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垮跑者的8個壞習慣,最可怕的是這個……

2020-08-18     跑步學院

原標題:擊垮跑者的8個壞習慣,最可怕的是這個……

優秀的跑者各有各的優秀,而大多數跑者之所以時有困惑、進步太慢,恰恰是因為有諸多類似的壞習慣。

這些壞習慣默默阻礙你成為更好的跑者,難以享受跑步的樂趣。

好習慣的功用是慢慢累積的,而壞習慣的破壞性,卻是加速的。今天,和大家說說8個被大多數跑者忽視的壞習慣,看看你是否陷在坑裡!

以為跑了步就可以在夜晚大吃大喝

有著長期跑步習慣的人大多有很好的身材,標準的體重,這是跑步帶給人的獎賞,但也有不少跑者並不注意晚上的飲食,以為大吃大喝也無妨。還有一部分人因為白天工作繁忙,到了吃飯這裡只能隨便應付了事;晚上終於有了點空,跑完步,路過夜宵攤子,就不受控制的放肆自己了。

有這些壞習慣的人,還會安慰自己:你看,我體重沒變呀~

真相是:夜晚進食會加重腸胃和腎臟負擔,即使體重變化不大,長期下去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好處。

>>>> 建立新習慣

你愛大吃大喝,是因為用吃東西這種方式犒賞自己的感覺太美好了。辛苦訓練+放肆吃喝,已經形成了習慣性循環。有沒有另外一種犒賞方式,既能獎勵自己,讓自己開心,同時又不會讓身體負擔太多呢?

你知道嗎,一個有趣的研究表明:吃少量零食和吃大量零食,體驗到的快樂差不多。 所以如果你想改善晚上大吃的習慣,記住以下幾點: · 晚飯儘量在睡前4小時吃 · 選擇堅果、蘋果、奶酪這類健康小零食 · 長跑過程中注意補給,緩解跑後飢餓感 · 賽後恢復餐,少吃+早吃

食用過量碳水化合物

其實這條不僅適用於跑者,也適用於所有人。我們常常在飲食中食用過多的碳水化物,但問題是,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帶來的快感,常會讓你忘記適度,忽略水果、蔬菜的重要性。 >>>> 如何建立新習慣

吃飯的時候,不必一下子戒掉碳水化合物——你只需要每次把要吃的水果、蔬菜和其他高纖維素的食物量控制到和碳水化合物相當,就可以在不犧牲快感的同時,慢慢改善舊習慣。

這樣做的結果是,你會感覺很快就吃飽了,也再吃不下低熱量、高營養的其他澱粉類食物了。

訓練強度越高,越想大吃一番

你只是進行了一次高強度訓練,就覺得已經到了可以肆意吃漢堡、薯條和冰激凌的時候了?

康奈爾大學的食品和商標實驗室主管布萊恩汪辛克博士的研究表明,99%認為自己訓練強度大的人,都趨向於吃的更多。

這樣做的後果通常是攝入過量,不光長肉,還會對身體腸胃造成各種負擔。 不要壓抑自己想吃東西的想法,因為越壓制,這些想法越多,甚至還會摧毀你想要改變的信心。建議: · 調整大吃的時間,避開睡前吃太多東西 · 多吃堅果、水果和蔬菜(注意買些好吃的,這樣對零食還能有期待,不過也不要吃太多),他們不但健康,還會促進消化和營養吸收。

毋庸置疑,跑後(甚至跑馬拉松期間)聚餐喝酒能夠促進社交,但是啤酒會增加「無營養的熱量」(約每杯含有150卡熱量)。 還是那句話,不要完全否定自己跑後和小夥伴聚聚的想法,但是你可以點蘇打水來代替酒。

戴著耳機,無論是操場跑還是路跑,你都無法聽到有車靠近。如果在偏僻的地方,更有可能會忽略身邊的各種危險,如:車輛、自行車、滑板、狗和歹徒,等等。

除此之外,音樂的節奏變化也很容易干擾自己的步伐和呼吸。非常容易跑錯節奏,變得很累。更重要的是,音樂剝奪了你的注意力,讓你在跑步過程中無法深刻體察自己。耳機不光把你和外界隔開,也把你和自己的身體隔開了。 先問自己戴耳機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通過聽歌或者其他音頻,把自己和外界隔開,那麼你也可以集中精神到自己的呼吸、腳步、腳掌感覺和路邊景色上面。

