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训斥管理层堕怠,既怕得罪领导又怕得罪下属,如何解决?

2020-01-15     职否


任正非曾说:“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我们内部的惰怠与腐败”。

时间倒回到2019年12月06日,任正非例数管理层18种堕怠行为,并将该讲话内容签发为总裁办电子邮件,警示全体员工。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明哲保身,怕得罪人;推卸责任;搞平均主义……一条条都直击目前企业的靡靡之音。

上周末的时候,和大学室友小俞相聚,她就说到了她们公司,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没有销售部,就老板一个业务员,所以平时老板忙于业务资源对接,鲜少在公司出现,公司规模不大,也有三四十号人,关于管理,老板赋权给了各个部门的主管。照理说这样的安排不会有什么错,每个部门差不多10号人,主管只要管起来,公司是能够正常运作的,然而现实却不是如此,主管们“主”了,确不“管”。

因此,你可以经常在小俞公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下属无所事事,因为出错率高,直接不被分配任务;有的下属忙忙碌碌,啥都要做,怨声载道;有的下属个性强势,冷眼旁观……至于主管,对不好说话的下属小心翼翼,尽量不麻烦;对老实听话的,分担更多的任务;对能力不足的,晾在旁边……

每次老板询问公司情况,主管们的口风都很一致:一切都好!丝毫不管底下员工负面情绪暴涨,纷纷考虑离职吗,小俞总是觉得,下一刻,他们公司就要倒闭了。主管们能力都不差,实权在握,为什么反而成了人心涣散的导火索呢?或许,是他们没有找到正向的纳什平衡点!

01

什么是纳什平衡,什么是纳什平衡点?

大家看过一部由朗·霍华德执导的,叫《美丽心灵》的影片吗?这部影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博弈理论,就是纳什平衡!

纳什平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如何选择策略,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这就是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平衡。即当每个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根据纳什的说法,“一个纳什平衡点是当其余参与者的策略保持不变时,能够令参与者的混合策略最大化其收益的一个n元组”。

在关于纳什平衡的案例里,有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理论,被警察抓住的两个罪犯,被各自审讯,若双方都认罪,则各自关押8年;若一方认罪一方抵赖,则认罪的释放,抵赖的关押10年;若双方都不认罪,以其他名义,则各自关押1年,这就是“纳什平衡点”。在旁观者看来,只要双方都不认罪,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但从当事的个人看来,他们不愿意冒被对方背叛的风险,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者都认罪,被各自关押8年,这就是囚徒困境,它反应出难以达到“纳什平衡点”。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蒙古联合南宋灭金,这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囚徒困境,在当时,蒙古最强,金次之,南宋最弱,本来在旁观者看来,南宋应与金结盟,抵御蒙古入侵,或者保持中立;但是,南宋却和蒙古结了盟,同意了拖雷借道宋地伐金。后来,蒙古军队借道四川等地,北度汉水歼灭了金军有生力量;南宋军队与蒙古军队合围蔡州,金朝最后一个皇帝在城破后死于乱兵,金至此灭亡。之后,南宋正式亡于蒙古。

由此可见,纳什均衡,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胶着状态,而纳什平衡点,是在各自支配性策略下所组成的混合策略,能让各自的收益最大化。比如囚徒困境中,两个人都被关押8年也是一种纳什平衡,但只有各自关押1年,即双方都否认,才被称之为纳什平衡点。

02

纳什平衡与纳什平衡点在职场的场景体现

1.关于纳什平衡中的悖论

从“纳什均衡”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悖论:从利己的支配性策略出发,结果往往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如果你总是想赢对方,结果可能得不偿失,双方都难以全身而退,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现在,让我们回到小俞公司的案例。

(1)纳什平衡产生的背景

我们先来罗列会议一下,小俞所描述的公司中,现状背景有哪些?

  • 老板忙于业务,无暇关于公司细节管理,从主管口中获得真相,充分信任主管;
  • 公司制度不完善,多劳不能多得,反而多错,员工个性各异,强势的员工有不少;
  • 主管自身执行能力强,但不愿意得罪老板或者员工,造成矛盾。

(2)背景下,小俞公司采取的支配性策略

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

  • 作为老板来说,他应该是把握方向,看清大局的,他从利己性出发,自然是链接更多的资源,揽到更多的业务,公司有收入,才能更加壮大;
  • 作为主管来说,老板不关注管理结果,只关心任务结果,做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少费精力明哲保身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况且,有些员工强势,管理棘手;有些员工无能,多说浪费时间,公司又缺乏相应的惩罚制度措施,那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交代得过去就行。
  • 作为下属员工来说,既然主管态度堕怠,管理不公,干脆能推就推,能不做就不做,只要自己利益不受损,管别人做什么。
  • 作为旁观者来说,比如公司的其他部门人员,既然别人内部已经形成了这种默契,何必戳穿,只要不影响到部门合作就好;

在各自的可支配性策略里,老板采取不管主管怎么管的策略;主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么轻松怎么来的策略;员工采取自扫门前雪,想法设法来推脱的策略;其他部门采取无所谓不干涉的策略。那么,这种策略下的结果是怎么样呢?

