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销售变现 | 看完以后,发现流量、内容变现都是小儿科

2019-12-09   媒玩儿

大噶好,我是小张老师。今天,终于要说到万众期待的“销售变现”了。一提到销售变现,我就两眼发光,复杂的情感难以言表。

具体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今天的内容吧......

问题

新媒体的销售变现怎么整?

回答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我所提的销售变现,仅算在公众号中推送内容,点击文中链接产生的销售;或是以直播等有策划的内容形式,产生的销售。而这些,主要是排除了因商城自然流量,产生的用户主动购买情况。

然后我要说,销售变现是最“坑新媒体人”的新媒体变现手段。

举个例子,你在某家做酒的企业做新媒体运营,老板知道新媒体可以有销售变现,然后要求你每月达到多少的销量,然后你发现公众号100个粉丝都没有,这KPI怎么完成?于是,一年下来,你工资没涨,酒倒是买了不少。


这就是困难的地方:销售变现有很多先决条件,但是老板并不知道,也就苦了新媒体人了。

云知团队做企业新媒体代运营快3年了,遇到过无数的客户,其中就不乏做了1、2个月就想要销售转化的,那不是想peach吗!

一方面科普,一方面指引,小张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销售变现的方式!

1、销售变现与其它变现方式有些相悖

无论哪种变现,实际上都与需求直接相关。比如内容变现,是因为平台或者读者对你好内容的需求,流量变现是基于B端对于你粉丝粘合性的需求,销售变现则是用户对于你所销售产品的需求。

我们纵观这三种变现方式,流量变现和内容变现,都是基于长期的内容积累,粉丝粘合性提升实现的,不需要我们动其他心思,踏踏实实做内容就可以了。

而销售变现则不一样,在积累内容,培养忠实粉丝的前提下,还要思考很多问题:我粉丝的刚需是什么?我的产品对粉丝是否有用?我做销售转化的内容怎么写?转化率应该有一个怎么样的预期?

很明显,销售变现比起其它两种方式更加复杂,而且在前期会产生一些“冲突”。

一般情况下,销售变现是会伤害粉丝的。比如我们积累了一部分喜欢看我们内容的粉丝,他们只是喜欢看内容,但是突然推了一篇我们产品的内容出来,也许产品不差,但在喜欢内容的粉丝眼中,这是极其“扎眼”的。如此一来,销售变现后粉丝的减少是必然的,就会影响流量变现和内容变现。

当然,也有例外。即粉丝“期待”你卖东西。不过这是非常后期的阶段了,你天天给粉丝提供精彩的内容,你的粉丝也会担心你的“饭碗”问题。如果你天天做黑科技科普,大家都很喜欢看,这时候你掏出自己家的产品来,耳濡目染的粉丝一定会抢着购买,还会帮你分享!

2、场景化内容导购稿

我们反复说,现在新零售的模式,是“货找人”的模式。新媒体的销售变现,一定不是用户知道他需要,然后我们推给他们;而是他们需要,但不知道,或是他们本不需要,经过你的介绍以后他们需要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容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即我们所说的场景化内容导购稿。

以生活中的场景、热点,或生活通感、通识切入,引起大家的情感或共鸣,最后承接产品,介绍产品特点,使用效果等等。剩下的,就要拼产品品质以及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对应性了。

可以说,场景化内容导购稿是销售变现里面非常重要,且非常繁复的一环。因为它没有“最好”,只有不断的根据数据结果去分析、提高。如果大家想做销售变现,但不知道怎么去写场景化内容导购稿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公众号“公路商店”,你也许会脑洞大开~

3、销售变现与其它变现方式权衡

其实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蒙:流量变现和销售变现、内容变现是不是有些类似?

确实是这样,第三方对于流量的需求,很大可能是销售,也不排除一些品牌推广需求;而销售变现又需要很好的内容配合。

这里我们就要考虑公司的具体情况了,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新媒体矩阵未来的主要方向,再考虑变现方式。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新媒体矩阵,最终是为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就是为了卖东西,那么就尽早抛弃流量和内容变现两种方式,专注做产品相关领域内容,把销售变现提前;如果最终我们想卖广告,那就做精致的内容,卖东西什么的暂时不要想!

总结

由于销售变现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新零售领域,小张老师就不展开细化了,如果真要追究下去,可能要写篇一万字的论文了!

总之,销售变现比其它变现方式更复杂,要考量的事情更多。如果您有什么想问的,欢迎下方留言!

“媒玩儿”,是由云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群热爱新媒体的年轻人,搭建的新媒体知识答疑公众号。他们通过代运营的60多个公众号,新零售、原创KOL的尝试,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体方法论。新媒体,有问题,找媒玩儿!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