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腿就如同人體的「承重牆」,少有人知道,一個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兩條腿上;人的一生中70%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都要由它完成;人體最大、最結實的關節和骨頭也在其中。
人年輕時,大腿骨可以支撐起一輛小轎車的重量(2噸);膝蓋則承受著9倍於體重的壓力;腿部肌肉也要經常與地球重力進行博弈保持緊張狀態。所以說,堅實的骨骼、強壯的肌肉,靈活的關節形成了一個「鐵三角」來承受人體最主要的重量。
雙腿還是身體的交通樞紐。兩腿有人體50%的神經、流淌著50%的血液,是連接人體的大循環組織。
中醫學認為: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到才能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特別是心臟和消化系統。可以說,腿部肌肉強健的人必然有一顆強有力的心臟。
由此,美國科學家認為,從走路便可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如果一個70歲~79歲的老人一次可步行400多米,就說明其健康情況至少能讓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離越長,速度越快,走得越輕鬆,那麼他的壽命就越長。
如果把身體比作一台「機器」,「腿」就是提供機器動力的引擎
引擎不靈了,機器就會老化、運轉不良。人老後,不怕頭髮變白、皮膚鬆弛,怕就怕腿腳不靈便。
美國《預防醫學》期刊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總結出的長壽跡象中,「腿部肌肉有力」赫然在列;在日常生活中,長壽老人幾乎都是行走如風、步履穩健。
衰老從腿部開始
「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後,腿部和大腦間的指令的準確性和傳導速度開始下降,不像年輕時那麼默契。
美國老年醫學專家 Dr. Shako 表示,從20歲開始,如果不積極運動,每十年可能喪失5%的肌肉組織;同時,骨骼中有「鋼筋」Ca 鈣也會逐漸流失,人的骨關節,特別是髖關節和膝關節會出問題,比如,容易摔倒骨折。老人骨折容易導致骨頭壞死,長期臥床,繼而引發褥瘡、尿路結石等併發症,甚至誘發腦梗死;有15%的病人甚至會在骨折後一年內去世。
俗話說得好:要健康,管住嘴,邁開腿
目前,儘管逐漸復工,但是抗疫防疫工作依然不能鬆懈。少聚會,多宅家仍舊是最靠譜的防疫手段。
但是宅在家裡,如何邁開腿呢?如何在狹小的空間裡鍛鍊雙腿呢?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姚金榮結合多年實踐,獨創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鍛鍊雙腿肌肉的方法,不僅可在疫情時期管用,更可在今後不同年齡段的人都管用,請不妨一試。
1. 背部緊貼牆壁「蹲馬步」,每次20分鐘起。
2. 每天蹲馬步2~3次,每次20分鐘起,每天增加1分鐘,一周7天就是每天達到了每次27分鐘,進步飛快。
3. 老年人為防跌倒,可在臀部下放個板凳,實再累了就可以坐下歇歇,不怕一屁股坐地上了。
4. 墊腳尖,每天2~3次,每次50~100下,也是從50下起每天增加1下,一周就是57下/次。
5. 墊腳尖的時候,可以扶著扶手或桌椅。
這套動作簡單易學,但是,要長期堅持做下去就不簡單了,尤其是每天能堅持前進1小步,一年下來就是一大步。
其實,姚金榮主任在每天的上下班坐地鐵時就用此方法鍛鍊雙腿,有時候他在倚靠地鐵牆壁時蹲馬步,有的乘客還好奇地看著他怎麼這樣蹲馬步,他總是沖別人一笑了之。如今,年近7旬的姚主任雙腿練得肌肉健碩,走起路來也風風火火。
特別提醒
人到中年,腿會慢慢衰老,但是,養腿是一輩子的事情,從20歲開始,就要注意保護。特別是有車一族,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只有養好腿,才能阻止衰老提前到來,身體衰老與否就是身體健康與否,而身體免疫力的強弱跟身體健康成正比。
疫情實際上考驗著我們的毅力和免疫力。在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沒有誰是旁觀者,人人參與、齊心協力,勝利終將屬於人民。我們的努力再多一點,就能距離打贏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阻擊戰」之目標更近一些。
看著日曆上的日期,長時間宅家的我們或許滿眼都是四個大字:我要出去。但疫情暫未解除之時,為國而宅是我們普通人的抗疫職責。生活很難,但它始終在繼續。
儘可能地笑對生活是我們可以用來正面抵抗艱難的武器。疫情終將過去,生活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