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全球街舞看向「這!就是街舞4」

2021-08-16     三聲

原標題:專訪 | 全球街舞看向「這!就是街舞4」

在世界街舞比賽大多因疫情等原因停滯的當下,《這!就是街舞》第四季本身已經具備了不同於以往的意義,與此同時,節目在豐富元素下的確定性,也成為了自身的一種價值。

作者|周亞波

「我已經47歲了,不知道接下來還能和別人battle幾年。我想儘可能和強的人進行交鋒。三年前我曾經和Nelson進行過battle,如果今年還能碰上,會有一種世紀對決的感覺。」

《這!就是街舞》第四季(以下簡稱「這街4」)首播當天,元老級舞者Acky成為了一大熱門話題。他的舞齡比王一博隊長的年齡更大,同時是將劉憲華隊長帶進舞蹈世界的人,而他口中的Nelson,是10、16、18屆Popping組JD全球總冠軍。

現在,Acky、Nelson,以及其他一眾海外頂級高手,共同來到了《這街4》的舞台當中。「世紀對決」也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節目出現,對很多中外舞者而言,這是之前「夢裡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中國街舞圈乃至世界街舞圈而言,《這街》已然成為了一年一度的一場狂歡,尤其是當《這街4》更是擁有了超越許多冠軍賽的舞者陣容,在世界街舞比賽大多因疫情等原因停滯的當下,節目本身已經具備了不同於以往的意義。

另一方面,作為一檔綜藝節目,《這街》已經一步一步培養了自己龐大的用戶群體,在對街舞行業的輻射下,越來越多的人懂街舞、看街舞、練街舞,反過來成為了一種文化的一部分。在節目的維度,它的元素愈加豐富,但支撐起其高質高熱度的,仍然是其將街舞精神內核與節目內容呈現結合的產品本身。

疫情當下,世界隔閡加深,《這街4》正在釋放的,是一種「人」與「節目」的價值共創。它不構成特別明確的方法論,但卻構成了一種確定性。《這街》系列的項目總負責人、優酷資深製片人劉棟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這種「確定性」,是「這街」系列商業價值的突出體現。

《這街4》總導演陸偉在接受《三聲》專訪時表示,空前的陣容並不意味著《這街》就變成了一期一會的頂格釋放,「前幾季我們也沒有想過後路。」

01|集結

將《這!就是街舞》做成「國際擂台」,是節目組在2020年第三季時就有的想法。

一場疫情讓這個想法延後了一年才得以實現,不過在第三季當中,布布、Klash等國際舞者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依靠著這些舞者以及整體過硬的海外質量,也為第四季的諸多大神最終成行奠定了部分基礎。

陸偉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準備工作在上一季尚未結束之時已經開始,在第三季的半決賽錄製與決賽直播準備的間歇期,節目組就已經向國外一眾好手發出了邀請。在10月3日決賽結束之日放出的VCR當中,就已經有令人期待的名字出現。

由於簽證和疫情防控等問題的複雜性,VCR陣容當中有一半未能成行,但實際上,國際舞者的陣容,甚至比VCR當中還要豐富。

Waacking舞者AC遇到自己的偶像Ibuki;「世界Locking組合天花板」Gogo Brothers在台上表演時,台下有舞者邊看變流淚;Hip-hop大神布布迎來自己的徒弟卡卡,自己的師傅Icee與麥可·傑克遜御用編舞師Tony Gogo一起坐在裁判席上,這樣的場面,成為了已經上線的《這街4》的主旋律。

Gogo Brothers

在上季節目布布的出色表現之下,《這街3》已經在國外尤其是街舞圈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本次布布也邀請了數位來自法國的同廠牌舞者;更重要的是,疫情之下,以著名的JD為首的許多街舞賽事停辦、甚至無限期停辦,舞者們渴望集合,渴望在舞台上展示自己,《這街4》成為了一個極好的窗口。

劉棟告訴《三聲》:「我們的節目已經賣到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影響力已經非常大。」陸偉透露,雖然一些大神沒有來過中國,也並不一定了解中國,「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聽到我們的邀請之後,立馬就能答應來。」

但一如VCR當中部分舞者並未成行,集合國外的這批舞者相當不容易。劉棟和陸偉向《三聲》表示,將國外舞者引進來的難度幾乎貫穿著過程的始終,包括了邀請前的溝通與手續,以及正式邀請之後的衣食住行,一些舞者也出現了在飲食上的不適應。

劉棟表示,在優酷和燦星雙方默契工作了三年有餘的基礎上,一個個問題出現、一個個問題解決,成為了邀請、安頓,最後為節目服務的一條主線。陸偉告訴《三聲》,在節目正式錄製開始前,舞者們安頓的酒店大堂,已經成為了「世界舞者派對」的一個場所。

而在國外邀請舞者的陣容形成後,為了匹配高度,以第一季冠軍韓宇、第二季冠軍叶音、第三季冠軍楊凱為首的國內頂級舞者陣容同樣以主人的姿態出現。

02|主題

「期待」與「不易」形成了這種集結的一體兩面。經過斟酌,陸偉和他的團隊決定,第四季的中文主題繼續定在了「為愛而戰」,這是第三季疫情出現後,節目組反覆思考「街舞的意義」之後定下的主題,而在「國際精英挑戰賽」的背景下,這種主題依然可以配合英文主題「Battle For Peace」繼續使用。

