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AI員工如何推動新型組織關係的形成?

2023-09-25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小冰:AI員工如何推動新型組織關係的形成?

人類與AI的協作以及AI員工的出現,帶來了許多挑戰,也帶來了許多機遇。

文|呂笑顏 石丹

ID | BMR2004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正與AI形成合作機制。小冰AI Being不斷湧出的數字員工告訴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感的AI已經來了。AI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法律專家也已經開始進入人類社會的工作崗位。AI將人類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效率被大幅提升,錯誤率和成本則大幅下降。

然而,人們對於AI的未來仍有許多困惑與警惕。人類和AI的關係到底會走向何方?當AI會比人類更聰明、更高效這一天到來時,人類該怎麼辦?如何看待和使用AI員工?這對組織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小冰的AI Beings或許能給出更多答案。

01

以技術實現商業跨越

小冰認為AI Being應具有六大要素,即性格特徵、態度觀點、生物學特徵、創造力、知識、技能。

區別於以IP運營主導的「虛擬偶像派」和以藝術家主導的「CG內容派」,小冰的虛擬人是以AI技術主導的「AI Being派」。小冰團隊在2019年提出這一名詞,並認為交互和創造力是AI Being區別於動畫的核心本質。

小冰聯合創始人兼COO徐元春表示:「我們希望AI Being在交互中更像是『人』,而非『工具』。通過有智商、有情商的交互,他將有機會與僱主、用戶,建立超越當前任務之外的、更長期的朋友關係。他給予的將不只是專業服務,還有陪伴。這會大大有利於業務開展,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

小冰聯合創始人兼 COO 徐元春

AI技術和AI員工不斷融入組織中的發展和應用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法律、經濟、社會等問題,我們需要在推動AI和AI員工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規範,以保障AI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

小冰對AI Being的探索早在2013年就已展開。彼時,小冰團隊曾是微軟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獨立產品團隊。2020年,小冰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

之所以選擇構建AI Being小冰框架,主要是小冰團隊基於對虛擬人技術未來的預判,對技術和賽道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例如,「CG內容派」,這個流派可以說是行業的「老前輩」。發端於好萊塢電影的特效公司。在小冰團隊看來,「CG內容派」輸在「燒錢」。小冰團隊的預判是:「虛擬人類的數量十分巨大,並且他們交互、內容更新的頻率會非常高。在一些短視頻平台上,它要求周更甚至日更內容,這樣依靠CG技術就非常難了。」

而「虛擬偶像派」,這種模式主要通過捕捉演員(又稱「中之人」)的聲音動作,進而驅動虛擬人。「虛擬偶像派」大多注重IP運營。徐元春表示:「我們在最初時就強調,人工智慧最重要的優點是『高並發』(High Concurrency,是網際網路分布式系統架構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過設計保證系統能夠同時並行處理很多請求),如果人工智慧必須和『中之人』捆綁在一起,『高並發』就不可能發生,要擺脫『中之人』。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虛擬偶像派』也會向AI Being這個方向做轉變。」

小冰認為AI Being應具有六大要素,即性格特徵、態度觀點、生物學特徵、創造力、知識、技能。在徐元春看來,這六大要素構成了今天我們去衡量一個AI Being是否創造價值的必備要素。

經過數年發展,由小冰框架技術提供的AI Beings已大量活躍在企業和個人場景中。

如今年7 月 26 日,由小冰技術支持的漢坤律師事務所(下稱「漢坤」)首位數字員工「漢坤威威.AI」正式「入職」亮相。據了解,「漢坤威威.AI」是來自於元宇宙的數字人,其作為漢坤合伙人權威律師的數字孿生體,同樣擁有屬於「法律人」的專業靈魂。

據徐元春介紹,像「漢坤威威.AI」這種專業領域的數字員工在上崗前的訓練涉及到大量數據模型的訓練和建模。由於通常涉及到敏感數據,這一部分小冰一般是與合作夥伴合作,在他們比較安全的環境里,完成整個訓練和布署的過程。

「訓練和布署的過程將取決於數據的複雜度,這個過程也在不停地疊代和完善。數據越複雜,訓練和布署的時間就越長。這就意味著,不能簡單地約定一個時間去完成訓練。」徐元春如是說。

目前,小冰框架已孵化出數以千萬計的數字人,其中為企業打造的數字員工和數字專家的完整產品線,已經成功賦能金融、智能車機、零售、體育、紡織、地產、文旅等十多個垂直領域客戶的多個業務場景。

據徐元春介紹,小冰的商業模式基本分為兩類,即「造人」和「派遣員工」。「造人」即創造AI Being;「派遣員工」revenue share(收入分成)指的是並非提供技術接口去賣內容的調用,而是基於技術包裝出一個個具備不同能力的「人」,也就是數字員工,讓各個數字員工去各行各業打工,類似於「勞務派遣」,最後獲得的是工資,相當於公司收益分成。

02

AI員工推動了新型組織關係

AI員工的出現,推動了新型組織關係的形成,這將對組織的結構、角色、工作流程和決策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在徐元春看來,伴隨著小冰 AI 員工、AI 專家不斷被引入組織工作,新組織關係的產生將深度改變組織內部的運作方式,影響組織結構的設計、工作流程的安排、決策模式的設定以及員工的角色定位。人類與AI的協作以及AI員工的出現,帶來了許多挑戰和機遇。

「商業領導力實踐組」成員、哈工大人工智慧研究院產業與社會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畢波認為,人工智慧包括數字人技術,它會提高我們生產力的水平,進而使得組織發生很大改變。

