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塊頭也有大智慧,系出名門的Terra250是否依然值得期待?|國造評論

2020-04-02     摩托歐耶

摩托資訊那麼多,聽聽歐耶怎麼說

阿普利亞旗下的硬派探險車型Terra150滿打滿算已經上市近四年了,無論帳面數據還是爛路通過性能,這輛硬核的羽量級小鋼炮都是國內同級別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從上市之初就一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狀態,雖然提到它時都豎起大拇指,126kg的車重、少有的21寸輻條大輪、150級別中最亮眼的動力表現,都使得Terra150在一眾「偽拉力」競品中鶴立雞群,但終究還是喜歡的多,下手的少。

阿普利亞給我的品牌印象一向是足夠克制,一直有自己的堅持,在這個一眾廠商蜂擁進入ADV和休旅市場,絞盡腦汁如何利用同平台車型降低開發成本,絲毫不考慮通過性能的選用低座高來降低上手門檻以期獲得更漂亮的銷量時,Terra150 ADV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混不吝,還是我行我素的選用了少見的21寸大輪。

目空一切的叫囂著:「不能豁爛路還叫錘子ADV,輪子就要21的,什麼座高勸退?愛買不買!」 當然,再任性的阿普利亞最終還得老老實實考慮現實問題,口嫌體正直,嘴上說著不要,身體是誠實的,又鼓搗了一個前18後17的標準版,掙錢嘛,生意,不寒磣。

那為啥還是叫好不叫座了呢?該妥協的也妥協了,站著把錢掙了就那麼難?對!還真就這麼難,在當今大環境下,一輛車銷量的多寡,早已不僅取決於車輛本身的產品力,品牌、營銷、性價比、大環境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可能成為木桶的短板,不信例數近些年的銷冠車型,無一不是在本身產品力過硬的基礎上,借勢而為,要故事有故事,要噱頭有噱頭,回頭一看性價比還讓人直呼真香,否則即便是風口,想成為被吹上去的那隻豬,恐怕也沒那麼簡單。

說回Terra150本身,銷量不算樂觀的原因當然不止自身存在的缺點,未避免充值嫌疑,還是不一筆帶過了,總結下來被吐槽最多的,一台典型的高轉發動機被安置在了注重低扭越野性能的ADV上造成的水土不服,容易拖檔,阿普利亞的解決方案是將大小鏈輪設計成前11齒後51齒,幾乎是標準越野車的後牙盤尺寸了,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低扭,但極速也因此受到影響,110齣頭的極速表現,講真有點不過癮。

其他問題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國產車不注重細節的小問題,比如全車線路不夠規整、鹵素大燈亮度不夠等等這些,作為這樣一台落地近2萬元的150cc級別的車來說,性價比不高,顯得誠意不足。

但這些真是Terra150系列銷量遇冷的主要原因嗎?其實我覺得Terra150是輸在了環境上,隨著近幾年國內玩樂車型市場的蓬勃發展,車友們眼光越來越挑剔,剛入坑的車友第一輛車選擇150級別的也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玩樂車型的門檻已經被國內各大廠商悄無聲息的拉高到了250級別,大多數人給小白摩友的建議也都成了排量為王一步到位,以免日後不滿足於動力造成頻繁換車。

雖然Terra的動力部分在一眾150車型中鶴立雞群,但上探到近兩萬的定價讓它的對手是各大國產品牌250級別的主力車型,這樣一來,Terra150的動力屬於被國產250系列降維打擊,原本優勢的動力竟成了短板。

阿普利亞由於近幾年銷量的疲軟,沒有了當年一呼百應的強大號召力,缺乏足夠強勢的品牌背書,無法支撐起近2萬元的售價,Terra150銷量遇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好在前段時間曝出了(疑似)搭載春風250動力的Terra250已經處於接近量產狀態了,對於喜歡這個系列的車友絕對是個好消息,痛定思痛的阿普利亞終於決定將Terra系列更新到250級別,補齊了短板,以Terra系列積累的口碑和產品力,Terra250將成為國內250級別ADV中的又一誠意之作。

從SR MAX250來看,阿普利亞對自身的定位已經清晰了很多,定價也更務實了,加上國內250級別ADV市場早已廝殺的刺刀見紅,前有賽科龍RX3、貝納利TRK251,其後還有虎視眈眈的無極300GY。

個人覺得Terra250的定價不會太高,如果以兩萬多的價格上市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總而言之,喜歡小排量硬派ADV的車友們有福了,Terra250和300GY這兩道硬菜都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亮相上市,屆時少不了真刀真槍的剛正面,喜歡的車友大可持幣觀望,我們有機會也會在後續推出這兩輛車的對比和評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鋁合金輪轂是否容易變形?輪轂越重代表性能越好用料越足嗎?

歐洲頭盔品牌不會選怎麼辦,帶你了解不一樣的西班牙MT頭盔

春風650NK還能再賣9年嗎?只要有需求,它就能一直賣下去|國造評論

放棄精品小排,GPR250加TERRA250能讓阿普利亞在2020年成功躋身一線品牌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QRMOHEBfwtFQPkd68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