  • 短期看:公司业务都能完成,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 长期看:业务越多,管理越乱,人心越散,当公司支撑不起业务量的时候,就是分崩离析的时候,就像地基没有筑牢,越往上盖,倒塌的越快。

小俞公司之所以还在运转,是因为公司里除了有小猪,还有大猪。在智猪博弈里,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于小猪而言,不踩踏板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知小猪不会去踩踏板,自去踩踏板比不踩强,就只好亲力亲为了。

主管怠惰,就会出现,能力强认真做事的累死,但像小猪那样的却能轻松获得收益,但根据《乌合之众》的论断,慢慢地,大家都会开始从众,都会慢慢变成小猪。主管的管理失职,让小猪之风盛行,当公司里没有大猪的时候,就会轰然倒塌。

  • 老板,对于管理层一叶障目,偏听偏信,自然就了解不到真相;
  • 主管,对上隐瞒,对下心虚,想搭便车,最终造成员工偏向于做“小猪”,无车可搭;
  • 员工,对于公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装聋作哑,最终坑的还是自己。

届时,老板、主管、员工都将失去收益,这就是损人不利已!

其实,所谓的纳什平衡表现在职场,就是一种“看客思维”,一味随大流,看似安全,实则危险。主管们为什么不敢管?

  • 认为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何必去向公司主动提出来,造成老板不满;
  • 若是提出问题,不仅得罪人,很大可能,老板要你解决你提出的问题,挖个坑给自己跳。

主管们基于这样的利己思维,所以对上,不会说管理问题,对下,不会管理。

2.纳什平衡点

古时候,有个《区寄杀贼》的故事,讲的是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这里就有一个纳什平衡点。

当第一个山贼死在区寄手中,而区寄又落到第二个山贼手中时,山贼的选择是,杀还是卖;区寄的选择是“坐以待毙”和“奋起顽抗”。那么,区寄肯定选择反抗,于是他分析不杀自己的好处:独吞钱,杀了却毫无利益。你看,平衡点出现了,山贼的金钱利益与区寄的求生欲望构成了双赢。

当然,故事是故事,我们不考虑后面山贼始终是要被绳之于法的。至少,在当时那一刻,双方的收益都在混合策略中,显示了最大化。

但在小俞的案例里,各自的最大化是什么?

  • 老板的收益最大化,是主管有担当,员工各司其职,都发挥作用,提高公司效率;
  • 主管的收益最大化,是上得到老板进一步的赏识和提拔,下收服下属们的服从和团结;
  • 员工的收益最大化,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相对公平,多劳多得。

小俞说,其实公司也慢慢在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曾经提出过一个解决办法,来获得纳什平衡点。公司选举了若干名监督者,主要职责是监督主管的工作,以及各员工的一些小动作。也就是说,在老板那里,不再是主管说了算,员工的诉求也有了另一个渠道。在这种监督下,主管为了避免被罚,会履行职责,照理说,是一个很好的纳什平衡点。但可惜的是,老板自己定的策略,却不能执行,对于监督员提出的主管问题进行了包庇,导致整个平衡点,瞬间消散。

可见 ,对于管理层的堕怠行为,不仅要找到纳什平衡点,还要贯彻执行纳什平衡点。

03

如何利用纳什平衡点,纠正职场管理层堕怠行为?

纳什平衡点,是一个混合策略,说到底,就像小时候做的奥数题,单源点最短路径问题,已知一个源点,让所有人到达这个点的路线总和最短。那么,针对管理层的堕怠行为,可以怎么做呢?

