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跑馬拉松這件事,我初中就觸碰過。
作為班上成績一般、又無特長的一員,似乎在跑步這種「簡單」的事情上, 再不做點貢獻,就太沒用了。但我就是這樣沒用。報名積極,搶跑一流,堅持不過6公里,雙膝一軟 ,率先下場。
此後多年,跑步偶爾閃現在我的生命中,高中體考,大學體測。曇花一現,我們匆匆一見後再無關係。
直到我加入跑步學院,面試時劉松對我靈魂三連問:了解跑步學院嗎?平時跑步嗎?以後願意跑步嗎?
作為一個失業人士對一份工作(工資)的渴望,我信誓旦旦三連回答:了解一點。不怎麼跑。但我以後願意跑!
話已出口,寧死不兌現。作為編輯,我只讓靈魂日夜兼程奔跑於鍵盤上。
注意看,這個人叫陽光,她跑起來了
轉折發生在2022年11月,和小排閒聊中,發現彼此都有渴望跑步的靈魂,只是缺少一些動力。恰逢跑步學院線上30天跑姿課開課前夜,我們對夜立誓:跑步,從明天開始!
對,我就這樣跑起來了。
因為之前積累了很多跑步知識,看過很多書查過很多資料,所以我整個跑步的過程都是非常理性的。
最開始隔天一跑,每次熱身10分鐘,技術訓練10分鐘,跑步30分鐘,拉伸10分鐘。持續大概三周,期間還挑戰成功過10公里小目標。
正醞釀寫一篇文章,聊聊跑步帶給我的改變。我就陽了。陽得非常徹底,高燒低燒再高燒,肌肉疼脊椎疼嗓子疼眼睛疼頭皮疼,說不出話,流不出淚,跑不了步。
這一歇就是一個來月。直到一次周日訓練營結束後,大家聚餐吃得過分豐富。一向自律的龍井教練發出飯後散步邀請,我一想,跑不過他們,我還走不過嘛!拜託,我逛街能逛一整天哎。
沒想到,教練所謂的散步,是競走啊!!!(甚至還因為等我,頻頻降速。)
但也是這一走,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許已經恢復差不多了,也許可以恢復跑步了,反正蘇濤教練給我分配的是零基礎組。對於跑過10公里的我,一切應該不難。
斷斷續續跑著課表,就迎來了春節,3年沒在東北老家過年的我果斷訂票,行李箱裡還放著跑鞋。雖然回老家後一次沒跑,面對零下40度的寒冷天氣,我表現出一個東北孩子該有的自覺——窩在暖氣片下吃冰棍。
回京後我開始恢復訓練,以跑一休二的頻率,在擺爛同時積極上進。
3月開始,我在更積極對待每日跑步課表同時,和辦公室夥伴們達成一種默契,每周三一起跑胡同。我訓練的頻率大概是跑一休一,一周跑步不超過5次。
她超勇哎,馬拉松都敢挑戰
沒過幾天,亞瑟士的朋友說想要贊助我們幾雙跑鞋,希望我們能在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時候穿。我一看是這麼牛的碳板跑鞋,第一時間詢問訓練營里的破3大神們是否有比賽計劃,但大神們紛紛表示沒報比賽,或者是人已經在東京(參加東馬)。
正在憂愁之際,曹琳(北馬328)表示願意一站,身為效率女王她迅速報名杭州錢塘女子半程馬拉松。並告訴我,這場比賽,沒有門檻,先報先得。我也衝動起來,手指飛快在手機螢幕上戳戳點點,恢復理智的時候,我竟然報名成功了。
為了對得起亞瑟士贊助的跑鞋,我訓練更加積極,希望能跑完首半馬。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們辦公室又掀起潮流——甲流。我作為潮人,積極發燒三天。
一周後,就是比賽日期。我每天都在夢裡因為跑不到終點絕望。
3月24日,我和曹琳按照原定計劃乘高鐵前往杭州。此時的我已經調整好心態,想著只要能完賽就是勝利。完全像個來杭州旅遊的遊人,逛西湖,吃西湖醋魚,見朋友,參觀安迪的直播間,錢塘江畔溜玩。每日至少步行10公里,我就說,在走路這方面,沒服過誰。
比賽當日,在曹琳的計劃下,五點半起床,六點半套上雨衣(保溫)前往出發點,存包,熱身,等待起跑。
雖然號碼在B區,但因為中間一些混亂,我們被人流擠到了A區,甚至是非常靠前的位置。
