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大号里,我们经常会看见文章末尾翻不到底的留言。而且,这些留言通常有质量、很走心。
大号这种高互动情况,常常会引发许多新媒体小编的艳羡。
留言是用户互动(“在看”、点选、留言、转发)中比较高级的一类。而往往,文章的留言区也能侧面反映出号儿的情况,这怎么看?听张老师怎么说!
什么时候会获得陌生用户的留言?
怎么激发用户留言?
有些留言看着很怪异,为什么?
我们必须先清楚,留言是什么?
最早出现新媒体或社交媒体的时候,留言是作者的一些观点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而共鸣可能是正向的,可能是继续讨论的,也可能是反向的,但大家会发现,KOL(意见领袖)类、观点类账号,是最容易引发留言的。
但现在,新媒体行业在被逐渐细分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
我们做一个企业的号儿,怎么去引发陌生用户的留言呢?
其实这时候,我们要切回到用户的主体上。举个例子,最近“柏燕谊”的《都挺好》大团圆结局:粉饰的太平,只会让创伤被道德、责任压抑(点击标题即可阅读)这篇文章,陌生用户在大篇大篇的写留言,这时候,作者切到的是什么?是用户自己的真实经历。
而且,留言的门槛,要比面对面发声来得简单的多。
留言的时候,用户只是显示一个微信名称,而有些人为了留言,甚至会暂时改变微信名。这时候,用户是很强烈地被切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或是观念场景。
原先是我们说别人的事,我们互相吐槽。但要想做一个企业号儿,一定要把文章做到用户的使用通感和使用产品的场景,能跟用户在他的生活场景、使用场景中形成共鸣,这点非常基础,而且非常关键。
陌生留言的出现,绝不跟你的粉丝数相关,但我们说,分母(粉丝数)越大,你获得留言的可能性越高,这只不过是概率学的关系,那么,它什么时候会出现?
是当这个人的价值观已经被你影响了,就会出现。
这里的价值观是什么?不是观念性的东西,而是使用一个东西也会产生价值观。
比如,一款面霜,只用香奈儿的,不用迪奥的。这两个品牌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但你就用这个,就不用那个,这也是一种价值观。换句话说,有很多人不相信企业是可以塑造用户价值观的,但我告诉你,企业是可以做到的。
任何一个场景,无论是使用场景、生活场景、消费场景、社交生活场景都有价值观的存在。但我们说,能够引发用户留言的,必定是运营者创造的价值观影响了用户,如果你影响了用户,那么这时候,你获得的不是留言,而是信任。
深层次的影响是用户的价值观。所以,也可以说粉丝越多,陌生留言出现的概率越高,这个概率是被影响价值观的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不仅局限于留言的可能性越高。
1)每篇文章都有固定的人留言
比如,云知团队就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留言、转发、在看客户们的文章。这是我们的企业精神,这也是为什么云知团队接客户,一个行业只接一至两个的原因。
2)留言内容长、用户较为固定
这种情况,可能在于运营者的线下熟人社交做的极为稳定。
换句话说,运营者可能是这个行业的翘楚,也可能运营者的家人是这个行业里非常值得尊敬的人,所以这些用户在号儿里留言,更多的是由于与相关运营者的社交关系。
3)一致称赞的无意义留言
需要花钱购买,水军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高级水”,还有一种是“普通水”,就是单纯的表情包。
4)留言和文章不相关
当一篇稿子激起了现在社会的某种流行情绪,比如仇富情绪、爱国情绪、吃瓜到底的娱乐情绪,这时候大家会发现,留言和文章其实不相关。
1)文章本身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说“无原创,不传播”的理由恰恰在此。原创内容质量高,激发用户评论,带动转发,传播就自然有了。
2)态度、观点不过于偏激,但立场非常鲜明
这点之前媒玩儿也有详细提过,新媒体运营第16问 | 观点类自媒体扩展选题: 为每个自己想喷的热点事件,赋予足够强悍的逻辑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3)开放性结尾
把文章最终结尾的选择权,交给用户处理,这时候,更容易激起用户的留言率。但也有人说,这会伤害留言率,因为用这几个选项,让用户点一下,可能他就不会留言了。
可反过来看,该留言的人,还是会留。而那些点击的人,本来就是不太会组织语言的:我特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你正好告诉我了,而这会增加这篇文章的互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