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传奇:中世纪爱的艺术

2023-05-20     飞地APP

原标题:玫瑰传奇:中世纪爱的艺术

《玫瑰传奇》并不是唯一一部试图将爱情作为一个独立主题来处理的作品。然而,相比其他涉及女性和婚姻的文本,它很有可能是最广为流传的。然而,在让·德·默恩奇特的续写中,放荡的唐突话与高水平的哲学思考并存。这一文本汇集了大量种类各异的重要知识、对古典哲学与文学遗产的援引、中世纪科学思想的碎片,以及世俗“常识”(bon sens)的元素。越轨之举和知识主导着这一混合物,将《玫瑰传奇》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文本,并且充分展现了让·德·默恩(Jean de Meun)这样的神职人员的学养。

“涵义”与警句:《玫瑰传奇》的教谕(节选)[法] 纳塔莉·科耶董子云、吕珊珊 译

传授爱的艺术

如果你们之中有人对爱的艺术一无所知,

那么希望他能读一读这首诗,通过反复阅读它,去爱。

——奥维德《爱的艺术》,第1—2行

从12世纪起,诸多“爱的艺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的灵感都或多或少地直接来自奥维德的《爱的艺术》 ( Ars amatoria ) ,作者因为这首精妙又风流的诗成了公认的爱情主题大师。那些关心文体的神职人员从中世纪开始时就用拉丁文阅读奥维德的诗歌了,之后,追求典雅爱情价值观的群体又通过翻译和注解了解到他的作品。奥维德的《爱的艺术》是一本收集了玩世不恭和轻佻建议的小册子,它给中世纪爱的艺术传达了一种观念,即爱情是一种攻城技巧 (art poliorcétique),它可以被传授,也可以被学习。《爱的艺术》有许多继承者:有“神父”安德烈 (André le Chapelain)所著的《论爱情》( De amore,约1186年),这本书将奥维德的《爱的艺术》与《爱药》 (Remedia amoris)融合成一部有关典雅爱情的论著,叫人千万小心女人;有被后世归于里夏尔·德·富尼瓦尔名下的《爱的诠释》( Commens d’amour,13世纪);还有《爱的钥匙》( Clef d’amors,约1280年),这本书通过“钥匙”这个暗喻,试图揭示爱情在何种程度上是权力和知识所角逐的对象。

纪尧姆·德·洛里斯 (Guillaume de Lorris)自开篇几行诗起就遵循了奥维德的传统(第37—38行):

Ce est li romanz de la rose,

Ou l’art d’amours est toute enclose.

这就是《玫瑰传奇》,

其中囊括了爱情的艺术。

Ce est li romanz de la rose,

Ou l’art d’amours est toute enclose.

这就是《玫瑰传奇》,

其中囊括了爱情的艺术。

这说明奥维德这部奠基之作的影响之深远。而索邦大学 (Sorbonne)的图书管理员加耶·德·桑萨勒 (Gayet de Sansale)也曾于1784年在法语24390号手抄本(14世纪上半叶初期)上留下了一句形容《玫瑰传奇》的注释:“奥维德《爱的艺术》极不完美的抄本”(见该手抄本第1页反面)。

《玫瑰传奇》的续写者让·德·默恩离开了典雅爱情这美妙的范畴,将纪尧姆·德·洛里斯的叙事锚定在现实中。与昔日奥维德所描述的一样,“友人”与“老妇”是两位世俗爱情的“幕僚” (éminence grise),他们一个针对男人,一个针对女人。他们给出的建议揭示了爱情的攻城略地在何种程度上依靠物质的细节、恰到好处的礼物与占据制高点的姿态。

“友人”成为了“嫉妒者” (Jaloux)的代言人,后者代表了一个因妻子越轨行为而妒火中烧的丈夫,他发表了许多臭名远扬的厌女言论(第9140行、9159—9160行):

Toutes se font hurtebillier

Toutes estes, serez ou fustes

De fait ou de voulenté, pustes !

每个女人都被压 [1 ]

每个女人,现在、未来或过去,

无论是出于现实或意愿,都是妓女!

