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甚至傳染世界,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和損害。此次因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開始爆發初期(1月23日後),官媒報道稱,引發此次疫情的病源或中間宿主,先後指向了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統上認為安全的野生動物,也可能帶來新的致病風險。
【註:根據最新官媒報道,中科院研究93例新冠肺炎病例基因序列表明,此次疫情源頭不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但是源頭仍指向疫區。】
早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先後下發緊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間實施最嚴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月24日上午在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提請審議。
央視報道:禁食野生動物
當今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
1月27日鳳凰網公布的由中科院院士許智宏、方精雲等人聯合簽名,呼籲改變以往「保護野生動物就是為了利用」的狹隘觀念,呼籲野生動物主管及執法部門以及市場監管部門,及時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公共安全,尤其是公共健康,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
由19名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學者聯名簽字倡議:《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利用的具體建議》
來自國家疾控部門和專業研究者的初步信息都表明,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和2003年SARS疫情一樣指向了野生動物貿易市場。
專家們在聯名建議中指出,科學研究表明,近些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例如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 禽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等等,都和動物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當今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
這些病毒本來存在於自然界,野生動物宿主並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於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危及公共衛生安全。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動,使得流行病爆發的幾率大大增加。
專家們表示,控制甚至杜絕野生動物的食用和相關貿易,已經不僅僅是生態保護的需要,而且對公共健康的風險控制意義重大。
2月10日,《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工業革命後,由於人類社會對野生動物資源的過度索取和對野生動物生境的不當干預,出現了區域和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現代國家紛紛出台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並共同簽訂動物保護方面的國際條約。其中,禁止食用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成為國際通例。
濫食野生動物不僅導致傳染病還感染寄生蟲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吃野生動物吃出問題,濫食野生動物不僅導致傳染病還感染寄生蟲,這些年來此類新聞報道不勝枚舉,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就曾遇到這樣的病例。
24歲小伙腦中取出十餘個活蟲
24歲的小晨(化名)七年前被診斷為腦部「膠質瘤」,他奔波濟南、北京等地三甲醫院治療無果。病情時好時壞,並多次癲癇發作,讓他飽受折磨,他的未婚妻也因此打掉孩子離他而去。一家人為了他治病已花光了積蓄,小晨也曾因此絕望過,欲輕生。最終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被確診為寄生蟲感染,小晨為此被耽誤了七年。
