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兒借按摩為名勒死母親:孩子心狠手辣背後,有這3種原因

2020-05-27     曦曦媽說教育

原標題:15歲女兒借按摩為名勒死母親:孩子心狠手辣背後,有這3種原因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是呀,想想自己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女兒成長,我也逐漸體味到父母養育我和弟弟的不容易。

他們沒有任何吃香的手藝,也沒有所謂的高學歷,僅憑一雙勤勞的手就為我和弟弟撐起了一片天。當看到身邊一些離異家庭里的孩子一副缺愛的樣子,瞬間覺得自己內心極度富足。

今天早上醒來,朦朧著雙眼打開今日頭條,還未來得及刷疫情的相關數據,就彈出了一個「45歲女律師疑遭女兒勒死」的話題。孩子今年15歲正上高中,父母很早就離異了,她一直跟媽媽相依為命,據說孩子借著給媽媽按摩為名,等媽媽開心躺下之後將其勒死,還把屍體裝進了行李箱。

看完這些描述真的是毛骨悚然,一個單親母親養育一個孩子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卻得到這樣一個結局著實令人心寒。

但曦曦媽認為有果必有因,孩子心狠手辣的背後其實也存在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關於離異家庭,曦曦媽建議各位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絕不能有以下幾種行為——

(1)言語間把孩子當成自己生活越過越苦的拖累。

我有個朋友早年間因為丈夫迷上彩票,她帶著年僅三歲的女兒離婚了。說好的孩子爸爸每個月給女兒一千元撫養費,但其實一分也沒有拿過。在農村,很多人直到現在也認為離婚是不光彩的,甚至是可恥的行為,所以朋友離異後連娘家也很少回去,因為父母的責備和鄰居的議論紛紛她不願意去面對。

幾年後,她再婚了,男方也有一個女兒,她也有一個女兒,他們又一起生了一個兒子。每個月房貸、車貸、生活費、人情費、三個孩子的開銷等等,讓他們倆壓力巨大。

而後朋友開始變得暴躁起來,因為在家不敢拿別人的孩子發泄,也不敢拿自己再婚的孩子發泄,便把所有的不良情緒發泄到自己與前夫的女兒身上。小時候性格陽光開朗的孩子,在言語之間卻成了媽媽生活越過越苦的拖累,孩子自卑且敏感。但凡媽媽說話的語氣重了一點點,孩子就淚眼婆娑、泣不成聲。

單親爸媽養育一個孩子著實不容易,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合理的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能把所有的不開心都轉嫁到孩子身上。

(2)把大人的恩恩怨怨讓年幼的孩子來承擔後果。

曾經看到一個報道,一位單親媽媽帶著女兒生活,因為日子很苦,所以自己難免情緒失控。在她每一次不如意的時候,轉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女兒,跟她爸爸長得一模一樣,於是再回想孩子爸爸這些年給自己製造的痛苦,就把女兒一頓痛打,並質問孩子為什麼要跟她爸爸長成一個相貌。

孩子的基因是父母給的,孩子長得像誰這不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嗎?沒了原生家庭的呵護,孩子本來就極其沒有安全感,再加上媽媽如此粗暴冷漠的對待自己,孩子的性格能不產生缺陷嗎?

父母走到離異這一步,畢竟都經歷了很多波折和痛苦。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完整的婚姻,但既然雙方不能正常維繫這段關係,那分開自然也沒有什麼不妥。孩子的監護權我們要懂得珍惜,因為能夠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這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大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過去了就放手,放過對方的同時也是放過自己。不僅不能讓孩子來為父母失敗的婚姻買單,我們還應該在孩子面前維護對方的形象,讓孩子知道儘管爸媽分開了,但你依然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寶貝。不缺愛的孩子,笑得往往更燦爛!

(3)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卻忘了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考一直以來都被很多父母認為這是一考定終生的考試,所以從小在分數上面的看重就超過了對孩子任何一方面的重視。尤其是離異家庭的父母,因為自己飽受失敗婚姻的摧殘,生活的確苦了幾分,所以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今後跟自己一樣受苦,便在學習上面給予了更大的期望。

看看現實生活里身處在離異家庭的孩子,有幾個是不缺愛的?長期跟著媽媽生活的孩子,認為自己缺少父愛;長期跟著爸爸生活的孩子,認為自己缺少母愛;而還有一部分孩子儘管跟著父母中的其中一方,但因為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錯誤方式,甚至讓孩子覺得沒有一個人愛自己。

學習成績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孩子偏科、厭學、成績墊底,我們也不能在想辦法幫其進步的同時踐踏孩子的自尊。不要相信愛之深責之切這樣的鬼話,離異家庭的孩子因為缺愛已經很敏感了,你再毫無底線的責備只會摧殘孩子脆弱的內心。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一個學會聆聽的父母,多花時間陪孩子,一起聊聊天、看看電視等。一定要多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不要永遠站在父母的高度指責孩子這不對那不行。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表揚和鼓勵,儘量讓孩子生活在陽光的世界裡,而不是陰暗的角落中。

——————

每一個悲劇的發生,我們都不能以看官的身份一掃而過。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學會反思這背後的教育意義,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在我們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EwOWXIBd4Bm1__YDA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