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拍攝一千條視頻後,我拿到了中視頻界的「奧斯卡」

2021-08-11     三聲

原標題:堅持拍攝一千條視頻後,我拿到了中視頻界的「奧斯卡」

堅持創作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持續打磨和沉澱,就算開始沒人理解,也最終會有被回應的一天。

作者|張偉

「大家好,我是辣目洋子,是一個普通且自信的人」。視頻中的辣目洋子身穿白T恤牛仔褲,微笑著出現在聚光燈打出的圓形光圈中,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是辣目洋子作為2021「金秒獎-中視頻影響力榜單」的引言人,拍攝的一支視頻。從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到視頻創作人,網紅,再到女演員,如今,她已經有超過一千萬的粉絲,並在今年出演了作為女主角的第一部電視劇。

從發布第一個視頻作品開始,五年的時間裡,辣目洋子拍攝了近千支視頻。就如她視頻中說到的那樣,「我就是愛這件事。一件事,做一千次,想一千次,磨一千次,總會讓人有一點自信。也許,這就是普通且自信吧!」

和她一樣,在西瓜視頻,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從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堅持創作的信念,長期耕耘,努力打磨著更好的作品,千百次的努力之後,最終成為了生活的主角。

而這群故事的主角,還有另一個共同的身份——金秒獎上的中視頻創作人。

01|成為主角的普通人

2016年12月11日,毒角SHOW在西瓜視頻發布了第一個作品。這個戴著獨角獸頭套,從未展現過真容的普通年輕人,開始了中視頻創作之路。

每天下午4點,他和小夥伴都會準時來到美國的街角擺攤,從旁邊的快餐店門口拉人過來免費品嘗中國美食,再把拍攝的素材製作成幾分鐘的視頻發布。就這樣堅持了三個月,導致周邊的居民都以為他是在做慈善。不僅是辣條、自熱火鍋、螺螄粉等美食,就連秋褲、表情包等,後續也都出現在了毒角SHOW的小攤上,讓外國人有機會感受到來自遙遠國度的神奇產品。

回顧自己的創作之路,毒角SHOW表示,雖然並沒有出現過一條爆火視頻,可以讓他一次就能漲一千萬粉絲,但他十分清楚,做視頻創作,是一個需要長期的積累的過程,不要期待一夜爆火,而是要做「白開水那樣的創作者」,始終堅持清澈的初心,不斷打磨出更優質的作品,來傳播中國文化。

(截圖出自毒角SHOW8月4日發布的西瓜視頻)

雖然初期的視頻也只有幾萬的觀看量,用gopro拍攝的視頻也談不上清晰流暢,剪輯和字幕的製作都還沒有統一風格,但他堅持了下來,在拍攝和製作水平不斷進步的同時,內容立意的新穎,節奏的準確把握,以及視頻中呈現出的有趣的文化碰撞,吸引著粉絲慢慢聚集。在視頻中體會過廚師、外賣、服務員等各個職業的「角角」,也成為了第一屆金秒獎的獲獎人之一。如今,毒角SHOW僅在西瓜視頻就有2760萬粉絲,並成長為了全網的頭部用戶。

在和毒角SHOW所在地相距萬里的雲南,也有一位全網近千萬粉絲的中視頻創作人——滇西小哥。她是一個90後姑娘,也是大家口中的「返鄉留守青年」。從2016年的第一支視頻起,她就開始在剪輯方式和內容方向上不斷進行嘗試和打磨。最初,她從最簡單的剪輯軟體入手,拍攝推廣農產品的視頻,而後逐漸學習了更專業的調色、花字等視頻編輯方法,內容也擴展到從美食、風景、風土人情等各個方向,全面展示了雲南文化和當地的生活方式。

滇西小哥近期發布的一支關於上山撿菌子的視頻中,帶大家認識了幾十種雲南特有的菌類。滇西小哥帶著她的狗狗「大王」,走在帶有霧氣的綠色山林里,仿佛身處童話世界。「常看你的視頻更加覺得雲南是個好地方,此生必須去走一圈」,一位粉絲在視頻下方評論道,並獲得了多位用戶的點贊認同。

「之前一直都是在埋頭創作,金秒獎讓我確信自己堅持的方向和初心都會被看到」。回憶第一次拿獎時的心情,滇西小哥依然很感慨,這也激勵了她保持初心,繼續為大家創作好的作品。在內容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還依然保持著每周一到兩支優質視頻的高產出頻率。

現在,她已經成為了雲南旅遊的文化符號之一,視頻內容多次被《雲南日報》等媒體引用。對於未來,滇西小哥充滿了熱情和希望,她表示會「更堅定的去做內容,更堅定的相信未來可以更好」。

(截圖出自滇西小哥8月7日發布的西瓜視頻)

其實,除了毒角SHOW和滇西小哥,每個普通人堅持創作的初心,都會得到迴響,哪怕他的內容,是關於看似枯燥無味的物理知識。

在西瓜視頻擁有1319萬粉絲的李永樂老師,是2018年最佳知識類視頻金秒獎的得主,也是一名中學物理老師。在個人介紹里,他把自己描述為「一個愛科普的豆比中學老師」。因為他深知,在現今這個娛樂化的時代,相比於生活情感、娛樂搞笑等領域的內容,知識類內容更難被用戶關注。如何把有用的知識以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是他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在最近一期的視頻中,李永樂老師用20分鐘講解了「廣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實驗驗證」。這樣深奧難懂的內容,經過他的加工,也能變得奇妙有趣、容易理解了。「要是全國老師都像李老師這樣博學多才,那小朋友們多幸福啊」,一位用戶在視頻下這樣留言道。

