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癲癇易發作,這幾點要注意!

2019-11-29     藍十字腦科醫院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深深影響著人們的作息和生活。對癲癇患者來說,四季的變化更與他們的病情息息相關。

入冬以來,天氣逐漸變冷,也是癲癇的易發期。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忠旭教授提醒,冬季的氣溫較低,室內室外溫差較大,再加上癲癇患者情緒易激動、精神壓力大,以及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飲食不平衡、生活不規律、光及其他形式的刺激、感覺因素、飲酒、擅自停藥等都容易誘發癲癇。

《中華神經科雜誌》發表的《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調查》一文中指出,病程長的癲癇患者更易受天氣變化(特指氣溫的驟然升降)影響,誘發癲癇發作。在該研究中,天氣變化是僅次於情感應激、睡眠紊亂、疲勞、漏服藥物的癲癇常見誘因。

冬季天氣變冷,是癲癇易發期

進入冬季為什麼癲癇更容易發作?

  1. 入冬後,天氣寒冷,人們的抵抗力會普遍下降,加之氣溫的急劇變化,如果不能及時注意增添衣物防寒保暖,癲癇患者便可能會一時間難以適應,導致受涼、發熱從而增加誘發癲癇疾病的發作可能。
  2. 進入冬季,有些人會去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來取暖,比如火鍋就是人們冬季非常喜歡的食物之一,咖啡、酒也是餐桌是必備的食物,這些被人們追捧的食物卻是癲癇患者的剋星,如果癲癇患者不注意這方面的飲食,便有可能導致癲癇發作。此外,寒冷的冬天會使人們的食量大增,而癲癇患者切勿吃得過飽,過飢過飽都有可能誘發癲癇。
  3.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更願意呆在舒服的室內,室外活動就會相對減少,缺乏鍛鍊,抵抗力減弱,這對於癲癇患者也是不利的。
  4. 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屋內到屋外較大的溫差易導致患者不適應,對患兒而言也是一種刺激。

因此,進入冬季,癲癇患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保健。

天冷感冒發燒等增加癲癇發病風險

冬季癲癇易發 要做好防範

一、及時留意天氣變化,注意增減衣物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身體患有某種急性病或感染是引起癲癇發作的常見誘因,比如:感冒、肺炎、鼻竇炎往往可誘發癲癇發作。天氣變化時做好保暖工作,預防感冒等感染疾病的發生。
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高,從屋內外出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頭部、頸部保暖措施要加強,避免溫差較大導致過度刺激引發癲癇發作。

癲癇患者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二、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喝帶有刺激性的飲品,尤其要注意酒、咖啡、濃茶等。酒精本身具有興奮性,可誘發癲癇發作,同時酒精攝入也會影響癲癇藥物的吸收,影響癲癇的控制,癲癇患者因做到儘量不飲酒。

三、保持良好睡眠 。睡眠缺乏容易引起癲癇發作,有些甚至會使癲癇惡化,比如癲癇發作強度和持續時間增加。癲癇患者須做到生活規律,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勞。

癲癇患者要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四、保持心情愉悅。擔心、恐懼、沮喪及憤怒均有可能會導致癲癇發作,有時候不良情緒是誘導癲癇發作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開朗,避免不良情緒的過度累積。癲癇患者的家人,也應該多關愛患者,多一點關心和忍耐,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癲癇的發作。

五、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機體免疫力,但儘量避免下雨、下雪天外出,防止因其他偶發性因素誘發癲癇發作。

六、減少強光刺激:電腦遊戲或電視播放不同顏色快速閃爍或交替的畫面、強烈的閃光燈均有可能導致癲癇發作,據報道,日本動畫片《口袋妖怪》因頻繁閃爍不同顏色的動畫,在播出時曾誘發700人癲癇發作。癲癇患者須做到避免長時間看電視、打遊戲機、玩手機等,不去KTV等有強烈閃光燈的場所,不看頻繁閃爍的螢幕。

癲癇患者要避免長時間玩遊戲、玩手機

楊忠旭教授表示,冬季是癲癇患者發作高峰期之一,患者和家屬要有意識地做好預防工作,注意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適當添加衣物,注意合理膳食、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態儘可能避免癲癇發作。當然對於癲癇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治療,提醒廣大癲癇患者要及時接受正規治療,早日控制疾病。

癲癇患者需要長期吃藥控制病情。據中國衛生部及抗癲癇協會統計數據顯示,0~14歲兒童癲癇發病率為151/10萬,患病率為3.45‰,經過各種抗癲癇藥物治療,雖70%~80%患者可治癒,仍有20%~30%患者發作得不到控制,成為難治性癲癇,需要尋求其他治療手段。

難治性癲癇應儘早進行外科手術干預

難治性癲癇通常指無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變,但病程時間長,經2年以上正規抗癲癇治療,試用主要抗癲癇藥單獨或合用,達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劑量,血藥濃度達到有效範圍,仍不能控制發作,且影響日常生活,方可確定為難治性癲癇。通常認為每月≥4次癲癇發作為未能有效控制。

反覆的癲癇發作會損傷患兒神經系統

楊忠旭教授指出,針對「難治性癲癇患者」,單純藥物治療很難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反覆的癲癇發作和無望的藥物治療均能抑制、甚至阻礙大腦皮質的發育,損傷兒童的神經系統,儘早的外科手術干預可以減少甚至終止發作,為未成熟的兒童大腦爭取到寶貴的發育時間。並且小兒癲癇外科手術的效果往往優於成人,利用大腦尚存的可塑性,可使神經組織有較多機會形成代償,以求大腦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

綜合多種檢查,最終確定患者癲癇病灶

13歲的玲玲活潑可愛,但是患癲癇8年余,發作時進行性動作停止伴意識喪失及肢體抽搐,長期吃藥效果不佳,發作頻率從最初的一月一次到一月數次逐漸加重以至影響學習。

楊忠旭教授在為患者手術

經過系列檢查,玲玲被確診為難治性癲癇,系統內科藥物治療不佳,影像學、24小時長程視頻腦電監測並結合患者臨床病史最終定位致癲灶,手術指征明確,未見明顯手術禁忌。在徵得家屬同意後,楊忠旭教授在助手杜立功協助下以及崔麗華主任腦電監測輔助下成功為患者進行了手術。目前玲玲已康復出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zyDym4BMH2_cNUgmV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