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放上乳酸阈配速的强度衡量方法:
【针刺测血法】
合计6组、每组5分钟的强度跑,每组的配速逐渐增加至体感明显疲惫,组间休息1分钟,进行指尖针刺提取血液,分析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最终确定乳酸阈值配速,和对应的心率、功率等数值;
【心率测算法】
以最大心率的82%~91%,或储备心率的77%~88%跑步。执行乳酸阈配速时尽量保持匀速;
【成绩推算法】
马拉松跑者完成15公里~半马距离的比赛配速,或接近于全力匀速跑上一个小时的配速。
初阶or尚未完成马拉松的跑者,乳酸阈值配速则会接近于全力跑10~15公里时的配速。
【体感预估法】
以相对艰苦但不至于明显疲惫的配速进行跑步,呼吸也从有氧慢跑时的鼻子腹式深度呼吸,变为口鼻共同作用、且频率明显加快。你会感觉肌肉虽然有点压力,但能持续跑上很长一段时间。
因体感有极强的欺骗性,因而不推荐该方法。
简单来讲,乳酸阈值(lactate threshold)配速的强度,正好让乳酸在血液里开始堆积。这个时候乳酸堆积起来的速度与身体移走乳酸质的速度趋近于平衡,在这一配速下跑步,身体会稍感艰苦、但不是明显的疲惫,能感觉到全身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有一定的压力,不过不至于迈不开腿,呼吸也会从有氧慢跑的主要以鼻呼吸、慢慢过度到鼻口同时进行,且呼吸的速率也会更高些。
在跑步训练中,乳酸阈值配速通常被称为节奏跑(tempo run),或者更有针对性的乳酸阈值间歇跑(LT intervals)和巡航间歇跑(Curise intervals)。此时对应的心率范围大约是最大心率的82%~91%,或储备心率的77%~88%。
基本上乳酸阈值配速被要求至少以该配速进行20分钟。所以比较常见的训练,会是先进行3-5公里(≈20分钟)热身慢跑,而后进行6~11公里的乳酸阈值配速跑,最后再安排10~15分钟的冷身慢跑。
这样的训练会为提高乳酸阈值提供明显的刺激,进而提升你的跑步成绩(相同配速跑上更远or以更快的配速完成某个距离)。
职业选手的乳酸阈值配速测试非常繁琐,往往需要借助生物实验室,在逐渐加速的绕圈跑后每隔几分钟指尖扎针来分析血液里的乳酸浓度,显然绝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无法参与这样的测试。比较简单的方法,一个是以上述的心率来确定,另一个则是通过当下的跑步水准去倒推。
比如进阶的长跑爱好者,其乳酸阈值配速会接近15公里~半马距离的比赛配速,或者接近于全力匀速跑上一个小时的配速。比较慢的跑者,乳酸阈值配速则会接近于全力跑10~15公里时的配速。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阈值配速在体感上一定是“艰苦但不痛苦”的,提高乳酸阈值的最佳方法也要求你在当前乳酸阈值配速下进行即可,千万不能太快。
另外,乳酸阈值配速最常见持续时间在20~40分钟,至多不超过70分钟,外加前后合计约30分钟的慢跑,合计总训练时长在60~90分钟较为常见。
绝大多数跑者,日常训练中进行节奏跑就可以满足需要。即进行匀速的不间断跑步。而乳酸阈值间歇跑和巡航间歇跑会更适合目标较短距离的比赛准备(如五公里/十公里路跑),其强度和配速也会稍高一些。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很多跑者对乳酸存在误区,认为是乳酸在体内大量堆积才导致自己“跑不动”,乳酸是阻碍运动的坏东西。实际上乳酸为运动提供了很多关键物质,甚至能避免肌肉疲劳更早的出现。
进行乳酸阈值配速跑,提升乳酸门槛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身体分解乳酸的能力,同时这个强度的跑步,对呼吸效率(换气效率和输送氧的能力)、肌肉的刺激方面都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