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遇瓶颈,如何突破天花板?三步走,助你走出高原期

2020-02-24     职否


朋友小林,工作5年,能力出色,深受老板重用,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小林的薪资也不错,同事间相处也很愉快,照理说,她没有什么工作上的烦恼,可最近,小林却很郁闷。原来,小林觉得公司不能提供足够的进步空间,每一个工作项目都像是在吃老本,能力没有任何长进,这样下去,她的职业天花板就要提前到来了,说不定还会变成井底之蛙。

小林是个爱学习爱进步的人,她迫切的希望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当一大波更优秀的95后、00后在不断往前冲的时候,她很担心自己被拍死在沙滩上。其实,小林的疑惑和困境,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提出来过:精进,是一个厉害的人必须要走的路,它需要你反人性、学会克制,和环境作斗争!

也许,要想避免吃老本,度过职场高原期,小林需要的,也是一条精进之路!

一、个人成长的四个时期,其中就有高原期

很多人,可能会对“高原期”这个词有所疑惑,在说高原期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有哪些时期?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高原期和成熟期。

1.缓慢起步期

缓慢起步期又可称之为冷启动期,冷启动问题同比于启动车辆,通常车正式开启之前需要有热车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冷启动过程。大家应该都用过淘宝、抖音等APP,它们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去推荐内容,但在新用户进来之前,积累用户的过程,就是一个冷启动期。

缓慢成长期的职场人,一般会有以下特征:

  • 一是不知道要什么:这是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常见特征,职场人往往会问,哪个行业比较适合我,哪个岗位比较有前途,他们对工作的方向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渴望别人给出答案,或者希望现实逼出答案;
  • 二是不知道干什么:刚进入工作岗位,还不知道干什么,要不要殷勤地烧水扫地,要不要阿谀奉承前辈,该怎么做事,培养什么能力?这个时候,职场人像处在漩涡之中,周遭有很多东西一闪而过,但就是抓不住;
  • 三是不知道怎么做:就算承接了一个工作任务,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往往是边摸索边受挫边成长,往往很容易放弃。

网红李子柒很多人都知道,有人帮她算过一笔账,说她的年收入约在1.68亿人民币。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16年3月25日,李子柒发布的第一个美食视频《桃花酒》,当天只有三四个人留言,前10个视频都算是她的缓慢起步期。李子柒也自我怀疑过,放弃过,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但最终她坚持下来,成功了。

缓慢成长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最难熬的过程,司马迁13年写成《史记》,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个阶段,因为过于缓慢,有时候会造成职场人看不到希望的假象,很多差距,其实在一开始的缓慢起步期,就已经拉开了。

2.快速成长期

快速成长期,又可成为入门期,这个阶段,你掌握了一定的窍门,对职场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缓慢成长期相比,进步会非常明显,比如从一无所知到独当一面。

快速成长期的职场人,也有三个特征:

  • 一是成就感足:这个时期的职场人,已经在公司站稳了脚跟,甚至在行业站稳了脚跟,受到老板、客户、同事的认同,做事有成就感;
  • 二是成功率高:同时,这个时期,职场人的运气也会特别好,能力在不断提高,事情做得会很顺利,工作任务会完成得相对完美;
  • 三是竞争力强:再有,因为成就感和成功率的影响,人的自信心会达到一个高度,无惧竞争,随时想要挑战,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这个状态,是小林以前的状态,她对工作充满了积极性,觉得同事搞不定的事情,自己都能搞定。就像一个产品的成长期,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并逐步拓展市场。

同样以李子柒为例,她一直坚持保持四五天一个短视频的更新频率,进步不算大,到第11个作品,《用美食说520》,有70多个评论了;到第20个视频的样子,一篇《覆盆子》,当天的评论稳步增长到200个,这时候李子柒已经有了不少忠实粉丝;然后,到了第30个视频,《上方鸡枞》当天的评论又是暴涨。这就是一个快速成长期。

我们常常说,从零到一,很难,但从一到一百,却比较容易,这就是缓慢起步期和快速成长期的区别。

3.高原期

高原期,也可以叫熄火期,一辆汽车在爬坡,爬到一半熄火了。高原期,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了练习成绩的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或平坦)的线段。

高原期的职场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有:

