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在教育上有哪些问题

2019-11-21     哆啦A梦育儿

文/哆啦A梦育儿

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已达95%以上。俗话说"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共有的夙愿。但在当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其"独苗"的成长倾注了太多热情和心血,抱有太高的期望,盲目地引导、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现象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当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在城市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同时也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城市独生子女一方面拥有着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像个家中的"小皇帝";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背负着父母甚至几代人的期望,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更像一个奴隶。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钱财,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在孩子身上。

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好了成长轨道,希望孩子能一步步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来成长成才,而忽略了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等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教育观念还缺乏民主化,很多家长很少考虑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也很少考虑如何满足孩子成长的精神需要。他们更多地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拿高分,在特长爱好方面能什么都会。这样,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和作业,还得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旦孩子表现得稍不如意,家长就会一味地斥责,甚至加以殴打体罚。

(二)缺乏合理的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爱国主义情感、责任心与义务感的教育、勤劳节俭的好习惯、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由于家长教育观的偏颇,导致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失均衡。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几下几点:(1)重视孩子的营养,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目前,绝大部分独生子女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却忽视带领并监督孩子参加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结果造就了越来越多肥胖却未必健康的孩子。(2)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近几年,不少城市独生子女的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毫无节制,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强制性的学习,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限制和压抑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导致孩子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发展的狭隘化。而通常很少有家长去关注这一切,也很少有家长真正关心儿童幸福与否、快乐与否的问题。

(3)重视智力开发、文化学习,忽视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当今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严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将来才能万事大吉,对孩子的一些不良的道德意识与行为,放之任之,致使一些孩子道德观念模糊,是非、美丑、善恶不分。(4)过分照顾孩子,忽视自主意识,自立能力,特别是抗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许多家庭过分娇宠溺爱孩子,从里到外,从吃到穿,甚至连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由家长包办代劳,使孩子越养越娇,依赖性强、意志薄弱、情感脆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要想取得实效,还要讲求教育方式。当前,很多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这也是孩子不良心理品格的形成的一个原因。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大致分为5类:(1)娇惯溺爱型。这种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迁就、只惯不管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奢侈、骄纵等品性,具备这种品格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并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2)关注保护型。这种对孩子时时处处"无微不至"、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翅膀下而使其免受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城市独生子女容易形成懦弱、孤僻、自闭等性格。(3)过分期盼型。这种对孩子要求过多、限制过多,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违背了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易使孩子形成扭曲的人格,甚至做出危及社会或他人的极端行为。

(4)自由放纵型。这种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养成懒惰、任性、散漫、放肆等不良的品行,自然也就很难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了。(5)严厉惩罚性。这种奉行"棒棍出孝子"的信条,蛮横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立、抵触的心理,有的孩子会自闭自弃、忍气吞声,有的孩子甚至很能破罐子破摔、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流浪,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当前我国城市独生家庭教育中,以上这些具有普遍性的、令人担忧的家庭教育方式,已危害甚大,急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加以切实改进。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upckm4BMH2_cNUgYM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