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来说,怎样培养好的习惯

2019-10-17     哆啦A梦育儿

文/哆啦A梦育儿

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并不是出生俱来的,均是靠后天的培养而慢慢形成的。当今社会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其家长们对孩子可谓是“含嘴里怕化,放手里的飞了。一个个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为了取悦孩子家长们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通常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总会养成这种或那种不好的习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让孩子们觉得父母理应为自己付出。长而久之,他们慢慢就是养成自私,自利,习惯于不劳而获,不懂得尊重与理解。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孩子入学前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不加以改正,不但会影响孩子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容

良好的习惯虽说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但针对小学生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点: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含了:倾听习惯,思考习惯,提问习惯,合作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阅读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等一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就会很认真的去听老师的讲课,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不但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的思维,通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在课堂之外,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通过完成作业,阅读,收集信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知识。小学生越早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他们的整个学习阶段,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常情况来说,“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守时惜时、勤俭节约、尊重他人、懂得感恩、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习惯都可以称为良好的行为怒习惯。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间就不会那么的缺乏目的性,一切都会向好的一面发展。“少年强,财国强;少年文明则国之文明”。唯有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 才能促进我国的繁荣与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在活动中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通常在教学中,我一般习惯于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活动,以促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课堂效率下降,加强学生们的口才练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最开始的强迫学生说,过渡到引导学生说,最终使孩子们能够愿意说、敢说、能说。通过加强日常学习中的口才训练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们的口语、信息交流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开展口才训练,使阅读融入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二)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开始,始终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用知识解释类的形式来解释。习惯训练常常需要反复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讲解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规则等学校学生的基本规章制度和行为要求,并要求学生讨论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谈谈这些规则和规则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了解什么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时间来提高表扬表扬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让学生作为榜样来进行学习。我们应该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好习惯的学生,即使它有点微不足道。例如,尊重老师,按时到校,认真完成作业,喜欢卫生等可以作为榜样。

(三)良好的行为用榜样来引导

榜样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其形象鲜明具体,对小学生有来说具有很强的说服作用和吸引力。因此榜样的行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尤其是身为教师的示范作用,都是无声而巨大的力量。比如教师有意识地从地上捡起一张废纸,或者整理整理课桌椅,学生们看见后也会有意识地受到老师这种行为的影响,长久下去,对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说服学生接受教育,更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爱卫生和整洁,不乱扔垃圾纸屑。那么身为教师,每天笔者走进校园时,如果发现了纸屑,我会自然地而然地弯腰捡起来,把它放在垃圾桶里;又如要求学生们不要在教室走廊里大声喧哗,那么身为教师对学生们说话也应该温柔等等。总之,要求学生们做什么,身为老师应该先尽力去做,所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正是这个道理。

(四)家校合作促成习惯养成

当一个人离开学校,仍旧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更要进行自我教育,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能力。习惯越好,能力越强。因此为了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能轻视。例如有些家长反映他们家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这个责任就在于孩子的家长们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不上,就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是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一个样子了。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和孩子的成长同步,家长要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对此,笔者组织了多次家校联系活动,从而了解学生们在家的情况,交流教育心得,开展专题讲座等,借此希望家长们可以配合教师的工作,并和教师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小编有话说: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始终坚信: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生活态度的形成,健全人格的树立,是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是不断在教师家长的正面教育的熏陶下而形成的。因此,身为教师要用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最终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b8b520BMH2_cNUgGU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