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該如何緩解?不痛、無症狀就是緩解?本文闢謠說明白

2020-09-27     談健

原標題:類風濕關節炎該如何緩解?不痛、無症狀就是緩解?本文闢謠說明白

類風濕關節炎通常被認為是慢性,而且是伴隨終生的疾病。它以著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不同的人,可以是輕度、中度或重度,症狀因人而異。儘管如此,如果它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步惡化,甚至會導致臥床。值得欣慰的是,新的治療方法能夠阻止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甚至可以防止關節損傷。

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分期

大多數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人群會逐漸出現症狀並呈現惡化。但是在得到有效的治療之後,可能會出現一段緩解期,隨之又會突然發作並加劇。總體來說,病情如何發展取決於許多因素,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家族史、發病年齡、任何疾病誘因等等。

隨著疾病的發展,身體發生變化。因而類風濕關節炎在每種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還屬於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絕大多數人只是感到關節疼痛、僵硬或腫脹而已,簡單來說,這只是關節內部發炎了,骨骼並沒有受到損害。

第二階段:這屬於中度類風濕關節炎。在此階段,滑膜發炎會導致關節軟骨受損。軟骨是覆蓋關節部位骨頭末端的組織。當軟骨受損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疼痛和行動不便。關節的活動範圍可能會受到限制。

第三階段:一旦類風濕關節炎進入這一階段,就被認為是比較嚴重的。此時,損傷不僅擴展到軟骨,而且擴展到骨骼本身。由於骨頭之間的墊子已磨損,它們將相互摩擦,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疼痛和腫脹。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和更多的行動不便。骨骼可能會受損,可能會發生關節變形。

第四階段:這是末期類風濕關節炎。在晚期患者中,我們可能仍會感到疼痛、腫脹、僵硬和行動不便。只是此時肌肉力量降低,關節與骨頭融合在一起,形成強直改變。這就好比,原本關節是活動自如的,我們用電焊將骨頭與骨頭焊接在一起,並沒有任何韌帶、肌肉、肌腱等連接。

在現實生活之中,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一定會經歷這四個階段,但是如果不治療,經歷所有階段也是必然的。

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目標是什麼?

現在的臨床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目標,基本上都是以緩解症狀為主。這就造成了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錯誤認識,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症狀得到了緩解,類風濕關節炎就處於緩解的狀態。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類風濕關節炎是否緩解,還是需要根據X射線、類風濕因子,以及相關類風濕抗體等多項檢查,進行綜合評估的。

而我們自己主觀意識上的緩解,只不過是知覺差異。一個2014年調查研究發現:

只有13%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將緩解理解為符合多項檢查綜合評估,疾病未處於活動期。相反,有50%的人群則理解緩解是「無症狀」,而48%的人群認為緩解是「無痛」。

由於個人看法有所不同,我們還是應該定期隨訪的原則。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感覺好些,僅症狀改善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緩解。在不諮詢醫生的情況下,我們不應停止服藥。這一點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至關重要。雖說臨床緩解的診斷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來說,長時間無症狀地生活,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免受痛苦的煎熬,可能比達到臨床緩解更為重要。

類風濕關節炎如何才能達到緩解?

早期干預:即使對於那些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多年的人,有時也會出現緩解。但是,早期和積極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好的治療結果。

類風濕關節炎的不同類型的常用藥物起著不同的作用。例如,NSAID和類固醇可減輕炎症。緩解疾病的抗風濕藥(DMARDs)通過減緩疾病進展來幫助保護關節組織。生物藥物作用於免疫系統,以改變人體的炎症反應。我們的治療計劃將取決於類風濕關節炎的階段,症狀的嚴重程度和炎症程度以及患病的時間。無論疾病處於哪個階段,與醫生保持聯繫以制定治療計劃都非常重要。

雖說藥物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生活方式也可能會緩解症狀。研究發現,約有45%的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得到有效的干預,在一年內能夠達到緩解。這些早期干預的措施,比如優先控制體重和戒煙可能會導致炎症迅速減輕。又比如運動,尤其是不會對關節施加太大壓力的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力量。

此外,我們千萬要拋掉自認為無症狀或無痛就是緩解,就可以私自停藥的想法,一定要堅持做到定期複查各項指標。這對病情的恢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結束語: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疾病,但並非所有人都能以同樣的方式發展。治療選擇和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或緩解症狀,甚至預防疾病進展。因此,我們應該堅持治療,堅持相信自己的主治醫生,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與類風濕關節炎長期共處,並不只是夢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RxW6HQBeElxlkkaZT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