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抱20天嬰兒跳橋:和睦的家庭,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

2020-06-20     曦曦媽說教育

原標題:爸爸抱20天嬰兒跳橋:和睦的家庭,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

今天上午,我帶著女兒去附近小學提交新生入學的申請資料。在回來的途中又遇到了我們同一棟樓的一個小男孩兒,他在媽媽的陪伴下也是前往小學提交一年級的入學資料。

他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幼兒園同學,而他並不是招呼說「某某同學,你好呀」他直接帶著髒話「招呼」別人。讓人很意外的是,她的媽媽竟然能夠裝作沒有聽見,若無其事地繼續帶著兒子朝學校的方向走去。

而這個小男孩罵髒話的本領,可以說在整個小區都是出了名的。有一天他和我們一起乘坐電梯上樓,說實話一個幼兒園的小孩兒在電梯里髒話張口就來的聲音,真的聽得讓人感覺很刺耳。而當時他的爸爸也在電梯里,聽見自己的兒子滿嘴髒話竟然毫不提醒,著實也是有些神奇。

回家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究竟是怎樣素質的一對父母,才能養出年僅六歲就把髒話運用得如此嫻熟的兒子?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太大了,作為父母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

不僅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關係,家庭關係不夠和睦的父母,往往也是阻礙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山。 剛剛刷新今日頭條頁面,一則「痛心!年輕的父親抱著才出生20多天的小嬰兒跳橋!救援開始了……」的文章標題映入眼帘,讓曦曦媽倍感震驚。

據了解,事件發生在昨天傍晚廈門市同安區的雙溪大橋,經過將近八個小時的救援,在今天凌晨兩點多的時候,爸爸和嬰兒都被帶回到了岸邊,可惜早已沒了呼吸。

當媽媽之後,真的見不得這樣的報道。一個僅僅只出生二十多天的孩子,連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都還沒來得及觀察就沒了,這對他來說是多麼的殘酷啊!不管是以前我們看到的孩子因為親子矛盾自殺,或者媽媽抱著孩子輕生,又或者今天看到的爸爸帶著嬰兒走上不歸路,其實都跟家庭關係不和睦有著重大關聯。

(1)當身邊的人有過激行為的苗頭時,不要再用言語去刺激!

很多父母打架的原因,其實起因都是極小的事情,為什麼後來嚴重到雙方大打出手呢?其實就是一方脾氣相對暴躁,而另一方又不甘示弱喜歡言語挑釁或者用肢體語言挑釁對方。

而很多孩子輕生的背後,其實也是父母言語和行為上的不收斂導致的。前幾年,在我們老家有一個14歲的女孩兒,因為那個時候流行劉海,所以她也去剪了一個帶有劉海的髮型。漸漸的,父母覺得她前面的劉海遮住了眼睛對視力肯定不好,所以希望孩子去剪短一點或者用髮夾別一下。

但是父母說話的語氣往往是帶著命令和強勢的感覺,所以剛好正值青春期的女兒也比較叛逆,就刻意不聽父母的安排。在那年暑假,一個很炎熱的中午,爸爸喝了一杯白酒再加上天氣炎熱的原因,脾氣就異常暴躁起來,他一手拿著剪刀,一手拽著女兒的頭,咔嚓一聲就給女兒把劉海剪了。

爸爸當時就滋生了一種勝利的感覺,心想著「你這小丫頭片子,敢跟為父較勁,還嫩了點!」可當他正在竊喜的時候,女兒已經衝進房間從17樓一躍而下。

不僅父母之間不要言語傷害和暴力傷害,父母對孩子也要有一種包容感。你教育孩子可以,但必須得注意方式方法。

(2)擁抱+傾聽+換位思考,總能換來和睦與溫馨。

剛剛看完這個悲劇,我忍不住感嘆:「壓力年年有,孩子何其無辜!」但俗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想那個年輕的爸爸也一定是絕望透頂之後,才會做出這麼決絕的行為吧!雖然他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極其極端,但或許對他來說這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與人相處總會滋生矛盾,尤其是夫妻之間、親人之間的矛盾更為頻繁。因為大家接觸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存在一定的分歧也是能夠理解的,也是特別正常的一件事兒。

但是,只顧著發泄自己的壞情緒,卻不懂得保護別人的自尊,就是特別錯誤的一件事情了。其實當你回想以前大家爭吵時的場景,你一定會滋生一些後悔的情緒,後悔自己太過衝動了,後悔自己太過強勢了。

如果在對方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我們能夠擁抱以下對方,能夠坐下來傾聽對方的苦楚,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問題,我想家庭和睦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3)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吵,更不要把情緒遷怒於孩子。

很多家長會說:「哎呀,真羨慕那些性格開朗的孩子!再看看我家的小孩兒,天生一副自卑的感覺!」其實,並沒有天生自卑的孩子,孩子之所以變得內向都是受原生家庭所影響的。

當父母之間有矛盾的時候,你們總是爭著搶著指責對方;當父母之間有摩擦的時候,你們總是當著孩子面劈頭蓋臉的踐踏彼此……不管最後誰吵輸了,其實最難過的還是孩子自己!他會覺得一定是我不夠好,才導致父母吵架的,如果我要是再乖一點,他們就一定不會這樣子了。

我記得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中,有個男孩從一上場之後就特別緊張,後來他告訴大家,因為自己天天看著父母爭吵,所以他真的很害怕父母走到離婚的那一步。於是他不斷的自我輕視,覺得一切都是自己不夠好,才導致父母矛盾頻發的。

不要當著孩子面吵架,這是最為底線的一個事情!不要把壞情緒遷怒於孩子也是極其重要的關鍵。很多人會覺得,在公司被領導批評了,所以自己心情不好,回家後隨便抓住孩子一個小毛病就大發雷霆,把在公司受的氣發泄到孩子身上。但其實曦曦媽最不能理解這種事情,因為我若是在外受了委屈,別說回家看到我女兒,就是想起我的女兒,我就會覺得心裡暖暖的。

——————————

生命只有一次,壓力也總是存在,為了自己、孩子、父母和家庭,就算是每一個成年人也不能如此玻璃心!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互之間多一份退讓,多一份理解,家就會擁有羨煞旁人的溫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gN72nIBnkjnB-0zpL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