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梦育儿
家庭教育模式是指家长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会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庭教育失误,极易导致孩子形成不良品格,使这些有着潜在不安分心理的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现在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科学教育,但还是有一些如低收人家庭、教育程度低的父母采取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走人歧途。根据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不当家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重成绩轻道德型、偏袒溺爱型、简单粗暴型以及放任自流型等四种类型。
不当家庭教育模式的类型
1.重成绩轻道德型
我国有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人心。尽管我们已经进人21世纪,但我们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下,成绩似乎成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惟一标准,这也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片面的过分追求,甚至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关注,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考好了什么都答应,考不好便全盘否定;对于孩子,则要么也把成绩作为成长过程中的惟一目标,造成“高分低能”,长大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要么自暴自弃,视学习为畏途,厌学情绪浓厚,甚至会对家长滋生怨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极端,实施一些暴力性犯罪。
2.偏袒溺爱型
教育孩子必须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知晓善恶,如果孩子的行为、思想有不对或不妥的地方,应当及时制止,向孩子讲明道理,避免其再犯;对孩子超过合理限度的要求,该拒绝应当拒绝。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懂拒绝,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如果孩子的行为有错误,也不知及时制止,只是一味地偏袒、纵容;对于孩子的各种事务一律包办,造成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上述情形就是偏袒溺爱型家庭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这种类型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过于任性、自私的性格,没有是非观念,分不清善恶美丑,犯了错误也不知道悔改,容易一错再错,最终进行违法犯罪。
3.简单粗暴型
教育是一个需要耐心、用心的工作,必须能够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指导,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但现实中,一些家长或者由于文化素质不髙,或者受传统的封建教育理念影响深,信奉“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教育孩子上简单粗暴,不是讲道理、明事理,而是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少有不从,则暴力相向。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在家庭中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最终孩子要么会非常地叛逆、暴戾,喜欢通过捉弄、报复他人来获得心理补偿;或者会形成胆小、自卑、封闭的性格,容易成为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
4.放任自流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给孩子提供的除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还有感情上满足、心灵上的慰藉。然而一些家庭中,有的父母只顾忙于生计,致力于解决生存问题,有的父母则只顾忙于事业,解决发展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信奉“靠天收”、“树大自然直”,不能有效地陪伴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使得一些孩子因为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转而向社会上的朋友寻求精神补偿,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多见于教育缺失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形成放荡不羁、反复无常、攻击性强的品性。
小编有话说:
不良家庭环境与不当家庭教育模式二者并非是截然区分的,实际上二者往往关系密切,为因果、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一是不良家庭环境往往会自然而然采取某种不当家庭教育模式。例如残缺结构家庭中,特别是单亲家庭中,父亲或母亲一方缺位,由于生活上、感情上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纵容,从而采取偏袓溺爱型教育模式;或者会对孩子过分严厉,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还有的可能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低收人家庭由于忙于解决生存问题,限于经济和精力,很容易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或者放任自流型的教育模式。教育缺失的家庭,由于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容易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二是不当的教育模式也会影响家庭环境。例如简单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模式,由于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父母只知一味进行强制,不顾及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往往会导致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孩子长大后往往与父母关系紧张,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睦。同样的,重成绩轻道德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一味强调学习成绩,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道德教育,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导致孩子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从而导致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三是有的不良家庭环境与不当教育模式其是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例如教育缺失家庭,本质上就是不能给孩子提供教育的环境,其实就是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模式。
(本文由哆啦A梦育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