  • 自我怀疑:这份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要继续待在这个公司吗?我的能力真的有那么强吗?也许是一次挫败,也许是意识到危机,他们开始对自身的成就产生质疑;
  • 自我恐惧:因为有了之前的影响力作背书,他们害怕被否定,害怕不能进步,害怕原地踏步,对不进则退的现状,有深深的忧虑,对未来产生惧怕;
  • 自我设限:快速成长期的小高峰,会让职场人误以为,自己的能力就到这了,天花板已经出现了,以后不能做得更好了,水准就只有那么多。

高原期产生的原因,既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做新媒体的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受,红利过后,就会有一个时期,上不去也下不来,放弃可惜,继续又艰难。就像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他们奋勇地争夺冠军,但在破纪录上,有时候差距就是0.01的细微精进。

小林目前的状态,就是处于高原期,她获得过职场的荣誉,得到过各方的认可,有过各种成就了,但突然之间,不知道顶上是什么。她觉得自己的能力成了一个粮仓,在支撑自己往前走,可粮仓总会空的,该如何补充新鲜的食物呢?

4.成熟期

成熟期也叫自我实现期,是挺过高原期之后的不惑期。这个时期,不是说不会失败,只是懂得让失败真正变成垫脚石。处在这个时期的职场人,热爱、修炼、持续是主要的特征,他们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把修炼当成身体的一部分,把持续当成一种习惯。

很少有人达到这个境界,因为到的,都已经站到了顶端。

二、如何度过高原期,走出一条精进之路

了解了职场成长的四个时期,我们就要来重点解决高原期的问题!要想走出一条精进之路,重点是做好三个对待:用采铜法则对待时间、用满意原则对待选择、用最小化对待行动。

1.用采铜法则对待时间

采铜法则是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提出的,一件事情应不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可以从两个角度评估

  •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物质的,比如金钱、好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满足感、兴奋感等,可称为“收益值”;
  • 二是这个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为“收益半衰期”, 影响持久的,半衰期就长;影响短暂的半衰期就短,相当于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

通过这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把单位时间内的事件分成四个维度:高收益值、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工作中,你学习了一种思维或者分析方法,可以长久地使用到各个任务中; 关注了一个大佬,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新知;
  •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吃了一顿大餐,得到了很大满足;购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精神愉悦;
  •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看了一本闲书;和朋友天南地北的聊天;练习巩固了一个技能;
  •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看娱乐新闻;和同事争论吵架;背后说人是非、挑拨关系等。

采铜指出,在对待时间上,尽量少做或不做“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而应该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爱上北斗星男友》里,男主赤语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类最宝贵的应该是时间。的确,时间的投资一旦正确,将来会回馈的,远远不止目前的收益。

长半衰期可以有哪些事呢?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思维的构建、品味的提升、经历的丰富、信任的培养、资源的积累等,只要能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你身心健康发展,且对你提供成长帮助的,都是长半衰期事件。


比如,作家村上春树当年为了专心写小说,关闭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音乐酒吧;画家齐白石用几年的时间只钻研一套画谱;扎克伯格为了把更多精力放在互联网上,常年穿同样的T恤……

这些成功者,就是用采铜法则,做对了时间投资。

2.用满意原则对待选择

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疑问,大公司和小公司,该选哪个?高工资离家远,相对较低工资,离家近,哪个工作更好?大城市和小城市,哪里更有发展前景?我们都妄图在选项里,选出一个最优值,但往往,事与愿违。诺贝尔奖金得主,美国管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家、经济学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为什么我们无法用最优原则作出选择呢?

  • 一是因为,理想的决策行为是必须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了解全部价值所在,但现实中往往得不到满足。
  • 二是因为,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利用能力有限,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方案,无法准确地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很多人穷尽一生,寻找职业中最大的麦穗,但往往,变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猴子。我们必须要承认,绝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拥有全部最优的资源,包括你的技能、知识、素质、见识、体力、能力、智慧、金钱、关系、为人等等,为此,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满意”才是进行人生规划的最重要原则。

