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卡羅拉混合動力車偶爾無法行駛

2020-03-16     車雲端汽車維修資料

一輛行駛里程約3.2萬km、 搭載8ZR-FE發動機的2016年豐田卡羅拉混合動力轎車。該車因偶爾無法行駛而進店報修。用戶反映:該車偶爾出現無法行駛的故障,同時組合儀表上的主警告燈、發動機故障燈等多個故障指示燈點亮,且多功能顯示屏提示「混合動力系統故障,換至P擋」(圖1)。

檢查分析:維修人員接車後,首先試車驗證故障現象。踩下制動踏板,按下電源開關,儀錶板上的「READY」指示燈正常點亮,觀察組合儀表,無任何故障指示燈點亮。將擋位置於D擋,車輛能夠正常行駛。與用戶溝通得知,該車半年前發生過一次碰撞事故,事故維修中曾更換了前保險槓和左前冀子板,自從做過事故維修後,車輛經常會出現上述故障現象,且故障具有一定的偶發性。

本著科學診斷的原則,連接診斷儀(GTS)讀取故障碼,無任何故障碼存儲。接著使用多種測試方法讓故障現象重現,在使用高壓水槍對車輛進行淋雨測試時,組合儀表上的多個故障指示燈點亮,並且車輛出現無法行駛的故障。

用診斷儀進行檢測,讀取的故障碼有:「P0A3F21—電動機A位置傳感器信號振幅最小」;「P1 CAD49電動機A位置傳感器內部電子故障」。經查閱維修手冊,得知2個故障碼的設置條件及故障可能部位,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知,這2個故障碼均與電機解析器有關。查閱維修資料得知,卡羅拉混合動力車的混合動力驅動橋內安裝了2個解析器(圖2),分別監測MG1和MG2的轉子磁極位置、速度和旋轉方向。

解析器的定子包括3種線圈:勵磁線圈、檢測線圈S和檢測線圈C。解析器的轉子呈橢圓形,與MG1、MG2的永磁轉子相連接,同步轉動,橢圓形轉子外圓曲線代表永磁轉子磁極位置。帶轉換器的MG ECU將預定頻率的交流電流輸入勵磁線圈,隨著橢圓形轉子的旋轉,轉子和定子的間隙發生變化,就會在檢測線圈S和檢測線圈C上感應出相位差為90°的正弦、餘弦感應電流。MGECU根據檢測線圈S和檢測線圈C感應電流的波形相位、幅值及脈衝次數,計算出MG1和MG2永磁轉子的磁極位置和轉速信號,作為MGECU對MG1、 MG2矢量控制的基礎信號。

當轉子從特定位置正向旋轉180°時,勵磁線圈、檢測線圈S和檢測線圈C的輸出波形如圖3所示。

根據上述解析器的工作原理,結合該車的故障現象分析,當MG2解析器輸出信號錯誤時,MG ECU無法識別MG2的具體位置和轉速,使得MG2無法轉動,車輛出現無法行駛的故障。

鑒於車輛之前發生過碰撞事故,且為間歇性故障,綜合分析,判斷故障可能出在MG2解析器及其相關的線路上。根據相關電路圖(圖4),拆下維修服務插銷,等待10 min,斷開蓄電池負極電纜,斷開MG ECU線束插接器B27,用萬用表測量端子5與端子6之間的電阻(即MG2解析器勵磁線圈的電阻),為13.0Ω。測量端子1與端子2(檢測線圈S)之間的電阻,為20.5Ω。測量端子4與端子3(檢測線圈C)之間的電阻,為20.5Ω,與維修手冊的標準值基本相符。

依次測量MG ECU線束插接器B27端子1、端子2、端子3、端子4、端子5、端子6與車身搭鐵之間的電阻,均大於1.0×10 6Ω,正常。將插接器B27復位,連接蓄電池負極電纜,插上維修服務插銷,按下電源開關,組合儀表上的多個故障指示燈熄滅,車輛又能夠正常行駛。

重新整理之前的維修思路,決定再次使用高壓水槍對車輛進行淋雨測試,故障現象再次出現。立即用高壓氣槍將發動機艙內及底盤部件上的水進行局部吹乾,從而劃分區域進行排查。當清理MG2解析器線束插接器上的水時,發現插接器內部滲水,仔細檢查發現防水密封套已缺失,懷疑與之前的事故維修有關。

推測在下雨天,雨水順著線束慢慢滲入到MG2解析器的插接器內部,使得解析器信號線出現短路故障,導致車輛無法行駛。仔細檢查MG2解析器端子,發現端子已經出現輕微的氧化腐蝕。

故障排除:使用除銹劑清理MG2解析器端子上的氧化物,並更換MG2解析器插接器。用診斷儀清除故障碼,再次使用高壓水槍對車輛進行淋雨測試,故障現象不再出現,於是將車輛交還給用戶。1個月後對用戶進行電話回訪,用戶反映車輛一切正常,至此,故障徹底排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F2JDHEBrZ4kL1Vi-f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