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勝導演新片《怒火·重案》熱映,甄子丹謝霆鋒再搭神仙組合

2021-08-10     三聲

原標題:陳木勝導演新片《怒火·重案》熱映,甄子丹謝霆鋒再搭神仙組合

這些人在新的時代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團隊,完成了一次經典回歸。回歸後的結果固然讓人驚喜,但使回歸成真的條件同樣值得關心,這關係到《怒火·重案》是唯一,還是開始。

作者|龐夢圓

有時候延續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在主流審美往另一個風格轉向時,對傳統美學的堅持,需要突破才能完成。

一如港式動作片在今天中國電影市場裡的處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式動作片不僅影響亞洲,在歐美也有一定影響力,《紐約時報》曾用「盡皆過火,儘是癲狂」形容這一港式傳統。如今,這一評價被網友用來稱讚最近上映的《怒火·重案》。

《怒火·重案》是陳木勝導演的遺作,由陳木勝和甄子丹監製,甄子丹、謝霆鋒、秦嵐領銜主演,騰訊影業攜手銀都機構、英皇影業、貓眼影業等共同出品。截至8月9日,上映第11天,該片票房已經超過5.5億元。

有網友說,陳木勝用最後一部影片讓香港警匪動作片重回榮光。從影片元素看確實如此,飆車、爆破、打鬥,以及人物設置上的正邪之爭,警與匪,匪與匪,兄弟情等等,足以讓觀眾回想起輝煌時代的香港電影。甚至,在打鬥動作、故事節奏,具體人物塑造,甄子丹、謝霆鋒等主創的表演,比之前的部分影片還要更進一步。

這樣的回歸具有突破性。

首先時代變了,港式動作片不再有絕對性的觀眾基礎。其次,創作者變了,這是一部合拍片,由香港、內地的商業電影團隊合作完成。再者,作為監製的甄子丹,也給電影帶來了陳木勝風格之外的甄子丹色彩,這本身就是對雙方而言的又一次突破。第三,電影技術在不斷創新。

這些人在新的時代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團隊,完成了一次經典回歸。回歸後的結果固然讓人驚喜,但使回歸成真的條件同樣值得關心,這關係到《怒火·重案》是唯一,還是開始。

01|延續

《怒火·重案》是典型陳木勝風格的港式動作片。飆車、爆破、打鬥,延續整部影片,給足觀眾感官刺激。

1996年,陳木勝完全離開電視台後執導第一部動作電影《衝鋒隊之怒火街頭》,據說當時連劇本都沒寫好,邊寫邊拍。就是這部電影,讓陳木勝一出手即被市場注意到,奠定了其火爆動作片風格。

陳木勝曾說,動作片最重要的就是「娛樂性」,尤其是他拍攝的現代動作片。飆車、爆破、打鬥都是他實現娛樂性的武器。陳木勝是片場出身,一開始在TVB做杜琪峰的導演助理。也因此,他自言對電影的認知是從觀眾需求的角度來判斷,而非理論與藝術層面。

他多次定義自己是商業電影導演,認為電影就是要給觀眾強烈的情緒表達,他希望觀眾看他的電影像坐過山車一樣,「帶他們進入一個很驚險,很激烈,很澎湃的觀影過程,我就認為這是我當導演的責任」。

在電腦特技不發達的年代裡,為求爆破的真實,他曾在拍《男兒本色》時,堅持在香港商業中心的中環實地拍攝,最後竟真獲得許可,封鎖中環三條重要道路,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例,也為香港電影留下了經典的爆破場面。

《怒火·重案》的爆破戲亦是開場沒多久便登場,而後多次延續,車戲也沒有缺席。

《怒火·重案》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也曾分享一個花絮,2019年7月他去香港探班,在接近40度的高溫下,劇組在尖沙咀拍攝一場街頭槍戰戲,「導演給我和楊老闆介紹說,他們要在一條很繁華的街道上,拍兩隊人馬的交火,要用很多車輛、武器、很多戰術去做動作設計,他很興奮地跟我們介紹他是如何構思的,如何把這場戲拍得有特點,讓觀眾震撼。」

至於動作,這是動作片的基礎。陳木勝的動作片里除有甄子丹等武打演員,還有謝霆鋒等非練武出身的演員,但他戲裡的謝霆鋒非常能打。

謝霆鋒第一次拍動作電影就是陳木勝的《特警新人類》,在裡面吊鋼絲、嘗試爆破,當時他只有19歲,當紅偶像小生;到《新警察故事》,他又在會展中心的外牆滑下來。幾日前的廣州發布會上,謝霆鋒形容自己跟陳木勝是「生死之交」,他說,陳木勝每次都在推動自己的極限,他有時回看自己的電影都會覺得,「我為什麼今天還活著?」

