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打老人越打越興奮!你的父母不管你,那就別怪別人父母來治你

2020-06-04     曦曦媽說教育

原標題:男童打老人越打越興奮!你的父母不管你,那就別怪別人父母來治你

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比起女兒的教育,兒子往往更讓人操心。因為男孩好像天生就比較調皮,如果自己稍微大意了一點點,兒子可能就又在外面惹是生非了。

最近幾天,一段男童持長棍毆打白髮老人的視頻,被迅速傳播。從監控畫面中, 一個看上去無非就六七歲左右的男童,拿著一根比他身高還高的棍子不斷向老人揮去。剛開始老人還用鍋蓋來防禦,並不住的吶喊著「哎喲,哎喲。」老人越往後退,男童就越是往前追著打,當老人向男童的方向胡亂比劃了幾下鍋蓋,男童就跑了,離開了監控畫面。

看著男童走了,老人放鬆了警惕,把用來防禦的鍋蓋放到了旁邊,掀起自己腰間的衣服查看傷情。就在這時,男童突然折返,繼續拿著長棍朝老人用力的打去,而此時沒了任何防禦工具的老人只能用手去防禦。老人的頭部被打中了很多次,等到男童打完後,老人抱著頭痛苦地坐在椅子上繼續喊著「哎喲,哎喲。」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人來阻止,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男童才會越打越囂張。看著這樣的畫面,曦曦媽感覺真的很心酸,究竟是怎樣的家庭教育環境,才造就了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為人父母后,曦曦媽不斷在倡議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一定要愛但不溺愛,希望作為爸媽的你能夠堅持做好以下幾點——

(1)給孩子營造一個尊老的環境。

細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現年輕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抱怨家裡的老人如何過分,而老年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也免不了把自己兒媳的拿出來數落。婆媳關係緊張是很多家庭目前的現狀,所以很多年輕的父母就會在孩子面前詆毀老人,便造成了孩子因為愛自己的媽媽而討厭爺爺奶奶的情況。

同樣身為一個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兒媳,曦曦媽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首先,我贊同距離產生美的說法,能分開住最好分開住,這樣發生矛盾的幾率就很少;其次,對老人有任何不滿,我們可以當面跟老人溝通,而不是選擇在孩子面前抱怨,這些糾紛和痛苦不應該被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年幼的孩子來替你承擔;最後,大家都在撫養子女,如果你對老人不待見,你的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里不尊重老人,等你老了,你的孩子同樣會搬出你曾經對待老人的那一套來對待你。

與其給孩子種下一顆仇視老人的種子,還不如給孩子播撒一顆尊老的種子,讓孩子心裡充滿陽光不好嗎?為什麼非要孩子小小年紀就活得那麼陰暗呢?

(2)對孩子打人的行為要零容忍。

昨天晚上帶女兒去上舞蹈培訓班,我們幾個家長在外等候的同時也聊了一會兒天。其中一個家長說,她前幾天在小區門口等公交車的時候,發現一個老人正在跟一群老人哭訴自己的痛苦。

她指著自己左右手的傷痕,還低頭讓大家看自己頭上的傷疤,邊哭邊說這是被她孫子打的。她還告訴大家,哪怕孫子打她,她不僅不敢還手還要遭孩子父母罵。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孫子打她,為了教育孫子她也反擊,結果孩子等到自己父母下班回家就告狀,只說奶奶打自己,卻絲毫不提自己打奶奶。

孩子的父母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會撒謊,所以就對老人委屈視而不見。那個家長說:「我實在是忍不住,問她家孫子多大了,結果她說上幼兒園大班。」

孩子打老人的行為,為什麼會在很多家庭「合法化」?這其實都跟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為了逗孩子就指使孩子:「去打他,去打他。」在這種嬉笑打鬧中,孩子就認為打人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情,是一個被父母不斷推崇的行為。

我們非但不能鼓勵孩子去打人,還應該對孩子打人的行為零容忍。讓孩子知道心裡有什麼不開心的,要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憤怒地對別人下手。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打人,也可以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時候就讓他嘗到被打的痛苦,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長記性,才不隨意把別人當作自己的下飯菜。

(3)不要以「他還小」來為孩子的打人行為開脫。

我舅公家有個孫子,從小被溺愛,他比我大一歲。我們那個年代雞蛋通常都是拿去賣錢了,家裡父母都捨不得煮來大家吃,只有正月初一的早上或者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吃一次。但在他們家,孫子卻經常吃蒸蛋、煎蛋、荷包蛋、番茄雞蛋……

剛開始老人會分得一點點,多半都留給了孫子吃。後來孫子就不幹了,如果看見老人碗里有一點點蛋就開始用腳踢老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的父母都並不在意孩子打人這件事,只是笑呵呵地說:「你這孩子真頑皮。」

再後來就愈演愈烈了,哪怕家裡有客人孫子也照樣打老人、打父母。親戚勸說:「你這小孩兒怎麼沒大沒小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是你能打的嗎?」本以為孩子的家人會感謝自己的「幫助」,沒想到他們卻通通笑著:「沒事兒,沒事兒,他還小。」

這樣的後果就是,爺爺奶奶癱瘓在床依然被孫子打,父母煮飯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也要被踢。他在學校的時候同樣以打人為樂趣,前幾年還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了刑。

以打人來發泄情緒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不能用「他還小」之類的話語來為孩子開脫。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

你身邊有打父母、打老人、打同學的熊孩子嗎?如果這樣的小孩兒落到你手裡,你會怎麼教育他呢?歡迎各位跟曦曦媽探討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_jgXIBiuFnsJQVPp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