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微信正式上线“附近推”营销方案,商户通过“附近推”,可将广告投放在以店面为圆心、3公里为半径的潜在到店人群中,获得社交场景曝光和熟人口碑加持,提高种草概率。
大家都知道,之前的朋友圈广告以大品牌为主,而这次的广告功能更新,则体现了微信在搭建朋友圈的商业模式上,进行的又一次尝试。
“附近推”套餐情况
更新的“附近推”真的有利于微信对朋友圈资源的开发吗?
朋友圈广告推出了GPS定位的“附近推”功能,总的来说,首先,微信降低了商户的投放门槛,朋友圈广告将不再只是被故宫、麦当劳、香奈儿这类大品牌商占据,你生活周边的餐厅、培训班,也都能出现在朋友圈广告里了;
其次,“附近推”的费用是2000元30天,并且在重点城市,广告可以推送到25000+个目标用户手机上,这对于商家来说,还是比较值的。
微信做出这样一个动作,在我看来,能得出四个结论性的判断。
微信在搭建朋友圈商业模式时,也发现了,如果一味搭建品牌的露出或展示,虽然会引来一片叫好,但其实并不叫座。而这种结果,也无法让朋友圈的商业模式循环流转起来,甚至会影响微信未来的商业策略。
如果,朋友圈广告开始下沉到用户周边,抓住的用户痛点是用户的选择恐惧,主要有这么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用户不知道正餐吃什么。现在所有人选择困难时,不会坐在位子上呆呆的想,他肯定会刷点什么,如果这时,他刷朋友圈正好看到“附近推”出现的餐馆,也许会促成消费转化;
第二种情况是,用户心里有非常明确想要消费的用品。比如,新手铲屎官想给猫打疫苗,这时广告出现一个专业的宠物店,可能就会增大用户消费的可能性。
这样来看,微信这次的下探,可能会打开微信未来朋友圈商业模式的出路以及构建。
下沉的这条路,对微信来讲,不能说是成功的选择,我觉得,是一种战略比较正确的尝试。
我们可以想一下:
如果你面前有两笔生意,第一笔是一次就能赚到10万元的大生意,第二笔是有10笔小生意,每笔生意只赚1万元。
同样赚10万元,你选择做哪笔生意?
大部分人会选择,做第一笔直接赚10万元的大生意。
现在我们再来看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没推出“附近推”之前,我们刷到的广告,都是大牌,这是属于第一种生意。而推出了“附近推”,这是微信从第一种生意变为了第二种生意。
为什么微信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表面上看,这样的更改,有利于商户、用户,但其实,这绝不利于微信的商务团队。因为这样,商务团队获取同样利润所需要的线路就会更长。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有钱的金主变少,或是广告的单笔来钱数值变小了。于是,微信只能逼自己想别的出路。
也说明品牌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用钱效率,也就是实际消费的转化率,或是实际带来的客流转化率。
而市场也在急剧地发生变化,或是市场工作的需求在急剧地发生变化。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从O2O到后来的共享单车,这些产品都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微信主要的功能是社交,而“附近推”是基于用户的坐标点,提供给用户吃喝玩乐等选项,这也能说明,微信正在介入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这也印证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搭建过程中,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钱是好挣的。
从这点来说,微信下沉的商务模式,从解决用户的一个高端需求,到“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时,听起来至少是靠谱的。
那么,为什么我说是“可能会成功”?而不说它“必然成功”?
这里面其中一点是,我不轻易下断言。但更多的是,我考虑到了“附近推”上线后实践的难度。
因为,和微信合作的甲方,再也不是大品牌的市场部,而是可能连部门都没有的小店铺。
在这个过程里,微信需要验证的是,现在这些小商铺在大众点评上的推广费才900元1个月,到微信来要2000元1个月,面对这样的选择,商户会怎么选?
决定商户选择的,是商户在微信上到底有多少转化。
如果,“附近推”上线之后,微信做出了一些爆款的商业案例,“附近推”就火起来了。
比如,A一个月投2000元,但给A带去的周边价值是好几万元。如果这种案例还很多,商户肯定会一家接一家排队要投朋友圈广告。
大家都知道,真要是卖饮料的小店,一瓶水就赚1毛钱,那老板得卖多少瓶水,才能把2000元挣回来?这是个大问题。
而且微信如果说,让商家做一个自主推广页面的话,那肯定还要投入一定的商业成本,在初期,这样广投成本的事可能不被看好。
用户已经习惯,在朋友圈广告底下点赞或留言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
比如,广告上推出一家不出名的宠物医院,页面的关键词是:专业、认真、态度佳。
如果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铲屎官,可能就会觉得:我在这个片区生活这么多年了,都没听说过这家医院,光是广告上这么说,我凭什么相信?
那么这个过程,就会自然降低转化率。
对于餐厅的口味,大家都习惯了在各大平台上看看餐厅的评价、评分。但微信推出餐厅广告时,有没有这些参考维度呢?
如果没有,大家为什么不去美团、饿了么,甚至高德地图的“附近美食”进行对比选择,而要相信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呢?
这是口碑和口味的问题,微信应该怎么印证,朋友圈广告推出来的商户的口碑?别忘了,再烂的商家,只要交了2000元,就可以投广告,在这一块上,微信并没有一个甄别和筛选的过程。
商户所提供的用户到店服务,或到家服务是不是周到,是不是能够和其他平台的服务媲美?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值得考虑的。
综合以上,用户对“附近推”到底是什么态度?是和以前一样,在广告下评论、点赞,还是点到链接里,完成下单,构成消费转化?
这是我存疑的部分。所以我说,这是个“可能性”。
微信采用下沉的商务策略,是因为看准了市场工作投放的钱会越来越散,或越来越关注转化率,这没毛病,但实际取得的效果真的会好吗?
别忘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小20年的时间了,微信想做一个新生事物撬动一些用户的既定行为时,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接受用户的认知和认同挑战呢?
“媒玩儿”,是由云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群热爱新媒体的年轻人,搭建的新媒体知识答疑公众号。他们通过代运营的60多个公众号,新零售、原创KOL的尝试,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体方法论。新媒体,有问题,找媒玩儿!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