[1] 原注:hurtebillier 一词意为“用尖端击打”,阿尔芒·施特鲁贝尔(《玫瑰传奇》的现代校勘者)将其翻译为 sauter。译注:该词于14世纪时就有了“交媾”的引申义。

Toutes se font hurtebillier

Toutes estes, serez ou fustes

De fait ou de voulenté, pustes !

每个女人都被压 [1 ]

每个女人,现在、未来或过去,

无论是出于现实或意愿,都是妓女!

[1] 原注:hurtebillier 一词意为“用尖端击打”,阿尔芒·施特鲁贝尔(《玫瑰传奇》的现代校勘者)将其翻译为 sauter。译注:该词于14世纪时就有了“交媾”的引申义。

“嫉妒者”的形象十分可鄙,然而作为被玩弄的丈夫却十分具有喜剧效果。他夸夸其谈,自怨自艾,将婚姻辱骂为一种使家庭变成地狱的“坏关系”( mals lien,第8837行)。“老妇”,这个十分容易被贿赂的、看守“温存”名誉的人,则提高嗓门回应了这一过激却司空见惯的男性言论。她颂扬女性的善变为天性,并对其大加赞赏(第13883—13892行):

Car Nature n’est pas si sote

Qu’ele fasse naistre Marote

Tout seulement pour Robichon

[…]

Ne Robichon pour Mariete

Ne pour Agnes ne pour Perrete.

Ainz nous a faiz, biau filz, n’en doutez,

Toutes pour touz et touz pour toutes,

Chascune pour chascun commune

Et chascun commun pour chascune...

因为“自然”并没有那么愚蠢,

不会只为了罗比雄而

创造玛洛特

……

创造罗比雄也不只是为了玛洛特,

更不只是为了阿涅丝或是佩雷特。

自然是这样创造我们的,亲爱

的孩子,别怀疑:

所有女人为所有男人而生,而

所有男人也为所有女人而生,

每个女人可以和任何男人在一起,

而每个男人也可以和任何女人

在一起……

Car Nature n’est pas si sote

Qu’ele fasse naistre Marote

Tout seulement pour Robichon

[…]

Ne Robichon pour Mariete

Ne pour Agnes ne pour Perrete.

Ainz nous a faiz, biau filz, n’en doutez,

Toutes pour touz et touz pour toutes,

Chascune pour chascun commune

Et chascun commun pour chascune...

因为“自然”并没有那么愚蠢,

不会只为了罗比雄而

创造玛洛特

……

创造罗比雄也不只是为了玛洛特,

更不只是为了阿涅丝或是佩雷特。

自然是这样创造我们的,亲爱

的孩子,别怀疑:

所有女人为所有男人而生,而

所有男人也为所有女人而生,

每个女人可以和任何男人在一起,

而每个男人也可以和任何女人

在一起……

纪尧姆·德·洛里斯笔下富有魅力的举止好像也变了。在《玫瑰传奇》的第二部分,充斥着的是怀疑与自制。

支持或反对女性,支持或反对婚姻[2]

[2] 原文为拉丁文“Pro et contra mulieres, pro et contra conubium”。

《玫瑰传奇》旁征博引,得益于此,它也成为许多其他作家写作的主题库。让·德·默恩逐字逐句地借用了“神父”安德烈《论爱情》中对爱的定义,借由“理智”之口说出爱是一种“思想疾病”。“老妇”对固定亲密关系的贬斥(第13883—13892行,见上文引用)可以在让·德·默恩的同时代人(约1290年)、某个名为马泰奥卢斯 (Matheolus)的作者撰写的《哀叹书》 ( Liber lamentationum ) 中找到形式特别相近的段落(尽管这的确是两个作者写的)。另一个文本之间相互渗透的例子是《婚姻的十五种快乐》 ( Quinze Joies du mariage ) ,这本写于15世纪初期的生动小册子完全从男性的角度来看待婚姻问题。这部作品并没有署名,其作者也许是教士,他通过戏仿《圣母的十五种快乐》 ( Quinze Joies de Notre-Dame ) ——一部歌颂圣母功德圆满的虔诚宗教著作,来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与其他反婚文本相比,《婚姻的十五种快乐》的出色之处在于其写实又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描写。人们常常强调它与《玫瑰传奇》的相似之处,尤其会用“捕鱼篓” (nasse)来暗喻婚姻状态,这个暗喻源自“老妇”的言论,同时也贯穿了《快乐》全文。下文的例子便是“第十二个快乐”的开头与结尾,它描述了一个屈服于妻子的丈夫的痛苦与耻辱:

