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撕試卷我想跳樓!」焦慮媽媽必須明白這3點,否則後患無窮

2020-06-17     曦曦媽說教育

原標題:「媽媽撕試卷我想跳樓!」焦慮媽媽必須明白這3點,否則後患無窮

輔導孩子作業,這些年成了一個熱度不減的話題。有的家長被氣進了醫院,有的家長被氣得想要斷絕親子關係,有的家長被氣得大哭……

這段時間曦曦媽一直在追家庭公開課方面的一個節目,叫做《老師請回答》,就在剛剛我又哭得稀里嘩啦了。

兜兜,一個九歲的小女孩兒,目前上小學三年級。用她的話說,只要自己寫作業的時候,媽媽就會變聲一隻貓,而她就是那隻膽怯的小老鼠。她在黑板上畫了這樣一幅畫——

本來開心的一隻貓,變成了一隻怒火中燒的貓;而老鼠也成剛開始的開心狀態變成了兩眼淚汪汪的樣子。旁邊是被媽媽撕成四截的試卷和缺了一個角的鋼琴書,緊接著就是站在陽台上想要跳樓的她。

不僅在場的老師都被她想要跳樓的想法震驚了,而站在後台的媽媽更是愣住了。一個九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滋生想要跳樓的想法,她這樣解釋著:「我就是覺得媽媽把我的卷子撕了,我寫不了了老師會說我。」

在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上,很多家長其實都表現得跟兜兜媽媽一樣暴躁。對此,曦曦媽希望各位能夠明白以下幾點,或許可以解決自己的焦慮:

(1)不要給孩子過早的貼出一個磨蹭的標籤。

用兜兜媽媽的說法,女兒一張數學卷子能夠從下午四點半寫到晚上十二點,純粹是女兒拖拉磨成造成的。在媽媽沒有上場之前,兜兜告訴大家自己的確是因為不會所以才做得慢,而媽媽上場之後,她因為不想跟媽媽起衝突又改成了「我就是拖拉」。

媽媽上台之後,對女兒「拖拉磨蹭」的事情不斷抱怨著,不僅說女兒沒有時間觀念,還說女兒不專注,並且堅信女兒絕不是因為不會做而寫得慢。當老師們拿過孩子的練習冊查看時,發現孩子在很多題目上都有擦過的痕跡,老師們斷言:「這個題目的難度,對兜兜而言一定是存在難度的。你們看這個練習冊上面很多很多被橡皮擦擦過的痕跡。」

兜兜被老師帶離後台單獨溝通的時候,她向老師說明了真相:「我就是不會做,一個題目老師講了幾百遍了,可我還是不會解答。我就是因為不會做,所以才做得慢的。」

其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和兜兜一樣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哪怕是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同樣年齡的孩子,他們在接收知識和輸出知識的能力上面是有所不同的。可能有的孩子只需老師稍微點撥一下就會了,而有的孩子卻需要無數遍的訓練之後才慢慢懂得了解題思路究竟是什麼。

作為父母,我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一定不要過早地給孩子貼上一個磨蹭的標籤,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磨蹭的更深層原因。

(2)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其實兜兜媽媽自己也知道,她的脾氣很暴躁,但凡是女兒懟了自己幾句,自己就會怒氣衝天,不受控制。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成了她輔導女兒作業,常常情緒失控的根本原因。

急躁,是很多家長共同的毛病!尤其是在孩子小學一二三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所有題目家長都會,所以家長覺得我很有發言權,因為這些題目我都會。可是當家長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業難度時,往往就容易忽略了孩子其實還是一個孩子,她初次接觸這些知識是會面臨各種問題的,而這些小問題的滋生都是極其正常的。

不要把其他孩子就幻想得極其完美,好像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只有自己家裡的孩子不會寫一樣。我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看待問題,我們才會理解孩子為什麼不會,那麼你就不會如此暴躁了。

拔苗助長肯定是行不通的,想要孩子扎紮實實地掌握各個知識點,我們就得有耐心陪著孩子一步一步的慢慢前進。自己想要輔導孩子的學習,那麼我們自身就應該學習。我表姐就是如此,從女兒上一年級開始,她就自己買老師用的書籍來看,她常常會說:「我只有了解了老師是用的什麼方法,我才能更好的輔導孩子,否則就是瞎添亂。」

做一個學會等待的媽媽,不要把孩子逼得太急,慢慢地陪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時間長了自然會有明顯的提升。只要自己把心態放平,其實情緒自然就控制得很好了。

(3)媽媽要有自己的工作。

兜兜媽媽曾經是一名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學生,用她的話說:「我考上這所學校也不容易,也吃了很多苦,我也有夢想也有追求,可我畢業兩年就結婚生娃,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孩子。如今孩子還如此糟糕,讓我覺得自己一點存在的價值都沒有了。」

是的,兜兜媽媽為了孩子做了全職太太,每天圍著孩子打轉,可是當她發現孩子越來越糟糕,才上三年級就「拖拉」得不像樣的時候,媽媽就會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她會覺得我把所有的青春都放到了孩子、家庭之上,可如今卻收穫了一個只知道頂嘴的小孩兒,所以她無比崩潰。

很多媽媽都這樣,因為自己沒有工作,所以自己把一切的目光都放到了孩子身上。當孩子表現優異的時候,自己就很自豪;當孩子表現差勁的時候,自己就極其失落,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真的正確。

媽媽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會讓媽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一方面媽媽也不會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當媽媽從孩子的生活里稍微抽離一點點出來,不僅媽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孩子也會感覺舒適多了。

—————————

您的孩子多大呢?您平時輔導孩子作業嗎?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問題您最崩潰的程度是怎樣的呢?歡迎跟曦曦媽探討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DvxHIBnkjnB-0zTo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