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父母離婚男孩一躍而下:日子很苦,但為了孩子請你再熬一熬

2020-05-27     曦曦媽說教育

原標題:不想父母離婚男孩一躍而下:日子很苦,但為了孩子請你再熬一熬

「我曾認為,爺爺奶奶之間,只有親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知道了:爺爺不能吃蛋黃,奶奶希望他每早吃兩片蛋白;奶奶腰不好,菜買多了拎著很重,爺爺看了心疼;爺爺中午不肯睡午覺,奶奶不樂意;奶奶身高不行,揪爺爺耳朵時,爺爺都會故意彎下腰,嘴上叫著疼;奶奶晚上愛開空調,爺爺怕她受凍感冒……兩個人,因著各自的體貼,吵了一輩子。」

這段話出自杭州一個名叫滕霏的初三女生寫的一篇命題作文——《原來我們不懂愛》。小小年紀把愛看得如此透徹,著實讓人出乎意料,因為連許多步入婚姻的成年人都未能參透。

昨天一則「河南12歲男孩12層樓頂縱身一躍身亡,目擊者:他想給離婚父母施壓」的新聞出現在我的今日頭條頁面中,讓我倍感痛心。看完這個視頻,腦海里又想起前些天那個在民政局門口,一手拽媽媽一手拽爸爸,求著他們別離婚而不斷嘶吼的男孩。

是呀,動不動就把離婚掛在嘴邊,好像真的成了一種潮流。同樣作為父母,曦曦媽希望各位在面對家庭矛盾的時候可以多思考以下幾點——

(1)不要活得太過自我,請把陪伴孩子成長當作自己的責任。

朋友的老婆已經離家出走三個月了,她撇下年僅5歲的兒子和年僅4歲的女兒置之不理。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一丁點都理解不了她為何如此狠心。朋友時而給我們打來電話,痛訴迷茫的人生,而另一邊我卻看著她老婆今天和別人吃小龍蝦的照片,明天和一群人烤燒烤的朋友圈。

據說,她的離家出走是因為嫌棄朋友不會掙錢,的確月薪六千就算是在小縣城撫養兩個孩子,維持家庭一切開銷著實是捉襟見肘。真想當面問問當她在責備對方能力不強的時候,可否想想自己?

朋友在外做木工,她卻借著全職帶娃的名義,每晚廝混於酒吧,白天把孩子送去學校,晚上把孩子扔給婆婆媽,和一群跟著自己父親同樣年紀的男人常年廝混在一起,還美其名曰「他們是我認的哥哥」。喝得爛醉如泥的回數不計其數,夜不歸宿的日子更是不勝枚舉……

挑剔別人的錯誤,總是比反思自己的行為來得更順手,生活中這樣的人真的還不止一個兩個。每個人心中都可以住著小浪漫,但為人父母之後,我們就得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

(2)一定要學會忍讓和退步,別把自己想得太過完美。

最近這段時間,我突然迷上了傅首爾的辯論,因為總能直擊人心、戳中要害。在網友盤點的傅首爾金句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婚姻不一定能夠給你帶來甜蜜,但一定能夠教會你吵架。」

我的媽媽是一個特彆強勢的女人,家裡大事小事她都喜歡自己說了算,如果爸爸敢有一點點反抗的意思,她就火冒三丈好似要吃人一般。這些年爸爸一直忍忍忍,因為他知道媽媽其實也是為了這個家好,不過就是脾氣不太行而已。

他們打了嘴巴仗之後,媽媽總是一吐為快把爸爸罵完之後自己心情就舒暢了,而爸爸呢只能委屈地給我電話求安慰。上次帶女兒回家看望他們兩人,依然是隨時隨地都在拌嘴,就連洗個腳兩個人也要在腳盆裡面你踩我我踩你。哪怕他們天天吵,天天拌嘴,但從未提過離婚二字。反過來,我並不認為他們過得不幸福,在我眼裡他們的一切小打小鬧都是打情罵俏。

如果兩個人都不會忍讓,那麼勢必會給孩子營造一個緊張的家庭氛圍。孩子會認為父母天天把離婚掛在嘴邊,說不定哪天就真離了,這種情況下孩子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過完美,也不要把對方踐踏得一無是處,爭吵在所難免但請不要上綱上線。

(3)你對離異之後的美好生活無限嚮往,但孩子俯身看到的卻是被拋棄的深淵。

當兩個因為各種小事鬧離婚的時候,都會牽涉到孩子的撫養問題。對於孩子的歸屬、撫養費等問題,父母雙方就像談生意一樣,一個人認為能多爭取點就多爭取點,一個人認為能少拿點就少拿點。有的甚至把孩子當作皮球,你也不想要,我也不想要。試問,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心理陰影得有多大呀?

離婚後再婚過得很幸福的人的確有一些,但大部分其實都是在眾人面前偽裝自己過得很開心,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找了一個連原配都不如的人。

後爸、後媽不是那麼好當的,現在的孩子就連自己的親生父母很多時候都管教不了,更別說你一個外人了。你要是對別人的孩子稍微一點點不好了,不僅別人的孩子會記恨一輩子,在整個家庭你也難以有發言權。

看看那些被後爸、後媽殘忍虐待的孩子,你難道就能保證你的孩子絕對不會遇上這樣的惡人嗎?或許你認為離異之後有一大片美好時光等著你,所以你堅定不移的要離婚,但你聽過孩子的聲音了嗎?孩子想你們離婚嗎?孩子想被拋棄嗎?你的確對離異之後的美好生活無限嚮往,但與此同時孩子俯身看到的卻是被拋棄的深淵。

————————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原生家庭里健康快樂一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EvYWHIBd4Bm1__YJv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