一位丈夫,在年轻时如此来回地寻着,以至于找到了捕鱼篓的入口,婚姻的第十二种喜乐便降临到他的身上。他钻入内里,并觅到一位心仪的妻子。在某些情况下,也许与另一个女人相识会更有益于他,然而无论用这世上的什么来交换,他都不会同意。他认为自己福至运来,已是这世上最幸运之人。

……

现在,这个英勇之人已垂垂老矣,人们对他的欣赏也不再如前。……他被囚于捕鱼篓之中,为自己的过失哭泣,然而他再也无法从中逃脱。他会一直待在那里头,忍受痛苦,不断呻吟。……他的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他日复一日地衰亡,没完没了的悲伤压在他身上,最后,他在悲惨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婚姻的十五种快乐》,莫尼克·圣图奇[Monique Santucci]译介,巴黎,1983年,第111—114页。)

一位丈夫,在年轻时如此来回地寻着,以至于找到了捕鱼篓的入口,婚姻的第十二种喜乐便降临到他的身上。他钻入内里,并觅到一位心仪的妻子。在某些情况下,也许与另一个女人相识会更有益于他,然而无论用这世上的什么来交换,他都不会同意。他认为自己福至运来,已是这世上最幸运之人。

……

现在,这个英勇之人已垂垂老矣,人们对他的欣赏也不再如前。……他被囚于捕鱼篓之中,为自己的过失哭泣,然而他再也无法从中逃脱。他会一直待在那里头,忍受痛苦,不断呻吟。……他的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他日复一日地衰亡,没完没了的悲伤压在他身上,最后,他在悲惨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婚姻的十五种快乐》,莫尼克·圣图奇[Monique Santucci]译介,巴黎,1983年,第111—114页。)

菲利普·德·梅齐埃 (Philippe de Mézières)则正好相反。在《婚姻圣事的美德与已婚贵族女子的慰藉》( Le Livre de la vertu du sacrement de mariage et réconfort des dames mariées,1385—1389年)这部野心勃勃且充满浓厚宗教意味的作品中,他站在了基督教婚姻捍卫者的一方。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人一样,菲利普·德·梅齐埃承认自己对《玫瑰传奇》十分欣赏。当他重新唱起“嫉妒者”的诗句时,所有人都注意到,他并没有步韵前人之诗,而是对一种被升华到智慧高度、在《传奇》中随处可见的普遍性厌女主义进行了反驳:

“每个女人,现在、未来或过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他(“嫉妒者”)所说的是谎言。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许许多多步入婚姻的贵族女子,她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维护她们婚姻的纯洁,而许多处女、寡妇与少女,都将纯洁而美丽地来到上帝面前。

(法国国家图书馆,法语1175号手抄本,第103页,让·B·威廉姆森 Joan B. Williamson]校勘,华盛顿特区,1993年。)

“每个女人,现在、未来或过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他(“嫉妒者”)所说的是谎言。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许许多多步入婚姻的贵族女子,她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维护她们婚姻的纯洁,而许多处女、寡妇与少女,都将纯洁而美丽地来到上帝面前。

(法国国家图书馆,法语1175号手抄本,第103页,让·B·威廉姆森 Joan B. Williamson]校勘,华盛顿特区,1993年。)

菲利普·德·梅齐埃,《婚姻圣事的美德与已婚贵族女子的慰藉》,法国国家图书馆,法语1175号手抄本,第1页(巴黎,14世纪下半叶末期)

在《玫瑰传奇》中,让·德·默恩并没有列举所有可能发生的爱情场景。他漏掉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在大约1385—1389年间,菲利普·德·梅齐埃写就了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试图为基督教婚姻辩护,同时也为伴侣之间可能发生的痛苦提供了解药。在这幅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对跪着的夫妇,一位神父正在祝福他们的结合。字母“YHS”(意为耶稣)占据了画面,与旁边“好人耶稣以婚姻之事为这两位伴侣同时祝圣”(Bon Jhesu sainctefie ces deux conjoins ensamble par sacrement de mariage)的题词一同提醒着读者,婚姻首先是一件圣事,而人间之爱是神之爱的一种延伸。