《怒火·重案》的打戲也受到影評人好評,《虹膜》電影雜誌創始人之一吳李冰稱其「不再是B級趣味,全面升級為最高檔次港式風格」。

吳李冰重點提到兩個場景,一是甄子丹與毒梟的對戰,毒梟扮演者林國斌也是知名動作演員,雙方 「巧妙利用空間、道具,全面發揮武打演員身體-動作的表達能量,把握最精準的剪輯點」。二是結尾處,甄子丹與謝霆鋒的對決,兵器從蝴蝶刀對短棍,換到長兵器,又到徒手互博。其中一段,謝霆鋒的頭被甄子丹按在鋼琴上,划過,鋼琴發出由高到低的一段演奏。

動作片的另一半是文戲,打戲與文戲的平衡,是陳木勝一直以來的追求。

他曾在接受採訪時概括動作片的特點,「有看得明白的故事,有點曲折,要緊張刺激,大場面要好看,當然還是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用這個標準理解《怒火·重案》同樣適用。

故事簡單到可以概括為,重案組圍剿國際毒梟,突然殺出一組蒙面悍匪「黑吃黑」,更冷血屠殺眾警察;重案組督察張崇邦親睹戰友被殺,深入追查發現,悍匪首領竟是昔日好友邱剛敖。曾經兄弟如今勢如水火,一場正義之戰正式拉響……但故事是一點點展開的,邱剛敖在黑吃黑的情節中出場,足夠緊張、足夠刺激,而後節奏放緩,交待人物背景,並不斷推進復仇,最後正邪交手,高潮即結局。而中間,大場面,人物的自我認知、身份糾葛,情感羈絆,交融出現。

在人物設置上,《怒火·重案》也比之前的影片更豐富,用吳李冰的話說,警察有正派、反派、中間派。反派邱剛敖的故事也更完整,犯罪動機更成立,人物挖掘更深入。邱剛敖雖然走上了復仇之路,但復仇並不能給他答案。警察局裡,邱剛敖與昔日戰友警察張崇邦對峙,是對峙也是追問,他問張崇邦,「如果當初是你去追可樂,我們的命運是否會互換?」

一個人被系統性拋棄後會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問題。這背後的另一個問題是,被系統性拋棄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

這樣的追問,也同樣帶著港式警匪動作片的餘韻。

02|突破

《怒火·重案》在結果上越接近傳統港式動作片,在操作上就越具有突破性。

今時不同往日,《怒火·重案》要滿足的是經歷過好萊塢式大片審美洗禮的觀眾,甚至是經歷過短視頻審美的新一代,且體量更大。一個基本的問題,港式動作片的「動作」是否還有人欣賞?這也是甄子丹在思考的問題。

甄子丹是《怒火·重案》的動作導演,他給影片增加了新的色彩。

甄子丹有多年武打演員、動作指導經驗,曾參與好萊塢動作電影拍攝,也花十幾年研究動作片如何跟上時代的問題。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甄子丹曾提到,相比動作設計,「武打片更重要的是節奏的掌控」。

2021年6月14日,甄子丹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分享 (攝影:Hu Yuanjia)

這次,在接受《三聲》獨家訪問時,甄子丹再次強調,無論是不是動作片,節奏對電影來說都非常重要,「節奏是我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講話、走路、表情到聲音,各種各類都離不開節奏的掌控」。因此在《怒火·重案》,他把節奏再次提升,做得「更快、更猛」。

甄子丹還認為,作為中國獨有的類型,武打片並沒有過時,只是「需要跟上最新的潮流做升級」。上海電影節時,他以自己參演的、正在拍攝中的美國動作片《疾速追殺4》舉例,影片故事非常簡單,「裡面的設計我們以前也做過,但是人家的包裝、音樂、人物、服裝,整個給你感覺很帥很酷」。

在《怒火·重案》,他也結合自己的認知,給影片提出一些跟得上潮流的改變。比如,他曾建議陳木勝放棄一些慢鏡頭的使用,他認為「用慢鏡頭已經成為一種比較俗氣的手法」。一開始,陳木勝對此表示懷疑,「在拍攝過程他還重複地問我,你這個鏡頭真的不用慢鏡頭?我說不用,真的不用?不用。」幾個月下來,甄子丹和陳木勝導演達成共識,堅持了準備在《怒火·重案》里打造的新風格,據甄子丹透露,整部影片的慢鏡頭數量,「最多可能就用了一次兩次」。

