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曾經那個鬧得沸沸揚揚的「20年後毆師案」學生刑滿釋放了,有媒體起鬨說其父親之前高調宣布,將會有10餘名家人去接他。對此,曦曦媽認為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刻意猜想他的家人是否想借醜事再炒作一番,但其實我們更應該從這個事件中反思師生關係以及體罰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傷害。
(1)老師的口不擇言加上父母的口無遮攔,都將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親戚家有個小孩兒,今年都三十了,記憶中他的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他說自己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被班主任拉到廁所威脅,以致於現在只要誰在他面前提起那個老師的名字,他都容易情緒激動。
因為是男孩兒,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對他的教育就習慣性採用暴力,其媽媽又是一個髒話滿天的人,這個孩子在家平日裡就遭受著各種語言傷害和武力傷害。或許是因為對父母這種管教方式的不滿,到學校以後他往往也會對老師的批評毫不在意。
而他當年的班主任只比他大一輪,他12歲,班主任24歲。這個男老師也恰逢衝動的年紀,喜歡在課堂上帶著「媽」「娘」的字眼亂罵人。青春期的孩子本來自尊心就比較強,聽見老師罵自己媽媽自然就容易當場懟回去。後來班主任覺得自己的權威遭受了挑戰,就把他帶到男廁所對他拳打腳踢不說,還以「打死」他為威脅。
很顯然,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都帶給他太多的負能量,所以根本無法安靜學習了,不僅從班裡名列前茅的成績下滑到墊底的位置,後來初一上了就輟學了。
孩子犯錯很正常,但曦曦媽認為我們處理的方式應該不要單一的只是棍棒教育或者恐嚇威脅。
(2)老師的暴力也好,父母的語言暴力也罷,只有自己看開了才能自愈。
表妹是一個命運坎坷的女孩兒,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同時還常年把她留守,所以她從小就極度缺愛。那個時代的父母,每次見到老師都喜歡當著孩子的面客氣的說一句話:「老師,我就放放心心的把我孩子教給你了,她只要不聽話隨你怎麼打,放心我是不會來找你麻煩的!」
很多家長都在說,孩子總是把老師的話當作聖旨來執行,但其實家長又何嘗不是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呢?
表妹上初二的時候和自己周圍的四個男生關係不太好,因為表妹是班幹部,遇到周圍這幾個男生講話的情況,她還是會鐵面無私的上報老師。後來四個男生合夥統一口逕到新來的班主任面前誣告她,堅稱表妹不僅詛咒班主任的孩子出生後有身體缺陷,還聲稱表妹在黑板上寫了這些文字,他們四個剛好親眼目睹了。
因為這件事情,表妹被請了家長,父母不僅把她打了一頓,還逼她寫出尊重老師的保證書。啞巴吃黃連的表妹從此之後就對班主任心存芥蒂了,認為自己作為班長服務於班級,不僅得不到班主任的賞識,結果還被班主任誣陷。
後來,表妹主動辭了班長的職務,上班主任的課也不怎麼聽講了。雖然自己沒有講話,也沒有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但班主任還是會當著全班的面罵表妹「母夜叉」等難聽的詞彙。幸運地是,初二下期表妹就從四班轉到了六班,雖然是全年級學習成績最差的班,但班主任很欣賞她,覺得她心智不壞,經常告訴她的父母孩子表現很不錯。在這個老師的鼓勵下,她雖然偏科但還是認真學習,後來她成了這個差班裡唯一的大學生。
前幾年,表妹去找她的堂姐玩,堂姐指著前面那個不遠處的背影告訴她:「你初二的物理老師剛經過這裡。」表妹朝那個方向看了一眼,並沒有什麼強烈的反映,只是雲淡風輕地回了一句:「哦,是嗎?看背影還有是他。」
表妹說雖然自己哪個階段的日子是人生最灰暗的時光,但說不上感激那段經歷,也不說記恨。畢竟這麼年過去了,如果還揪著過去不放,自己必定也會過得很煎熬。是的,不管是老師的暴力也好,父母的語言暴力也罷,只有自己看開了才能自愈。
————————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學校教育。曦曦媽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無論你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