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貓咪與人類的相處並不全是自我馴化,人類選育占了主要地位

2023-10-06     汽車分享事

原標題:闢謠:貓咪與人類的相處並不全是自我馴化,人類選育占了主要地位

在談到貓咪和狗狗之間有什麼不同的時候,經常能看見有人這麼說:狗狗是由人類從狼馴化而來,從頭到尾都是人類馴化和繁育出來的;而喵星人則是主動靠近人類,二者是互惠互利的關係,現如今跟人類關係這麼好其實是自我馴化。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是從貓咪敏感、謹慎和以自身為重的性格這個角度來說的。

但是縱觀貓咪被馴化和飼養的歷史,這種說法就顯得不是那麼準確了,至少在動物分類學這個科學並較為嚴謹的學術方面上,所有家貓都是從野貓被人工馴化繁育後分離出來的獨立種。

在2007年以前,家貓的拉丁學名有著不同版本,2007年,家貓被定為野生斑貓(野貓)的一個亞種,學名是Felis silvestris catus。物種學名只能用拉丁文表示,其中第一個詞是屬名,第二個詞是種加名,表示家貓的物種是斑貓;而最後一個詞則是亞種名,表示家貓是斑貓這個物種的一個亞種。

家貓屬於斑貓的馴化型亞種這個觀點持續到2017年。這一年IUCN(國際自然聯盟)接受了ICZN(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的提案,將家貓這一亞種升格為種。

也就是說從2017年起,家貓就不再是野生斑貓的亞種了,而是成為了一個單獨的種,拉丁學名定為Felis catus,二名法,不再有第三個亞種詞。

這些學術方面的東西可能離我們比較遠,但是我想表達的是,一種以前不存在,而是被人工馴化後才出現的物種,現如今卻成為了一個獨立物種,這足以說明在遺傳學和系統發育學上,家貓是實打實經過人工馴化繁育來的,並且已經成為了獨立的正式物種。

要知道狗狗目前都還不是獨立物種,仍然是灰狼的馴養型亞種(學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呢。

經過遺傳學研究與基因測序,與家貓親緣關係最近的是野貓(又叫斑貓)的北非亞種,目前也升格為了獨立種:非洲野貓Felis lybica。

野貓之前有許多亞種,非洲野貓是跟家貓最接近的,所以學術界一般認為現在家貓的祖先是非洲野貓,最早可能是在近東地區被人類馴化,時間大概是公元前七千五百年左右,也就是距今將近一萬年前。

那個時期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近東地區的人類正處於大量耕種的階段,根據現階段的化石與文化研究等證據,推測那個時候人類馴化野貓就是為了保護農作物不被齧齒動物禍害,這也符合貓咪一直以來被養在農村地區所專注的工作內容——抓老鼠。

根據研究與推測,最早野貓是追蹤著它們的主食之一齧齒動物的腳步,來到了人類文明區域。

人們最早發現野貓的領地擴展到了自己的生活區,但是並沒帶來什麼危害,反而使禍害農作物的齧齒動物數量下降,於是開始投喂這些野貓試圖留下它們,野貓發現自己不愁吃喝,就在人類居住區域停留下來,一代代生活下去,並且跟人類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在人類開始投喂和有意識飼養野貓後,貓咪有相當一部分被轉移到了室內開始接受馴化和飼養,因為不光種在地上的莊稼會吸引老鼠,室內糧倉和不種地的人家裡同樣也會有老鼠。既然貓咪抓老鼠很厲害,那就帶去室內抓老鼠吧,畢竟室內是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於是那些不種莊稼的人家也開始飼養貓咪,並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對貓咪進行某些特徵的定向選育,持續很長時間後才形成了現如今相貌花色各不相同的眾多寵物貓品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a46d61340305209c9cccfa4f36562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