运用满意原则,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1)给自己的内心设立高标准

上学的时候我们练习跳远,老师总是会说,不要盯着刻度线,把目光放远,你才能跳得更远。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比约克夫妇,就曾经提出过一条提升学习效果的原则,叫“必要难度”。意思是,学习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学习效果更佳。在职场也是如此,在设立目标的时候,调高自己的标准,比如,你是一个新媒体运营,你给老板的目标是一个月涨粉1万,那么给自己的标准,就是一个月涨粉1万5。

贝索斯也曾经表示,建设高标准文化是非常值得的,它会带来很多好处。关于高标准,贝索斯认为其具备四个要素:它们是可以传授的,是特定的,你必须承认它们,必须明确设定期望值

(2)扩大自己的可选项

除了给自己的内心设立高标准,我们还要扩大自己的选项,才能使用满意原则。

目标悬置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关,自己多定的目标无法完成,导致后面的事项因为自身的情绪而不能推进,这个时候,不妨把目标放下,待时机成熟了,再重新拾起。

能力迁移

古典老师说过,我们提到了每个人的能力中间,都隐藏着可以被回收再造和迁移的技能,能力可以组合,就可以分拆,分拆出来的技能、才干可以迁移到新的领域继续修炼。《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书中也提到:可迁移能力水平越高,工作越自由;可迁移能力越强,找工作面临的竞争就越少。

可迁移能力是扩大可选项的关键步骤,美国乔治·安德斯所著的《能力迁移》一书中提出,培养自己的能力迁移能力,有三个因素:

  • 拥有社会脑:研究在社会上已经收获了成功的人的传记;研读社会学,历史学等解释社会背景性的资料,对社会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 练达通俗语言:剥离每一句话中间的杂物,提升概括力,研究修辞掌握恰当的形容方式,多用具体词汇描绘事物,少用抽象词汇解释概念;
  • 凡事深入10%:同样是看书,有的人看过就算,有的看过化思维脑图,有的人看过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供别人参考,这个只深入10%的行为,就可以调动你的信息归纳能力、素材提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最终都可以用到你的工作上,助你从职场脱颖而出。

特性改造

原定的工作是枯燥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在,把你的定义标签改造一下,将工作变成有趣的、热情的。就像薛兆丰教授讲经济学,就讲得通俗易懂。如果你喜欢打游戏,就把工作变成游戏,把任务变成通关,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适当增加难度、及时反馈三步,来进行特性改造。

3.用最小化对待行动

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再小的行动,只要是善的,就该做,只要是恶的,就该弃。这个理念,现在,要用到我们的职场中。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隐含着“未完成”的思想惯性,在老师们看来,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技能是让学生为今后做事“做好准备”,而不是“现在就做事”。所以我们10年。甚至20年的苦读都不过是在“做准备”,在学习、练习,在完成习作,却不是创造出“产品”。这会让人有一种思维惯性,做一件事之前,我们总觉得还没准备好,于是花大量时间来学习准备,往往,这种工程量巨大的准备,会耗尽一个人的自信和热情,最后那件事根本就不曾开始过。

为了克服“未完成”的思想惯性,我们就要从最小化做起:

  • 做出最小化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个行动,可以是一个作品,你要先开始做,比如很多公司要开设抖音号,那你就先拍起来,而不是一直学习;
  • 对产品进行更复杂更优化的改造:拍电影的时候,往往有个粗剪,然后才是精剪,我们工作也是如此,在最小化产品的基础上,才能慢慢修正,将其变成精品。

这里有个故事,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与一位朋友告别后,决定写一本书,于是将小小的打印纸拼接起来,用老式打印机开始创作,20天的时间里,只待在房间里,自言自语,让思绪与荷尔蒙齐飞,最终经典著作《在路上》问世,据说初稿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莫言也差不多如此,他在写《生死疲劳》时也没有准备,坐下来就写,47万字,43天便写完了,写坏了50支软笔。

不要让无穷尽的准备,错过了行动的时间,只有干起来,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参与度。一句老话,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三、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进之路,之所以被称之为精进,只是对你职场的迭代优化而已,却是你度过高原期,不可或缺的一条路。

用采铜法则对待时间,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用满意原则对待选择,给自己的内心设立高标准,扩大自己的可选项;用最小化对待行动,克服未完成的思想惯性。

你现在处于职场的哪个时期呢,如果恰好是高原期,希望能够帮到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fBfeXABgx9BqZZIpY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