實際上在甄子丹看來,動作片的潮流升級「不在於某個動作、某個場景的改變,而是要做到整體的提升」。他說,雖然不同觀眾的電影口味不同,但那些最賣座的電影一定是最受大家喜歡的,所以他對自己定了很高的要求,「挑戰世界上最好的動作片」。

整體性的提升,需要科技輔助,也需要在「動作」二字上加入更多的內涵。

陳木勝是看武俠片長大的,視徐克為師父,他在2016年執導了彭于晏主演的武俠片《危城》,並在當時的採訪中說,「拍了多年警匪片,很想實實在在拍一次大俠」。實際上,2013年拍《掃毒》中,他就開始有意地為人物注入「俠」的精神。他理解的「俠義情懷」,是「就算喪命也沒關係,因為我要為民除害」,與古裝武俠的氣概一脈相承。

動作片如何跟上時代,幾乎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就一直困擾港式動作片的難題。也是這個難題,讓港式動作片在與好萊塢工業大片的競爭中,快速落於衰敗之勢。

可港式動作片面臨的不僅是技術問題,香港的經濟形勢、社會環境等變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香港電影的創作中來。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發布,大批香港導演北上,與內地合作拍片成為主流操作。合作需要磨合,港式經驗與內地市場融合,註定不會完全保留港式風味,合拍片伊始的那些年,多少名導折戟,多少已在香港被驗證過的類型片失守。最終,以《湄公河行動》為代表的新主流,為合拍片找到立足之點。

陳木勝也是北上的一員,但他北上後的電影,仍有大部分是現代動作片。這很罕見,早在2013年,陳木勝就說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導演再拍港式動作片。謝霆鋒也於前幾日感嘆,自己已經40歲了,陳木勝之後,自己如果想拍動作片,還能與哪位信任的導演合作呢?

所以,《怒火·重案》的回歸是一個特例,這一方面歸功於陳木勝的堅守,歸功於依然能打的甄子丹和謝霆鋒,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內地市場承接能力的進步,這種承接包括電影製作、發行的更加職業化、專業化,以及技術的進步等等。

甄子丹對此也有切身體會,他說,香港商業電影起步較早,累計了多年經驗,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法律環境等,讓電影工作者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創作,而內地,「特別是這幾年,整體的商業平台,思維,宣發,甚至某些電影的技術環節都遠遠超過了香港」。

環境改變還帶來人才流動,「特別是年輕的人才都在內地。比如說你讓我找一個做預告的,做音樂的,我可能都會找內地的人才」,甄子丹說道。

從《怒火·重案》的出品團隊也可以看出這種改變的走向,其出品方里,有銀都機構、英皇影業兩個知名的香港電影企業,也有騰訊影業、貓眼娛樂兩個華語電影市場的新興力量。

疫情重構了世界電影的發展勢頭,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加速度。以騰訊影業為例,其成立於2015年,一開始以聯合出品為主,隨著業務體系的完善和項目開發經驗的不斷積累,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強化內容自制能力,聯合行業頭部力量共同打造體系化的主投主控影視作品,成為騰訊影業未來的發力方向。

《怒火·重案》便是由騰訊影業主投,而上一部騰訊影業主出品及主宣發的中國式大片是7月上映的《1921》,由中宣部電影局、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拍攝。慶祝建黨百年的主旋律大片《1921》票房5億在即,將中國故事、中國夢娓娓道來,《怒火·重案》則為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兩部影片,兩種風格,帶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力量和新美學,也向觀眾傳遞出堅守的溫度。

《怒火·重案》給未來的合拍片做了示範。而給我們留下這部電影的陳木勝,作為一名職業導演,用職業的態度消解了時間的流動。2014年接受《電影界》採訪時,陳木勝說,「我們未來能拍更大型的片子的機會會更多,也會有更多錢去做後期和特效。整個世界每一天都在變,就看你自己準備好沒有,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去駕馭這些大片,這會變成你未來是否成功的因素。」

陳木勝也是一位有耐心的導演,他說,「電影是一場馬拉松,真的愛這個行業,就不是跑一次兩次,而是幾十年慢慢跑。」他正是這麼做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2440963_52428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