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可以怎么做,意义是什么

2019-11-17     哆啦A梦育儿

文/哆啦A梦育儿

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实效评估和成因分析的时候,一般会将目光投向家庭。但不无遗憾的是,当前,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家庭环节缺失的实际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意义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不断衰减,高等教育与家庭教育基本呈现出脱节状态,其现实状况是令人忧虑的。由于地理距离原因、经济原因、独生子女原因、认识原因等主客观因素制约,很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无效或缺失状态。

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制约

(一)家庭教育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论作用

道德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灌输教育、动情感染、榜样示范、舆论扬抑、行为引导等方法使人们建立完整系统的道德观念并促进道德实践的自觉,最终指向理想的道德人格,其本质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以此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推动社会发展。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虽然不如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那样强,但也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其对道德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与成因分析

1、学校与家庭的地理距离原因是一个客观原因

因为大学生的家庭一般与学校相距遥远,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很少,而学校的家访也因距离遥远难于开展,因此,很多家长都产生了把孩子交给了学校的心态,不再积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也使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缺乏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一般情况下没有太多精力和家长保持日常联系,往往在学生因违法犯罪、考试作弊等原因可能被开除学籍的处理或出现病重、死亡或失踪等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主动与家庭进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环节基本缺失。

2、社会转型的经济原因造成的打工者家庭是另外一个客观原因

由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劳动方式发生变化,大量农村学生家长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由于家长经常居无定所,家庭教育往往有心无力,学生也有家在哪里的迷茫,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分崩离析,学校的道德教育压力变得十分沉重。因此,学生与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很不便,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被家庭掌握,家庭也难以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很多家庭只能通过和学生电话联系,在电话中进行说教,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往往无关痛痒,并且学生总是认为家庭不能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口头敷衍了事或者报喜不报忧。

3、独生子女现象是一种主观原因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很多家庭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不需要再作过多的教育,甚至有的家庭过分相信子女,只顾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忽略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

4、部分家长自身认识水平原因是另一种主观原因

有的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有对立情绪,对学校的管理模式、方法,对教学方式、方法,对学校干部、教师都产生疑问,同时也不能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不能正确评价、正确对待,有意无意地对大学生产生了误导。有的家长本身道德修养不够,家庭观念淡漠,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负面示范效应可想而知。家庭氛围因此缺乏道德教育的自觉性,大学生在进行道德认知时,首先就面临着在相互冲突和否定的道德观念中进行选择的尴尬,其痛苦和迷茫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纠缠、相互干扰、相互制约,为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相当的难度,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

家庭教育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意义重估

(一)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而不是弱化、矮化

在人的知识急剧增加、社会现象更加纷繁的当代,家庭教育的起点意义更加明显。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一个人的学校教育、对其在现实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对技术的熟练程度越深,对自身的关怀也越强烈,理性主义越是高涨,人文精神越会凸显,人对物质资料的创造和占有越多,对精神家园的依恋越强,因此,家庭对个体的人更具有生命关怀感,个人的存在价值在家庭中将得到更多实现。

(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家庭教育应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实现深刻变革,使人们的思想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和谐家庭是一个重要的表征,由和谐家庭到和谐社区到和谐社会,是一条合规律的进路,这正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要求的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原则。家庭教育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道德教育责任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要求,离开家庭教育是不可想像的。家庭教育成败对和谐社会建设将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提高极为必要,学校和家庭加强互动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取得和学生家庭的联系,促进相互沟通,取得家庭对学校的理解、关心、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家庭必须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主动关心学校对大学生开展的道德教育,端正自身认识,取得和学校教育的一致,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要努力发挥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和主体作用,让大学生主动促成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

小编有话说:

家庭教育在当代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道德教育责任。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tGBg24BMH2_cNUgAw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