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進腦卒中中心建設與發展,12月17日,「第一期多學科協作臨床討論會」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一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以「兩例基底動脈取栓術病例討論暨腦卒中綠色通道建設多學科討論會」為主要內容,院長項耀鈞、副院長潘耀良、郭俊艷,以及卒中涉及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科、影像科、超聲科、檢驗科及重症監護病房等共計2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副院長周克祥主持。
討論會現場
案例彙報,深剖問題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劉春醫生首先彙報了「兩例基底動脈閉塞取栓治療的案例」,就患者病史、診療過程、病例疑難點、技術要點、術後處理及治療效果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80%的卒中為缺血性卒中,而其中20%的缺血性卒中發生於椎基底動脈系統,並對基底動脈閉塞的臨床分類、需要做的各項檢查及相關治療方法進行了概述。
劉春醫生彙報案例
張琪主任表示,基底動脈閉塞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可高達80%以上,而我們醫生一定要盡全力幫助患者治療,這樣會很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隨後,他針對上述兩例患者在急診腦卒中綠色通道救治過程中存在的經驗和問題,及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強調在對患者進行救治時,首先要建立靜脈通道,確保患者靜脈溶栓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在對患者進行影像檢查時,最好先進行CT檢查,以排除其出血的可能;建立規範完善的腦卒中綠色通道診療流程,各科室尤其是急診科、影像科及卒中中心主任、醫生要嚴格按照診療流程操作,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張琪主任深入剖析問題
熱烈討論,達成共識
進入討論環節,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孫曉江主任、李振並主任,神經外科專家侯增欣主任、潘仁龍主任,影像科孫海輝主任及急診科護士長廖偉芳等先後發言,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專家們從各自的角度,對上述兩例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檢查、治療過程及腦卒中綠色通道建設等方面,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專家們普遍認為,腦卒中死亡率很高,時間就是大腦,就是生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患者的救治。醫院要不斷優化腦卒中救治流程和體系;加強急診科醫護人員腦卒中技術知識培訓;各科室要密切合作,嚴把腦卒中「時間窗」,做到早期識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及時、高效的治療,這是對患者最大的保護。
大家展開熱烈討論
總結經驗,優化流程
隨後,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周克祥副院長做總結。他指出要加強急診科醫護人員對卒中患者的分診能力,不能漏診一例腦卒中患者;急診科的護士一定要第一時間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保障患者救治的及時性;要建立腦卒中患者救治的特定診治流程,為患者的及時救治,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
周克祥副院長做總結
會議最後,院長項耀鈞講到,通過對腦卒中典型病例的回顧,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優化腦卒中救治流程,提高全院醫護人員對腦卒中救治的認識和重視。因為腦卒中患者不僅來自急診科、門診,還有一部分來自我們的病房,因此要加強對全院醫護人員關於腦卒中的宣教工作。
院長項耀鈞發言
同時,要加強醫院腦卒中的整個醫療構架及救治流程的優化、完善建設,並落實為明確的文字內容;腦卒中患者的生命是以秒來計算的,各科室一定要把嚴把「時間關口」,力爭將每一個關口控制在最短時間內。腦卒中中心建設是醫院長期並重點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盡全院之力更好地推進腦卒中防治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