「由於這個病屬於罕見病,很多醫院都避開了化驗環節,直接通過片子就給診斷為膠質瘤。」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表示,他們當時看到片子上的陰影,也是感到可怕,如果說那是瘤的話,這麼多年下來,肯定早都擴散了。他們對比了前後幾次片子,發現小晨腦部病灶竟然在移動,儘管專家會診的結果有三個,但把握性較大的是小晨腦部有寄生蟲,而最有可能是「曼氏裂頭蚴」。
為了能更準確地把握病情,醫生決定提取小晨大腦內的血清抗體進行檢驗。1天後,檢驗結果出來了,那個巨大的陰影就是曼氏裂頭蚴。小晨開始接受為期一周的治療,當天就取出了十餘個綠豆大小的透明顆粒物質,經檢驗,正是裂頭蚴的幼蟲。
曼氏裂頭蚴病是我國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蟲病之一
曼氏裂頭蚴是最常見於青蛙、蛇等野生動物體內的寄生蟲。當人進食未煮開、含蟲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繼續尋找宿主發育後即為裂頭蚴)的野味後,蟲卵被進食者的腸壁吸附,然後通過血液循環,「安家落戶」至眼睛、口腔、頜面部、腦組織、內臟等,原尾蚴也可穿過腸壁入腹腔,移行到其他部位。裂頭蚴一旦進入人腦,不僅代謝的產物會對大腦帶來損害,更可怕的是隨著它不停遊走,會對大腦帶來不可修復的破壞。
豬肉絛蟲等其他寄生蟲也會以囊蟲或卵的形態進入血管,從而有可能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內生存。腦寄生蟲病的臨床表現酷似腦瘤,可造成陣發性頭痛、噴射狀嘔吐、癲癇、癱瘓甚至昏迷,而癲癇是最為常見的症狀。
專家提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蛙、蛇、雞、豬、馬肉,不喝不潔凈的水。此外,南方農村歷來有用青蛙肉槌爛生敷貼在皮膚傷口患處,以治療局部潰瘍等疾病的習俗,還有生吞蛇膽、生飲蛇血,這些都是感染裂頭蚴的主要方式。
野生動物並不具備更高營養價值
野生動物的肉類與養殖的確實有差異,但哪種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進食者主觀感受的影響,不能說哪種更好。而且,口感也不決定營養價值。就算偏好野生動物的口感,不在乎營養價值,野生動物帶來的健康風險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
從營養角度看,野生動物並不具備更高價值,食用未經檢疫的野味還可能有害健康。
【註:以下用擬人化來解讀】
蝙蝠
我就是這次事件的導火索——蝙蝠。但是這次可不怪我哦,是人類不了解我就要吃我,但是他們不知道,我身上能攜帶超過100多種病毒,是真正的高致病性病毒「蓄水池」!其中包括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冠狀病毒,這些都是最早在蝙蝠體內發現。
我作為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也讓很多野生動物成為了病毒的中間宿主。
所以不要吃我啦!
野兔
別看我長得可愛,其實我身上攜帶眾多體內寄生蟲,包括弓形蟲、腦炎原蟲、肝毛細線蟲、肝片吸蟲、日本血吸蟲、囊尾蚴、連續多頭蚴等,可損傷腸道肝臟等身體器官。
不僅如此,我體外攜帶多種蜱蟲種類,可傳播回歸熱、Q熱和出血熱。
所以不要吃我啦!
刺蝟
我是刺蝟,除了我背上的刺外,我其實還攜帶眾多體內寄生蟲,包括裂頭蚴、芽囊原蟲等,可嚴重損傷眼睛、皮下組織、大腦、腸道等器官。
和野兔一樣,我體外攜帶多種蜱蟲種類,可傳播傳播回歸熱、Q熱和出血熱。
所以不要吃我啦!
穿山甲
我是穿山甲,我的肉和甲片並沒有滋補和藥用價值!
不僅如此,我身上攜帶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弓形蟲、肺吸蟲、絛蟲、旋毛蟲等,可損傷腸胃並引發心肌炎、肺炎、肝炎等併發症。
我身上也有不少蜱蟲!
另外,我是白蟻的天敵,我成年後可以保證方圓300畝的天地里白蟻無處躲藏,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所以不要吃我啦!
野生蛇
我是野生蛇,我不僅有毒,我還攜帶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舌形蟲、曼氏迭宮絛蟲、隱孢子蟲、顎口線蟲、廣州管圓線蟲、線中殖孔絛蟲等,且均為人畜共患型寄生蟲,感染可致腹膜炎、敗血症、心包炎、虹膜炎等,損害多個臟器,危及性命。
所以不要吃我啦!
果子狸
我是果子狸,我易成為SARS病毒等多種病毒傳播的中間宿主。
我身上還攜帶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旋毛蟲、斯氏狸殖吸蟲等,可損傷肺部及中樞神經。
我也攜帶狂犬病病毒。
所以不要吃我啦!
希望我們引以為戒,抵制野味,放無辜的動物們一條生路,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帶給我們的是警示,更是思考。「舌尖上的中國」可以沒有野味,自然界卻不能沒有這些可愛的小夥伴。飛鳥翔集、走獸奔跑、游魚戲水,是它們的幸福;與千姿百態的生物共享陽光雨露,是我們的幸福。世界是萬物的,他們的存在是一種美好……經歷過痛苦的人們更該明白,保護、善待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來源:人民日報、廣州日報、新華社、澎湃新聞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QZJmnABgx9BqZZI7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