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300GY為什麼叫GY?海外上市又是怎麼回事?

2020-03-11     摩托歐耶

摩托資訊那麼多,聽聽歐耶怎麼說

前幾天我們對無極300DS做了一個詳細的市場定位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無極就沒想把300DS和500DS與ADV混為一談,因為ADV這個概念被炒了很多年,無極這樣一個年輕品牌不能深陷其中,否則很快被埋沒,只有錯位競爭,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傳送門:無極300DS離我們不遠了,但它不是ADV,而是被遺忘的休旅車

合資鈴木的GW系列總共有三款車,GW250、GW250S、GW250F,這個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可是你知道嗎,官方把S版稱為旅行版,F版稱為運動版,因為F版全覆蓋的外殼包板和跑車很相似,所以F版一直是被廠家冠以運動屬性來宣傳的。

不過市場表現出卻乎廠家的意料,大量的F版被掛上三箱用作長途摩旅,所謂的「旅行版」卻無人問津,因此S版是最早停產的GW。

所以一款車被消費者拿來幹什麼,和廠家的宣傳沒什麼關係,大家完全是用腳投票,哪個適合自己就選哪個。

不過GW畢竟是將近10年的老舊車型,而且現在也畢竟是全民ADV的時代,所以豪爵會想盡一切辦法給DL250鋪路,F版和DL的用途太像了,直接砍掉,只有GW250街車版續命國四,因為合資鈴木只有這一款250cc的街車。

當大家都用ADV去摩旅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懷念休旅車呢?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休旅車市場的萎靡,是不是因為廠家都生產ADV了呢?

無極很快就想通了這點,它想做市場的引領者。

官方把DS稱為拉力系列完全是為了照顧650DS,實際上DS是Dual Sport的縮寫,也就是兩種運動,雙倍快樂。至於是哪兩種運動呢?完全看你自己的使用需求了。650DS可以是摩旅和越野,500DS可以是跑山和摩旅。

無極的理念就是,反正我造出來了,你們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最好別問我。

最高明的宣傳手段莫過於用產品說話,比如300GY,官方就沒怎麼宣傳過,可是民間對300GY的呼聲奇高無比,比650DS還要熱烈。

原因很簡單,因為市面上沒有類似的產品,無極做了市場的引領者,又因為消費者用腳投票,越野愛好者自然會把300GY作為最期待的車型。

接下來我會列舉兩個關於300GY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然後逐一解答。

1、為什麼叫300GY?GY是什麼意思?

在上市之前,無極自己也沒想好該叫什麼名字,19年摩博會,展台的資料版上有兩個名稱,一個是DSA,也就是DS的Advance(先進)版,一個是GY。

GY不是英文,而是漢語拼音,是公路越野的縮寫,GongluYueye,是不是很草率?其實不然,你可以百度搜索GBT5375,這是國家出版的《摩托車型號編制方法》。

準確的說GY是摩托車的型號(識別代碼),而不是名稱,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會用姓名而不是身份證號吧。可是有人會說了,列表里明明有越野車的代號啊,為什麼不用Y作為越野車的型號而用GY呢?

原因很簡單,只有GY才能上牌呀。

百度搜索摩托車公告數據查詢,排在第一的網站就是用來查詢摩托車公告的,啥叫公告?就是你廠家要生產一款車,要告訴大家這車的詳細信息,你不能偷偷摸摸的生產。說是廣而告之,實際上廠家只需要告訴一個人就行,那就是國家工信部。

搜索以越野見長的鑫源,你會發現鑫源沒有以Y字為結尾的摩托車型號,全都是GY,因為人家工信部說了,只有帶燈帶表的公路越野才能上牌,純越野是不行的。

從下往上看,XY400GY就是鑫源400公路越野的意思,這不就是鑫源X5嘛!沒錯,這是X5的最後一次小改款,從此之後便停產了。

那鑫源250GY9C是不是鑫源X2X呢?不是,X2X早就停產了。同樣排量可以生產不同的類型,可如果類型也相同,那就得在後面加上更詳細的識別代號,這是廠家自己加上去的,沒有什麼規律,你可以理解為鑫源250越野的第9車型的C款。

就是那個巨丑無比的鑫源迅龍……

同理,鑫源250GY第15車型是改款魔術師,你仔細看,這裡有個知識點。新魔術師在18年4月4日誕生,可18年7月才開放國四,所以它是國三車。後來鑫源覺得新款魔術師還有戰鬥力,於是在2019年3月8日重新變更了國四,當然,肯定得提高成本,比如尾氣、環保、電噴等等。

