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身边追求新潮生活方式的朋友们,会拍上几条vlog发在社交平台上,划到的vlog,有些是旅行记录,有些就是普通的生活记录。
和图片社交有些像,vlog也需要前期的一系列策划和准备,而且这些拍摄并发布vlog的用户,也往往会一边发着记录自己生活的内容,一边渴望着来自朋友或陌生人的阅读、点赞、留言。
但这常见的心态,专业的运营人员是不应该有的。
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做内容,一边渴望着用户的交互数,这样的行为到底哪儿错了?
从自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融媒体,这个概念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有越来越多的钱进入,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进入。
vlog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产品模式,也代表着一种新东西的投入。不过,在参与制作vlog的人心里可能一直做这个抗争:我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我用它来干什么?
在自媒体时代,“自”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人人皆记者,人人都有话语权。另一个是自己去表达自己。
在自媒体的初萌阶段,很多人可能就觉得有这么一种方式记录自己,还挺好玩。但因为小部分人开始获得了大面积拥趸,大家慢慢开始关注流量这件事。
当有人开始做流量这件事,而慢慢把钱、人投进去后,我们会开始忘记自媒体诞生的初心——一种自我的记录。
说到vlog“过度记录”的情况,我觉得过度记录不应该被讨伐,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在,记录的人他自己愿意记录,不需要别人的关注,他的行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彰显。
这些人和流量、商业化的概念是相悖的,但难道,这些人就没有权利去使用新媒体的资源和空间吗?我觉得照样是有的。
但这时候,摇摆绝不可取。你应该坚定自己做这件事的初心,不要被客观因素影响。如果说,你做一个自媒体、vlog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你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去记录。
当过了十年二十年,回过头来,你来看当初的自己有多搞笑、幼稚、深沉,没有问题,因为现在的新媒体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最初,你扎进新媒体,就是为了钱来,那么,就要创造商务模式,使用专业的运营手法,并且达到相应的商业目的。
现在的问题,恰恰出现在,写自媒体文章的人,包括拍vlog的人,最早是以记录自己为初心,但东西发出去之后,就想着:为什么没有人来看我?没有人给我点赞?
这时候,记录自己和得到流量的矛盾就出现了。
其实,做一件事的初心,是运营过程里,获得成就感的关键因素。有时候,想要获得成就感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设定获得成就感的标准天天在变。
有些人,今天觉得做自媒体是为了记录生活,但过几天又抱怨,自己做的内容怎么没有阅读;
还有些人,在获得一定的流量之后,想要任性的记录自己,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只能去做适应流量的内容……
这类的行为,其实都在说明,他们在变自己在新媒体里所取得成绩的标准。
但运营,是一件目标不变的事,只不过有时,我们可能要为了目标,去挑战更多的方向而已。
“媒玩儿”,是由云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群热爱新媒体的年轻人,搭建的新媒体知识答疑公众号。他们通过代运营的60多个公众号,新零售、原创KOL的尝试,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体方法论。新媒体,有问题,找媒玩儿!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