就算是在15世纪,毁誉参半的《玫瑰传奇》仍然以寓言小说的形式展现了爱情及其蕴含的欢乐、潜在的危险与痛苦。在1457年,勒内·德·安茹 (René d’Anjou) 在《被爱攫取的心》 ( Le Livre du cuer d’amours espris ) 一书中描绘了一个富有寓意的梦境,讲述了“心” (Cuer)这个骑士以及他所爱的贵族女子“垂怜” (Mercy)的冒险故事:寻觅亲吻、美人被囚禁、来自“危险”的威胁以及遭遇一些“攻讦者” (mesdisans)……《玫瑰传奇》与《心》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了,只是在《心》一书中,可怜的骑士与他的美人分离,在收容悲惨爱人们的“医院”中度过了余生。

差不多是在同一年代,马丁·勒弗朗 (Martin Le Franc)为《玫瑰传奇》撰写了一篇寓言长诗,作为对《玫瑰传奇》有理有据的回应。他将这部《贵族女子的卫士》 ( Le Champion des dames ) 献给了当时最为显赫的领主——勃艮第公爵菲利普 (duc Philippe de Bourgogne)。在这本书中,主角“高贵之愿” (Franc Vouloir)面对其敌人“恶口”派来的五个老练的手下,捍卫了女性的荣誉:

Car on n'en trouveroit pas ung

Qui de bien aimer soit malade

Et qui ne ressemble Meun

Clopinel le ribault commun

Qui voulut la rose pillier

Et en amours ne print aulcuns

Plaisir que de hurtebillier.

因为从来不会有人

会因好好去爱而患病,

也不会有人像让·克洛皮内尔 [3 ]

这个流氓一样,

想采撷玫瑰,

在爱情中,

他无视其他所有的快乐,只想着交媾。

[3] 即让·德·默恩。

Car on n'en trouveroit pas ung

Qui de bien aimer soit malade

Et qui ne ressemble Meun

Clopinel le ribault commun

Qui voulut la rose pillier

Et en amours ne print aulcuns

Plaisir que de hurtebillier.

因为从来不会有人

会因好好去爱而患病,

也不会有人像让·克洛皮内尔 [3 ]

这个流氓一样,

想采撷玫瑰,

在爱情中,

他无视其他所有的快乐,只想着交媾。

[3] 即让·德·默恩。

在与“恶口”手下的唇枪舌剑结束之时,一尊维纳斯的雕像活了过来。她宣布,贵族女子的卫士——“高贵之愿”——获胜并歼灭了蔑视女性荣誉的敌人。

马丁·勒弗朗,《贵族女子的卫士》,法国国家图书馆,阿瑟纳尔图书馆,馆藏FOL-BL-786号,第8页反面(m册)

《贵族女子的卫士》主要表现的是“高贵之愿”和五个与爱情为敌的辩论者——“武断”(Brief Conseil)、“恶意”(Vilain Penser)、“轻信”(Trop Cuidier)、“迟钝”(Lourt Entendement)和“道貌岸然”——之间的唇枪舌剑。图中,“高贵之愿”像导师一样坐在讲道台上,公开对让·德·默恩进行挑战,并有理有据地以诸多历史上或神话中的贞洁女性为例进行辩护。

选自《玫瑰传奇:中世纪爱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民说,2023.1

/点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纳塔莉·科耶(Nathalie Coilly),法国古文字学者、档案研究者,法国国家图书馆珍本部摇篮本主管。

|译者简介:董子云,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根特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法国中世纪史,有相关论文及译作若干。

|译者简介:吕珊珊,中世纪法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

题图:《玫瑰传奇》,法国国家图书馆,法语19153号手抄本,第22页反面(安茹,约1460年)

排版:阿飞

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个人信息

想象中世纪:从身体出发,思考自我与时代

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

西班牙断章:疯女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d1fed514028508d337351704136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