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經收官。從股市行情上看,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後低的特性。年初在股指下探近年來的低點2440點之後,一輪反彈行情悄然而至。4月份下旬行情結束後,股市再次步入低迷之中,直到年底也沒有緩過氣來。與股市的波瀾不興不同,2019年則註定是中國資本市場非常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也足以載入史冊。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為資本市場發展翻開新的一頁
2018年11月5日,高層提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此後,科創板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到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掛牌,前後只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這與當年推出中小板、創業板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也讓市場見證了什麼是「科創板速度」。
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無論是從上市條件、發行制度、交易方式、退市機制等方面,都與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存在一定的區別。從上市條件看,科創板不再「唯利潤論」,企業在上市前即使出現虧損,在科創板掛牌也不存在障礙。為此,科創板設立了五套上市標準,涉及估值、營收、研發投入、現金流等。2016年以來持續虧損的澤暻製藥的成功過會,成為科創板虧損企業上市的標誌性事件。
從發行制度上看,科創板企業上市不再實行核准制,而是開始註冊制試點。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從最初的額度制,到審批制,到核准制,以及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既是市場進步的表現,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相對於審批制、核准制此前頻頻出現的尋租現象,以及上市企業存在的財務造假與包裝粉飾等弊端,註冊制更注重發行人的信息披露。一個「透明」企業呈現在市場面前,更有利於市場作出選擇,也更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在交易制度上,科創板實行掛牌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設置20%漲幅幅的交易制度。表面上看,放大了科創板的投資風險,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不設漲跌幅限制,有利於市場資金的充分博弈,避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股連續漲停現象的重現。而放大漲跌幅限制,客觀上也有逐漸與境外成熟市場接軌的意味。
科創板的設立,其所發揮的作用顯然不僅僅只是「試驗田」。隨著科創板的平穩運行,以及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證監會已多次表態,要將科創板的改革經驗在整個市場中推廣。比如深交所表示創業板將試點註冊制即是如此。註冊制如果在創業板也試點成功,那麼離在整個市場中全面鋪開也就為期不遠了。
而且,科創板定位於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創板的設立,對於推動和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對於我國經濟的轉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設立科創板,背後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改革+鬆綁」激發市場活力
2019年除了科創板是市場的一大熱點外,證監會啟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樣引發市場的強烈關注。改革的重點,主要涉及新三板改革與創業板改革。
無論是新三板改革還是創業板改革,都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一環。新三板的改革思路已經明晰,包括完善市場分層、建立轉板上市機制、優化發行融資制度、推進簡政放權、引入長期資金、實施分類監管,以及完善摘牌制度等方面。其中,新三板改革措施中的轉板機制以及優化發行融資制度最受關注。
此前新三板企業雖然也有「轉板」到滬深股市掛牌的,但個中的轉板,其實還是需要走IPO通道,轉板實際上有名無實,此次新三板改革要點中的轉板,則與此前有根本上的區別。新三板轉板機制的建立,意味著符合條件的新三板企業,將可直接轉板到滬深股市掛牌。
新三板的發展,在歷經了初期的超常規發展之後,近些年來開始出現交易不活躍、融資額下滑、摘牌公司增多等現象,這無疑是敲響了新三板的警鐘。為了助力新三板的發展,建立新三板企業的轉板機制,無疑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能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看到了曙光,實際上對新三板的發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優化新三板發行融資機制亦同樣如此。
創業板的改革同樣不乏亮點。歷經10年的發展,創業板市場的改革如箭在弦。創業板的改革包括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增量改革方面,新股發行試點註冊制即是其中的焦點。在科創板成功試點註冊制後,創業板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了。而且,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客觀上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效果。
存量改革方面,主要涉及再融資、併購重組、退市制度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多個方面。其中,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其他資產不得在創業板重組上市的規定,意味著創業板重組上市的解禁。這不僅讓某些存在退市風險的創業板公司看到了希望,也是有利於保護創業板公司投資者利益的舉措。
2019年,監管部門在大力推進市場改革的同時,也開始放鬆管制。如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對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進行鬆綁,重組上市禁止配套融資的規定已成「過去式」。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擬鬆綁主板和創業板的再融資規則。
「改革+鬆綁」組合拳,一方面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一方面解除對上市公司的束縛,讓上市公司能夠輕裝上陣。不僅有利於激發市場的活力,更有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
充滿期待的2020年
2019年的市場雖然再現低迷一幕,但隨著證監會不斷推出各項改革措施,在為市場鬆綁減負的同時,實際上也讓投資者對於2020年充滿期待。
A股入摩、入富、入標,全面放開QFII、RQFII額度限制,在為A股市場引入更多資金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之中,A股的國際化進程亦進一步加快。而更多外資的湧入,對於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對於市場的優勝劣汰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反過來講,投資者用手投票還是用「腳」投票,又會倒逼上市公司在提升治理水平,在完善內控、風控機制上下功夫,進而促進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股市處於低位的情形下,外資加速進入A股市場,2020年呈現不一樣的精彩其實也是可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