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线条比较饱满和壮硕,主要有四种情况,
1. 组织液/体液在下肢的滞留(即常见的水肿)。如果非疾病原因,水肿性的粗腿可在充分休息放松后就得到缓解;
2. 先天腿部比例偏短/腿骨骨架较大,这种遗传基因导致的腿粗也是没办法改变的;
3. 腿部肌肉发达,尤其是快肌纤维比例更高,导致看起来腿部肌肉粗壮,围度很大;
4. 体脂过高,腿部脂肪堆积,看起来腿粗。
这四种,与跑步相关的只有4,和极极极小一部分的3。
先说第3点,“腿部肌肉发达,尤其是快肌纤维比例更高,导致看起来腿部肌肉粗壮,围度很大”:
人体内的肌肉,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慢肌纤维(I型)、快肌纤维A(IIa型)和快肌纤维B(IIb型)。慢肌纤维里面有很多肌红蛋白,呈红色。快肌纤维肌红蛋白较少,神经较多,呈白色。
慢肌纤维有更高的有氧处理能力,在跑步、尤其是中场距离的跑步上,慢性肌肉纤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所以又被戏称为马拉松肌,慢肌纤维的形状也更为纤细;
而快肌则主要负责爆发力,在无氧代谢中提供较大的力量,它的横截面相比慢肌纤维更粗,快肌纤维的形状也会更加硕大。
——很可惜的是,肌肉中的快慢肌纤维比例由基因决定,无法通过训练改变。所以如果肌肉中的快肌纤维比例较高,腿部肌肉往往会看起来比较壮硕饱满,而如果慢肌纤维的比例偏高,腿部肌肉就会修长很多。
我们对比慢跑选手和长跑选手的腿型也能看出,他们在腿部肌肉上的明显差别:
所以,
为了短距离跑得更快,经常进行冲刺和腿部力量等无氧训练,肌肉中的快肌得到充分刺激后,腿部肌肉就更容易发达粗壮。
而强度较低的有氧慢跑,则会较高比例的消耗脂肪,降低皮脂率,也就是上面说到的第4点。
这里的燃脂并不是说有氧慢跑的燃脂效率有多高,而是指在慢跑过程中,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会以较大比例的燃烧脂肪,即有氧供能方式来提供。这样全身都在均匀的消耗脂肪,腿部的脂肪也会得到一定的减少。皮脂率降低后,原本被脂肪包裹的腿部也就自然露出了它更为纤瘦的一面。
这个燃脂瘦腿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慢慢发生作用,养成运动习惯后,小腿的肌肉通常也会变得更加有弹性,整个人看起来会更有力量感,腿型也会比原本的“肉嘟嘟”看起来有型很多。
跑步之于肌肉最大的效果,是降低皮脂率,让肌肉展现出它原本的面目(形状)。但很多人都会夸大运动对肌肉的效果,关于跑步和肌肉,有两个孪生问题经久不衰,
——跑步会粗腿吗?
——跑步会掉肌肉吗?
实际上,想要靠跑步增肌和因为跑步掉肌肉,都是非常难实现的事。太多人把全身体脂率的变化,或者水肿等情况,去总结为运动带来的身体局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