鑫源X5一直有電噴版本,所以理論上可以隨時升級為國四標準,但鑫源寧可升級魔術師也不升級X5,就是因為鑫源總是不升級X5,導致戰鬥力下降,市場表現遇冷,因此就不會花錢讓X5續命國四。

可笑的是,曾經在鑫源官微的某篇文章里,評論區有讀者問為什麼X5停產了,官方回答竟然是被國家環保給逼的,說國四太嚴格,所以X5才含恨退市。我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打得一手好太極,把責任推給國家,自己卻沒一點責任。

講清楚了GY是怎麼回事,可為什麼GY這麼有名呢?

因為國產越野曾經鼎盛過一段時期,嘉陵、宗申、輕騎、鑫源、加納士、CQR、隆鑫、金城,這些如今耳熟能詳的廠家都生產過民用越野,比如宗申飛躍、輕騎戰獒、嘉陵白菜等等。

與此同時,一些三四線小廠家也看上了這塊肥肉,由於越野摩托結構相對簡單,配套廠多如牛毛,因此農閒時大爺大媽們放下鋤頭就來廠里組裝摩托車,你想啊,這種廠家怎麼會花心思給摩托車起名字呢?乾脆就直接用識別代碼吧,也就是某某GY。

再加上當時網絡信息不發達,你說這車叫GY,嘿!他說這車也叫GY,叫著叫著就把GY叫響了,朗朗上口,就再也沒改過來,直到現在,GY還深入人心。

大家稱無極300拉力叫GY也沒錯,可如果無極以後再出現一款300排量的越野車,那就只能叫300GY-1、300GY-3、300GY-12了。

2、300GY真的在國外上市了嗎?為什麼會這樣?

是的,300GY的確在國外上市了,你可以去B站搜索300GY,就能看到老外對這款車的評價。

不過你也不必擔心,我倒是希望300GY晚點在國內上市,因為老外的這個版本還是老款。

2018年摩博會上,無極展出了300GY,當時的車架和平叉都是鐵的。2019年摩博會上,300GY升級為鋁平叉,雖然車架還是鐵的,不過好歹噴成了黑色,比之前那個偽裝成鋁合金的「暖氣灰」塗裝要好看太多了。

賣給老外的是舊款,就算是給咱們當小白鼠了吧,提前測車。

至於為什麼先賣給國外,我覺得是因為廠家根本不著急。被譽為國產ADV150的力帆KPV去年年底就在泰國上市了,本以為力帆官微能憋出什麼大招,結果是個APP,真是耍的大家團團轉。

關鍵問題是海外市場能給廠家更多的信心,KPV150對標產品是ADV150,300GY對標產品是CRF250 RALLY,這兩款本田車型都比較新鮮,CRF250 RALLY是2017年上市的,ADV150離我們更近,是去年下半年上市的。

這兩款以前從未出現的全新概念的車型,它們的市場預期連本田自己都不知道,這兩年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不知深淺。好不容易把RALLY車型推廣起來,國產「山寨」就跟進了。

可以這樣理解,本田培育了市場,國產廠家趁勢收割,用相同概念不同價格的產品與本田PK。反觀國內,小排量RALLY和ADV踏板還沒有被培育起來,廠家哪有信心一鳴驚人啊,網上呼聲是挺高,但還是海外市場更著急,近水樓台的國內市場反而不著急。

另外視頻里還有一款以300GY車架衍生而來的林道越野車型,國內不僅沒有上市計劃,甚至官方提都不提,和300GY是同樣的原因,海外市場環境比國內更熱情、更豐富、更良性,所以只外銷不內銷。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我們希望國外品牌大貿什麼車型,以及國內品牌內銷什麼車型,完全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人家覺得投放能賺錢,自然會投放。有一些反例,比如山葉R15、川崎250SL、本田CBR300,很明顯它們的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所以停售。

想要它們回來也不難,只需要讓國內市場更熱情、更豐富、更良性即可,而做到這些可絕對不是隨便轉幾個驢唇馬嘴的海外車訊,假惺惺的詢問大家的看法就能實現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讓更多人了解摩托車,讓更多人改變對摩托車的看法。

想改變,就要從自己做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s82nABjYh_GJGVLU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