終於,齊唱國歌之後,帶著激動的心情,我同四千多位跑者一同出發。起跑時,大家激動情緒顯而易見,腳下都像是踩了風火輪,速度根本控制不住。我原本計劃是能跑進3小時就好,準備找找300的兔子,但一直沒看到,只看到了245的兔子,我想那就跟他們試試吧。結果,兔子們也很興奮啊!我一看錶,跟他們都跑到630的配速了。
深呼吸,冷靜下來我決定自己跑,不跟隨任何人,也不要被任何超過我的人影響。
一直保持730左右配速跑到12公里,我進行了第一次補電解質水。同時,我在心理上更加放鬆,因為跑過10公里,就覺得已經有所進步。心裡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超越。
17公里,我開始覺得到了極限,雙腿疲憊,甚至開始懷疑每次向前,都是依靠腳底的碳板弧度。正好遇到醫療點,在膝蓋腳踝噴了藥後,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開始聽到身後有加油鼓勁聲音,不斷有聲音在說:
「還有3公里!」
「你已經跑到最後關頭了!」
「跑起來!不要停!不要走!」
實在沒忍住好奇心,回頭一看,竟然是245的兔子們。心中一驚,我竟將兔子們甩在身後這麼久。
說實話,18-20公里我幾乎是走走跑跑。也許是收到鼓勵,也許是看到終點,最後1公里我又有力氣了,咬緊兩顆種植牙,一口氣跑到了終點。抬頭一看,245!
動力來源——亞瑟士
現在把最重要的時間,交給我最感謝的亞瑟士,沒有他們的贊助,我也不會下定決心參賽。
我穿的跑鞋是亞瑟士為【步頻跑者】打造的 METASPEED EDGE+。其實這雙鞋去年辦公室也收到過,不過是SKY+ 。這次收到的是新配色,真的非常春天。
整體說一下,EDGE+中底離地高度為31-39毫米,前後掌落差(8毫米),為步頻跑者提供了更高的負荷率及更大的旋轉力,對跑者自身力量的要求更為寬容。並且碳板位置下移,更靠近地面,也增加了彎曲弧度,也是為了幫助【步頻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更好地保持節奏。
換言之,我穿的EDGE+比較適合高步頻跑者,同時它的碳板比較靠近地面,對跑者能力要求不像其它跑鞋那樣嚴苛,我這種7分速也敢於一試。
重量也很友好,這是因為中底材質選用ASICS亞瑟士目前最輕量、彈性最強的FF BLAST TURBO,大底依然採用GRIP輕量橡膠,重量卻較前一代有所減輕。
雖然在試穿階段,我一度想要放棄它。因為上腳非常不穩,有種穿花盆底高跟鞋的感覺。但跑起來這種不穩,會轉變成一種前進傾倒感,非常容易上速度。這種傾斜感源自Rocker 效果,以及TURBO中底材料搭配精準放置的推進型碳板。這有助於更好地實現物理滾動,以此幫助步頻跑者掌握運動節奏,完成有效推進。
而且鞋底在腳掌範圍外做大了一圈,鞋楦比較寬大,這其實是增加了鞋子的落地面積,增加穩定性的。所以我這種跑渣實際上腳後也不會容易摔倒。
整體在比賽過程中,前5公里我一直刻意跑慢點,鞋子非常穩定,很有安全感。中間5-10公里的時候緩慢加速,上速度後會明顯感覺省力滾動向前,跑起來非常輕鬆,如果是5分速以內的大神會感覺更爽。
如果你4月份準備跑比賽,真的可以入手一雙,建議先去店裡試試鞋碼體驗一下,你真的會愛上這種感覺。
總結,真的非常感謝亞瑟士!!!
我可是跑過馬拉松的人
原本是不太敢寫這篇賽後流水帳的,畢竟,作為一個跑步編輯我的成績算不上好,很怕發出來後被罵成績差被質疑不夠專業。(實際上,我們專業文章是專業教練撰寫,我的編輯工作主要是負責潤色排版)
最終因為收到了訓練營很多朋友的鼓勵,我知道,真正熱愛跑步的人他們會為每一個勇敢奔跑的人予以鼓勵。
這次比賽也許不夠完美,但對我而言,完成更重要。
這是一次略帶冒險的挑戰,剛跑步不過5個月,訓練又非十分積極,還經歷了新冠、甲流。可是,不挑戰怎麼突破。我的經驗也許不值得借鑑,但希望你能透過我的經歷看到普通人通過訓練完成馬拉松的可能性。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跑步,享受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