徐元春認為,AI員工與人類員工間會形成新的「競爭—合作」關係。人類員工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能力,以適應與AI員工的競爭與合作。同時,AI員工在新組織中促進人的進步和發展,提升工作效率和促進內部融合。AI員工能夠以更高的效率處理大量信息和數據,使得信息在組織內部的流通更加快捷,進而促成更平坦的組織結構。

「在新的組織關係中人的角色需要被重新定義,AI員工和AI專家的出現將促成任務的重組。一些原本需要多個人類員工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可以通過人類與AI的合作更加高效地完成。人類員工的角色將更加關注創新性、策略性和決策性的工作,而非例行性和機械性的工作。AI員工則將承擔更多數據處理和信息分析的工作。同時藉助AI的數據處理能力,組織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到決策所需的關鍵信息,從而做出更加高效和準確的決策。」徐元春如是說。

例如,人工智慧裁判與教練系統助力中國空中技巧隊冬奧奪金。在 2022 年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兩金一銀」戰績背後,是一名全程參與訓練、輔助名叫「觀君」的虛擬教練,這是由小冰公司研發的 AI 裁判與教練系統,內部代號為「觀君小冰系統」。

在徐元春看來,冬奧運動中AI裁判的引入,可以將人類競技體育的裁判能力提升,從而突破由於視覺角度的限制、注意力機制,高複雜背景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為例,運動員空中動作只持續一點幾秒,正常人類眨眼就可能錯過關鍵動作,容易產生評分誤差。AI裁判的引入可以很好解決這種問題,在2022年冬奧測試賽期間,部分裁判工作由AI完成,使得裁判判斷更為精準和高效。可見,AI的出現並不只是取代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釋放人的勞動力,讓人類可以去做更有創新性、更有挑戰性的新工作內容和工作崗位,促進人在數智時代的不斷進化。

總體而言,徐元春認為,AI員工的出現推動了新型組織關係的形成,這將對組織的結構、角色、工作流程和決策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不過,畢波認為,定義數字員工這個概念意義不大:「我們把不同的人組織在一起,構建了組織來承擔更複雜、更龐大的工作任務,這是人與組織的關係,但數位技術、智能技術是能夠提高組織的生產力,但卻不能構成類似人與組織的關係。人類構建了很多概念,最特殊的是組織中的『公司』,在社會實踐中,法律上給公司定義了法人的概念,是相對於自然人的存在,它是個組織,我們將其視為一個人,可以產生行為。但是對人工智慧技術,將它視作為提升生產力的手段就可以了。」畢波補充道。

03

讓AI的價值回歸人性?

AI滲透到組織和社會是一個逐步發展和深化的過程。

伴隨AI 逐步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際方式時,人們會問,AI落地的終極形態會是怎樣?在此之前,人類該如何應對?如何讓AI的價值回歸人性?

隨著人工智慧大模型熱潮到來,AI 數字人領域迎來進一步發展,並逐步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的熱點方向。

目前,我們看到AI 數字人背後的大模型更多是知識型和功能型。大模型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在徐元春看來,大模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準確性。作為知識系統,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但它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提供的知識很難做到準確;第二是即時性。第三是成本。這些都是根源問題,很難在大模型本身上得到解決,可能要等新的產品和應用出來。」

徐元春認為,大模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好的商業模式,「甚至可以說,人工智慧迄今為止所探索的商業模式,大多數很難說是成功的。AI 的商業模式,涉及到AI所創造的價值和它得到的價值,但這兩者之間的鴻溝非常大。」

不過,相對於大模型,小冰團隊更看好混合模型:「混合模型在成本上有著極大的優勢,這是商業化落地重要的考量。」

對於AI落地的終極形態,徐元春表示:「我們願景中的未來世界,會有無數個AI Being和人類混居。小冰框架將打造千千萬萬個AI Beings。人類可以與AI Beings和諧共處。AI Beings不僅會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甚至還會和人類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聯繫,AI將無處不在。」

不過,在徐元春看來,要實現這一願景,就需要底層的基礎框架:「這種基礎框架不是一個大模型可以解決的。比如我們今天創造了一個回答問題的AI Being,他怎麼做其它事情?他如何判斷自己在社交關係中要如何生存?他要如何與用戶建立長期聯繫?這都是小冰框架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一直不停地進行技術疊代以實現這一步。」

徐元春看來,AI滲透到組織和社會是一個逐步發展和深化的過程。

從組織的角度來說,AI應用的初級階段主要集中在單一的、獨立的場景中,這些場景通常是規律性強、可預見性高的工作流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AI的能力開始邁向更高的層次,如更加人性化的交互,知識結構的豐富,使得AI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滿足用戶需求。此時,AI從單一場景的應用逐步擴展到多個場景的融合,從而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知識和技能的AI數字員工。最後,AI將進一步融合和協調組織內的各種技術應用,將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全面統領起來,從而實現全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從社會的角度層面,初期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主要由頭部企業推動。它們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也有足夠的影響力推動社會對AI的認知和接受。

「例如,Google、微軟、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AI的研發和應用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隨著技術的普及和社會的認知提高,AI開始逐步下沉到中小型企業和社區,從而推動社會的全面智能化。此時,AI不再是一種高端的技術工具,而是一種社會生活的普通組成部分。最後,AI將逐步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際方式等,從而構建一個全新的人與AI和諧相處的新型範式。」徐元春如是說。

不過,徐元春還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AI技術和AI員工不斷融入組織中的發展和應用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法律、經濟、社會等問題,我們需要在推動AI和AI員工發展的同時,充分考慮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規範,以保障AI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社會。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9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7a4e8a8c8e26501f1e94346e34b89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