當你對自己的身體很熟悉,並在跑步中不斷持續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時,你就會發現,跑步真的很忙。除了呼吸和心率,你還可以自我檢視跑姿的正確與否。 注意力被牢牢占據後,自然就輪不到耳機來隔絕自己了。

跑步新手,因為激情瘋狂訓練

剛開始跑步的人,初體驗跑步的樂趣,非常容易猛增跑量,瘋狂訓練,尤其是男性新手跑者。 過度的跑量是受傷的一大誘因,《公共科學》上就有論文表示:400+項研究數據都證明,周跑量60公里,對新手跑者就可能造成威脅。

>>>> 如何建立新習慣

首先告訴自己,任何事情的進步都需要循序漸進。 捷徑都是巧合,只有你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的練習跑步力量和技術,才可能獲得提升。 如果你對跑步真的有極大的熱情,在規律適量訓練外,可以看看大神們寫的書,拍的影片,不僅可以更多地享受跑步樂趣,還可以學會科學跑步的知識。 新手跑步,不僅跑量上需要循序漸進,速度上也應該求慢。只有穩紮穩打地在初跑時掌握正確的跑步技術和系統訓練方法,才能在後續獲得長足的進步。 再提醒一下,高溫天氣跑步尤其要注意!不要過多的追求速度、跑量,健康跑才是最重要的。跑步的終點,永遠是安全回家。

忽略力量訓練

力量不夠的跑者,最容易受傷。人的身體並不只是由許多獨立運作的肌群所組成,而是一個由眾多肌肉、肌腱、韌帶與結締組織互相整合而成的系統。 當你的目標是把身體往前移動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維持動作的穩定性。比如核心力量不夠,就會導致跑步時大部分體重都由膝蓋來承擔。 之前認為力量訓練不重要的你,可嘗試做一次力量訓練後去跑步,去看看自己是如何跑的更輕鬆的,人一旦嘗到甜頭,就會順著甜頭走下去,關鍵是讓自己迅速得到反饋(力量訓練後跑的更輕鬆),當你真的從力量訓練中得到收穫,恭喜,你的習慣就要建立起來了!

盲目模仿跑姿

學跑姿就是做對動作,或者說是模仿優秀跑者的動作嗎?大錯特錯。 你眼中的優秀無外乎各種優秀的運動員,世界冠軍之類。不少人從僅有的有限視頻資料中,看到優秀的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舒展雙腿,步幅很大,就照著把步子邁得更大,結果跨步嚴重,直接導致受傷。 精英運動員們步幅之所以大,是因為跑步姿勢非常完美,通過前傾,自然會在保持跑姿的同時獲得大步幅。只學標,不學本,反而會誤入歧途。 跑步的動力來自重力。在跑步過程中利用重力自由的落下和拉起,才是最省力有效的方式。 首先,如果你真的想模仿優秀跑者,就模仿自己的姿勢跑法教練好了,他們深諳跑步的本質,從這裡學習,可以讓你保持好跑姿的同時,跑得更快、更遠,不受傷。 除此之外,也可以去看一些優秀運動員跑步外的故事。 不少運動員的例子也並沒有什麼借鑑效果——他們可能在早期運動生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無一例外,都會因傷痛很快退出賽場,這即是錯誤的跑步技術導致。

很多朋友可能注意到了,當我們在說你有壞習慣的時候,我們沒有建議大家「改正」壞習慣。 既然是習慣,它有各種害處,但也必然在某一方面幫助了我們(不然也不會成為習慣) ,於是我們用了概念「建立新習慣」來代替改正壞習慣,這樣你才不會把行動重點放在「壞習慣」,而是聚焦到「新習慣」。 一個新習慣的養成包含了「觸發點,慣常行為,獎賞」三個部分,而以上的建立新習慣的建議,也用了這個方法原則,希望你能建立新的好習慣,更好的享受跑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PRzC3QBd8y1i3sJrp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