1.反向思维,于主管个人而言,不取最短,避免最长

什么意思呢?照小俞公司目前的情况,主管们管与不管,管的好还是管的差,似乎没有任何分别,薪资照拿,也没有奖金,也不会有惩罚。那么刺激主管们获取更大收益的,只有加薪或者老板给予进步的机会,然而这个操作难度太大,一般主管都会放弃。

从方向思维的角度入手,主管们已经到达了最大收益,但这个收益的前提是以不出现堕怠行为为前提呢?比如:

  • 管比不管收益大:若是管理者被发现堕怠,像是只把活安排给能力强的听话的,对强势的员工带着讨好,对无能的员工放任自流……若有这些行为,要扣除主管的一定薪资呢?当原本的收益有可能变少的时候,也就是路径突然要变长的时候,主管会怎么做?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他只能担起管理的职责。
  • 管比不管更有利:比如原本一个项目在堕怠下,安排给少数人去做,要一个月时间,但主管担责领头,调动部门所有人员一起攻克,最后只用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时间节省了,老板的成本也就省了,而这个节省的成本用来奖励整个部门,这样大家都能获得额外收益。

可以通过上级、下属、平级对管理层进行评分,来确定管理层是否承担了管理的职责。这种情况下,员工不用担心多劳不多得,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不用担心不公正,主管也不用担心得罪人,因为当大家收益绑在一起的时候,强势的员工才会被针对。

2.找到共同点,事先定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小俞公司曾经实行过的监督员办法,因为没有制度规则约束,最终形同虚设。在《奇葩说》辩题“男女吵架,到底应该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的辩题里,薛兆丰教授说,在谈判的时候,你要尽量找到一个大家的共同点,比如男女之间是爱,那么因为爱,事前定一个规则,那就是可执行的规则,男方先道歉,这是最容易执行的。

所以,老板、主管、员工三者的共同点是什么,我认为是金钱,不赚钱何必工作?那么在事先定一个规则:

  • 制度性规则:关于员工的提成、奖励以及惩罚,细则是什么?不能说今天心血来潮了奖,明天心情不佳了罚,这不是管理,这是添乱。只有将奖惩的细节都事前说明,主管就有理可依,不用理会谁嗓门大;员工也有据可循,不用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承认;
  • 调节性规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板和主管之间,主管和主管之间,主管和员工之间,肯定会爆发矛盾,就像男女吵架,若都要争夺一个对错,就会无休止,不如事前,定一个规则。比如,主管和员工之间有了争执,先怎么做?可以是先按照主管的执行,在规定时间内员工表达诉求,对事件作出处理,处理完成不需要上报,若是处理不成,主管担首责,毕竟如果主管连这个都做不好,就不算是管理层。

人往往是这样的,在情绪来的时候很冲动,但过一段时间,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所以事先制定好规则,留好冷静时间,利于管理,也利于处理。

3.刺激管理层需求,储备管理热情

薛兆丰教授曾经以房产税为例,在真实交易中,关于买卖双方谁会成为房产税的承担者,这就要看谁更在乎。房子和钱,买房者愿意支付这笔费用,因为对房屋的需求更大;而卖房者愿意支付这笔费用,因为对房款的需求更大。

也就是说,让管理层的需求更大,就能使其愿意支付这笔“房产税”。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要刺激管理层,告诉他们通过管理好公司,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就会愿意去管理,不再堕怠,因为他们更在乎。

比如,主管们都有社交的需求,如果一个被上中下三级都评委优秀管理者,且连续如此的时候,那么不妨为主管们对接他们想要的社交资源,毕竟,老板的资源总是比员工来得多一些。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有兴趣上的,管理层肯定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摄影,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老板加入高质量的摄影协会等?

当管理层的需求被刺激的时候,他们会对管理爆发出惊人的热情。

以上就是纳什平衡点,当其余参与者的策略保持不变时,能够令参与者的混合策略最大化其收益的一个n元组。

04

总结

在任正非所列举的管理层18种堕怠行为里,经常抱怨流程有问题,却从来不推动改进;不敢接受新挑战,不愿意离开舒适区;不敢为被冤枉的员工说话;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热衷于讨论存在的问题,从不去解决问题;只报喜不报忧,不敢暴露问题;不敢决策,不当责,把责任推给公司……

在这样的堕怠行为里,大家都是困境里的囚徒,坚持着自己的可支配策略,却不能找到平衡点,获得最大收益。因为,我们要:

  • 利用反向思维,惊醒管理者,他的路线可能变长;
  • 找到公司各代表的共同点,事先制定规则;
  • 刺激管理层需求,储备管理热情。

老板们总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确,面对不利的纳什平衡,我们还是能找到平衡点,来扭转各自的收益。古语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管理层对一个公司至关重要,大家都应该引起重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f43sG8BUQOea5Ow4s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