「當我們聚集了世界頂尖的街舞大師,對很多人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陸偉在接受《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專訪時表示,「我們本來想了很多,比如像『與子同袍』這種來自詩經的、特別文的,最後決定繼續使用『為愛而戰』,因為他最符合我們想要表達的主題。」

一個連續辦下去的節目,既要保持創新,又想避免「步子邁得太大」,從表面到實操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陸偉表示,「這街」系列每年最困難的並不是去思考賽制與舞台的表演形式,而是每一年要表達什麼。「如果這一點沒有想清楚,哪怕你有賽制的創新,也會缺少抓手,沒有抓手就會變得重複,重複的表達之下,賽制的創新沒有意義。」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這街」做到了每一季都有相當明確的表達。第一季重點講述了「什麼是街舞」;第二季請來第一季沒有能夠參加節目的舞者,通過他們講述了街舞的歷史,尤其是中國街舞的歷史;第三季的籌備階段,節目組知道自己仍然需要講舞者的故事,在躊躇之際,疫情出現,「因為舞蹈班倒閉、無法參賽」成為了真實的舞者故事。

「我們當時的感覺是,街舞可以是展現舞者的魅力與個性,展現高超的技藝與作品,但更深一層地,感受的是行業群體之間雖有對抗和勝負,但大家一起為行業而戰,所以說為愛而戰的主題就一下子出來了。」陸偉表示。

在這一層面上,「這街」第四季延續了這種思路,只是眼界放到了世界範圍。舞者們沒有比賽、線下的收入也在降低,這時候能夠把他們集結起來,盡情享受舞蹈,成為了節目的一大目標。

一面是無法消除的語言隔閡和時常出現交流不暢,另一面是一旦進入舞蹈主題,所有人的興奮與投入;一面是舞者前後輩的仰望與提攜,另一面是大家處在同一舞台下競爭之時,那種規則下的平等釋放。在這種意義之上,《這街4》的價值正在超越一檔綜藝節目。

疫情當中,47歲的Acky懷疑過自己還有沒有機會站上舞台,和人盡情battle,而站到《這街4》的舞台上,Acky迅速進入到自己的狀態,像孩子一樣。「他跟我說,雖然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就像回家一樣。」陸偉告訴《三聲》。

03|價值

來到第四季,《這街4》的商業價值也在繼續創造著新高,在《這街3》已經是同年商業化成績最好的綜藝節目之一的前提下,《這街4》的商業化收入較《這街3》增長了40%,一定意義上,節目早進入了做得好、賣得好,反哺節目繼續保持優質製作的正向循環。

「我和陸偉在聊天時都會說,想把這個節目長長久久辦下去,辦到十幾二十季。」劉棟告訴《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雖然這兩年每年都會有聲音說,你們這個陣容這麼強大,下一季還辦不辦了。」

陸偉向《三聲》表示:「其實我們也真沒想過『為下一季』留點什麼,我們做每一季節目的時候都差不多是定下最高的目標,不會留退路。」

在這種拉滿思路下,「這街」的品牌價值走向了一個穩定的上升通道。這為它在商業上的發揮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街4》開始前,節目就在內容和授權業務當中與天貓、雪花啤酒等30餘個新老贊助商達成合作,合作模式也在整體的阿里經濟體下得到了更加多元的開發。

「其實所有的客戶在與一檔綜藝節目合作的時候,看的都是它的一種確定性。」劉棟告訴《三聲》,「它不僅關係到節目會不會成為爆款,也要看具體的口碑,陣容等等,具體到我們的節目,還可以看我們能不能持續推出新的舞者,我們的舞者能不能成為新的代言人。」

這一層面上,「這街」系列既非選秀、又非競演的節目性質成就了其確定性之外的獨特性,街舞本身與「派對」、「競技」兩端的同時拉近,決定了它並不需要提及舞者參加了幾次、也並不需要提及他們在節目之前的生存狀況與知名度,來到舞台、享受舞台成為了舞者與街舞長期穩定的關係。

與此同時,「這街」還推出了,SDC、上陣、KOILAND、拿趣四個自營品牌,並將節目內容與品牌做到了更加有機的結合,這和街舞本身與生活的融合形成了呼應。劉棟和陸偉透露,「SDC」(Street Dance of China)正在與阿里體育籌備一些原生的競技賽事,並且也在考慮讓這些國外大神帶回各自的祖國,授權給他們使用。

這些動作的核心,則顯然是為了繼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到街舞當中。從《這!就是街舞》第一季至今,「這街」給無法統計的人帶來了激勵,走向了學習培訓,也讓許許多多的舞者收穫著實質的回報,讓整個行業擁有了更良性的生存狀態,以及從「人」的層面通向未來的可能性。

這或許並不是節目最初僅有的目標,卻正在隨著節目每一季的播出而實現。「這街」正在愈發成為一個產品,它穩定又有創新,吸睛又具備著不可低估的文化價值,在世界高手以舞會友的氛圍當中,《這街4》仍然沒有抵達它的上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3613794_52428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