此外,在財經、科普、文化等各個細分領域,都有著和李永樂老師一樣的創作人,如溫義飛、巫師財經、馬皚、三一博士等,他們在泛知識領域持續耕耘,完善了西瓜視頻的內容生態,也為用戶帶來了更普惠的內容,讓知識真正變得觸手可及,各個年齡段、各個文化程度的用戶,都能從中輕鬆獲得知識。

中視頻傳遞的價值感,並不在於視頻內容有多高深。除知識類內容之外,接地氣的內容,也同樣可以創造社會價值。

例如曾經的金秒獎獲獎者漁人阿烽,拍攝的視頻講述了自己的真實趕海經歷,向大家展現小漁村裡的幸福生活,輸出正能量。他曾在福建莆田的風浪里撈起各種海貨,也偶爾會因為到手的海貨意外跑了而捶胸頓足。在不斷的創作中,粉絲們早已融入他的世界,如家人一般,了解他的生活軌跡和人際關係,並從中獲得了很多感動和鼓舞。

在他近期發布的視頻中,大家得知了他為河南洪水災區捐款的消息時,「好樣的」,「正能量」等評論刷爆了彈幕區。「阿烽現在是榜樣,給你點贊」,正如一位粉絲的評論,他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榜樣。連自己家的牆壁都不捨得花錢粉刷,樸實的他卻拿出積蓄為災區捐了幾萬元。粉絲紛紛表示之後假如別人「遇到苦境,我們也一定會幫助的」。

(截圖出自漁人阿烽7月24日發布的西瓜視頻)

同樣身居鄉村的阿木爺爺,用視頻記錄了一個「農村老木匠」用最簡單傳統的工具製作出各種物品的全過程。最簡單真實的鄉村場景,讓粉絲們感覺,阿木爺爺就像老家的一位鄰居,單純的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快要失傳的傳統技能。

從最初視頻只有幾十個觀看量到現在,這位讓我們感嘆高手在民間的手藝人爺爺,已經擁有近300萬粉絲。也正因為他的堅持,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竹鳥哨、竹蜻蜓、魯班鎖甚至是木拱橋,從一根竹子、一棵樹,直到做出成品的全過程,感受真正到工匠精神。

金秒獎的設置,不僅僅是對這些創作者們的鼓勵,也是在向大眾釋放一個信號,即堅持創作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持續打磨和沉澱,就算開始沒人理解,也最終會有被回應的一天。

02|被更多人記住的作品

創立於2017年的金秒獎,在5年時間裡已經評選出了數百部高品質、高製作水準的視頻。

如李子柒在2018年的獲獎作品《吃貨饞貓們的心頭愛,一個陶壇糅雜百味——佛跳牆》,畫面細膩,節奏舒適,像一幅靈動的山水畫,完美呈現中國傳統美食佛跳牆的做法,隔著螢幕似乎都能聞到瓦罐上冒出的香氣。而在視頻下的文案,她也專門講述了魚翅食材獲取的殘忍,號召大家都用市面上常見的替代品,來減少殺戮,引發大眾對保護生態的關注。同期獲獎的papi醬的視頻《春節過年期間,為什麼親戚對你的私生活這麼感興趣?》,則通過過年時候和親戚之間的常見對話,引發年輕用戶的共鳴,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除了個人作品外,一條、二更、Figure等專業內容機構生產的優質作品,也因為金秒獎而走到台前,並為日後其他機構的創作提供了更多參考。如Figure的獲獎作品《50多歲老男人騎800斤重的哈雷,這群老炮被馮小剛請去電影首映式》,就以紀錄片式的人物訪談加上電影色調的質感,拍出了55歲的農場主,騎著哈雷摩托,變身優雅古惑仔的感覺。專業的手法讓觀眾充滿代入感,表示「也想騎上試試」。

針對專業的內容, 金秒獎今年也邀請了更為多元的專業評委,以更全面的行業視角兼顧各個內容領域。經過去年短暫的停歇,今年8月,西瓜視頻已重啟金秒獎,並將聚焦於品質中視頻的挖掘,評選出年度行業最優質的 40支中視頻,包括年度平台獎、年度品類獎項、特別獎項類三大類別。

中視頻的特點不僅體現在時長上,更是在內容層面上,能承載更大的信息量,講出完整的故事,形成系列,呈現更高的品質。西瓜視頻希望金秒獎的回歸,可以助力中視頻行業的發展,並能回應平台上大量的堅持初心的創作人,給創作人帶來更多關注,幫助他們實現價值。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今年金秒獎的全新主題,傳遞的信號也是希望鼓勵創作人堅持初心,等待自己的迴響時刻。正如辣目洋子在視頻中說的,「一件事,想一千次,做一千次,磨一千次,總會有回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2609141_52428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