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梦育儿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 教育环境和教育自身发展呈现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新人才观对教育培养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育将不只为追求学历和文凭而设, 更重要是要在综合素质、良好个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有更大作为。为了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 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进行自我更新和调整, 同时也要求家庭教育模式做出重大革新, 并要求家长具备更高的素质。
新世纪家长教育素质要求
(一)家长的品学素养要求
家庭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 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他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孩子施行各种教育辅导和教育训练、发挥榜样示范和实现人格熏陶等方面作用。这每一种教育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及其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 家长素质水平高, 就能有效指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其榜样的示范力度就越强。 这就意味着家长要参与对子女的素质教育, 首先他自身的素质要优化。 我们把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素养归类为“品学素养”。 “品”是指人品、品格或者指人格,“学”指学识、见识、文化程度、才艺、技能或专业素养等。 品学素养在家长的教育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基础的素养要求。一般认为家长的 “品学素养”主要应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在政治素质方面, 强调家长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应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应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在道德素质方面, 强调家长要遵守基本社会道德, 为人处事要严以律已, 给子女做出表率。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强调家长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程度。但是进入 21世纪以后, 家长仅具备这些素质远不足以适应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发展已对家长“品学素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1)21 世纪是政治民主化的时代, 要求家长具备基本政治信仰的同时还要有政治敏感度、参政意识和能力、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人权意识和主体意识。
(2)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全方位开放时代, 家长必须具备信息素养、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合作素质和交往素质。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各行业职业走向专业化时代, 在这样强调知识创新的时代, 如果家长要对孩子起有效指导作用的话, 家长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 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和广泛兴趣爱好, 要有科学素质、学习素质、创新素质、相关职业专业素质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4) 21世纪是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 家长不仅要有基本的社会公德, 而且要对事热情进取、对人热心关爱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家长要掌握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并对孩子能给以价值观方面的指导,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21 世纪是社会竞争白热化时代, 这样的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心理素质, 为此家长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家长良好心理素质包括积极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6)21世纪是生活和环境美化的时代,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 他自身首先要有艺术修养和具备高品味的审美素质, 要能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生活美。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素养要求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的失败, 一般都是因错误教育观念与缺乏教育知识而盲目教育引起的。 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掌握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 光凭直观感觉和传统经验是难以履行家长的教育职责的。
家长应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
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 家长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内容。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要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随着孩子年龄段的不同而有差别, 家庭教育不单要督促孩子完成学校的课业, 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家庭教育的途径也不只是功课学习, 它是多形式与多渠道的。 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环境陶冶、榜样示范、品行评价都是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正确处理家教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小编有话说: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应把握的基本精神主要是:多采用“民主讨论型”和“说理疏导型”的教育方式, 避免采用“棍棒型”、“溺爱型”、“物质诱惑型” 和“放任型”、“拒绝型”的教育方式;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实施教育,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而非揠苗助长;正确处理成人指导和儿童主体性作用的关系, 家长不是采用灌输式、命令式和控制式等旧有教育方式, 而是作为积极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视儿童为积极主动的主体, 注意发挥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