綠水青山」進行產業化開發和經營,實現生態產品的生產和可持續利用。

再次,生態經濟的發展可以提升鄉村的生活質量。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了居住質量,並帶動鄉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

最後,生態經濟的發展可以推動鄉村產業的振興。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可以促進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農業、林業、旅遊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鄉村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此外,生態經濟的發展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生態旅遊和環保科技,可以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創業平台。

而要實現生態經濟的可持續化,「十里蓮江」也應走出自身的特色,對此,袁帥建議,「十里蓮江」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如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生態旅遊、綠色農業、文化創意等產業,以實現經濟和生態的雙贏。同時「十里蓮江」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項目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消費者。還應在項目實施中注重創新,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方式,提高項目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並通過加強對當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當地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水平,以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鄉村道路、橋樑、水利、電力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引導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讓農民成為項目的主體,以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此外,在項目實施中需要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採取環保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能源的節約使用,並與當地政府合作,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和發展,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以促進項目的順利推進。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633f03693f9df8b93c868ab54d408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