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十公里科学吗?

2023-09-12   ASICS亚瑟士

原标题:每天跑步十公里科学吗?

不科学。

没必要。

不管你的目标是跑得更快更远,或者寄望通过跑步加强体质、燃脂减重,都存在比“每天跑步十公里”更好也更科学的方式。

慢跑的本质,是长时间规律的进行重复运动

因为绝大多数跑步都要求以匀速进行,所以身体会持续处于相同频率执行相同动作的状态。身体每个部位,从心脏到呼吸器官,从膝踝髋关节到整个下肢肌群和核心肌群,都规律重复的承担相似的负荷。

——长久来看,这样较低强度的重复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有氧能力,并较大比例去通过燃烧脂肪来提供所需的运动能量,对身体的负担和压力相对较低;但一直以这样的频度进行相似的锻炼,刺激到的身体部位(或者说锻炼的效果)较为单一。

对目标跑得更远更快的选手而言,训练效率很低,对目标燃脂减重的跑者,则会更容易遭遇到瓶颈期,停滞不前。

而且越是重复规律的锻炼,身体也更容易“积劳成疾”,有些部位压根没练到,有些部位则过度使用。

“每天跑步十公里”,意味着每周的跑量达到70公里,这已经是进阶马拉松跑者的训练量了——如果不以实现马拉松成绩突破为目标,这样的训练强度有些过大,可适当降低跑量,如保持在35-50即可;如果寄望更快,则需要丰富训练的数量及单次距离,提升进步效率。

以下为两种改进方案:

【更轻松的跑】

将训练更改为“5公里-10公里-15公里”或“25分钟-40分钟~65分钟-90分钟-120分钟”,其中短距离/时长的跑步为放松恢复慢跑,以不增加身体负担、为后续训练做调整准备为主,同时也是消化此前的训练成果;

10公里/40~65分钟的跑步以匀速有氧慢跑完成,能较好的锻炼到有氧能力,身体不至于疲惫不过有一定的“训练感”;

更长距离的训练每周至多安排1次(建议10~14天一次),目标为提升自己的有氧耐力上限,让自己跑得更远。

每周安排1-2次交叉训练(XT),交叉训练可以是健身房的抗阻训练,也可以是球类/骑行/游泳/瑜伽等其它运动。

周一:放松慢跑5公里
周二:有氧慢跑10公里
周三:休息
周四:有氧慢跑10公里
周五:XT或休息
周六:放松慢跑5公里
周日:长距离跑15公里
(单周跑量45公里)

【实现成绩突破】

增加距离更短的恢复慢跑,适当提升其它训练的强度/长度。放松慢跑以有氧心率的下限进行,中长距离跑则可以接近有氧心率的上限,或在最后3~4公里逐渐提速至乳酸阈值的强度。

每周除了交叉训练外,可额外增加一次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力量训练。

周一:放松慢跑6~8公里
周二:有氧慢跑10~15公里
周三:XT或休息
周四:中长距离跑15~18公里
周五: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放松慢跑6~8公里
周六:休息
周日:长距离跑21~28公里
(单周跑量58~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