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曾經寫過一篇《過度醫療猛如虎》的報道,揭開了令人震驚的過度醫療事件。
當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一個癌症患者的兒子說到自己的父親去世後,整整扔了三大編織袋的藥。人都死了,藥還堆積如山,而且都是自費藥。
世界衛生組織曾有調查指出,全球病人死於不合理用藥的有三分之一,而不合理用藥本身就是過度醫療。
作者|39健康網
編輯|伍茜
封面&首圖|銳景視覺
01
上萬億的衛生支出,有多少是無效醫療?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為14451億元,相較於2013年增長了55.5%,占財政支出的7.1%。如此高額的衛生投入,一方面反映我國醫療保障力度不斷增加,這是好的方面,但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動輒上萬億的衛生支出到底有多少是有效的,有多少是無效的?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一次討論組上說過:「無效醫療在美國的占比達到了40%左右,而在我國也沒有好到哪去。」
- 如很多不該吃的藥卻在吃,就是一個最普通的感冒都會開一大堆藥;
- 結石、膽囊息肉、肝血管瘤等疾病,聽起來很嚇人,但基本對人無害,無需進行特意的治療;
- 還有一些無需進行的手術也在做,如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是可以自愈的,但不少患者都被進行了手術等等……」
圖:全景視覺
為什麼會出現無效醫療?其癥結到底在哪裡?
上海交通大學衛生經濟學家馬進教授指出,我國無效醫療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醫保的支付制度所致。
醫保部門會更多將注意力集中在收支平衡、醫療控費上,但這些指標無形中將矛盾轉移到了醫院身上。醫院為了能完成上級的指標,只能將這些目標下放到醫務人員身上。但這個行為,只考慮了指標是否超支,沒有真正為患者考慮。
當然,我國如今在不斷地完善醫療體系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很多疾病也納入了報銷的項目。
圖:圖蟲創意
其實「無效醫療、過度醫療」的情況不只是存在於我們國家,全球都有類似的情況。《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做過一項研究,列出了最常被濫用的十大醫療檢查和治療:
(1)不必要的心電圖檢查
(2)服用他汀的患者常監測血脂,但很少影響治療方案的調整
(3)過度診斷甲狀腺癌
(4)補充鈣和維生素D不能降低老年人的骨折風險
(5)普瑞巴林對坐骨神經痛無效,並且會產生副作用
(6)抗精神病藥物增加姑息治療患者譫妄的嚴重程度,並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7)高靈敏度肌鈣蛋白檢測往往產生假陽性結果
(8)腹腔鏡手術相比,機器人輔助根治性腎切除術速度慢、成本高,無任何結局獲益。
(9)1/3確診為哮喘的患者,並無哮喘證據。
(10)改進電子病歷記錄,可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02
「藥物亂象」:9700多元的藥,真正有效的藥物僅一千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臨床路徑管理指導中心主任周勤表示,在日常的檢查工作中經常發現過度用藥的案例。
他曾經發現,一個脛腓骨骨折患者用藥總費用為9000多元,其中輔助藥的費用就高達8000多元,種類多達4種。也就是說,真正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藥其實才花1000多元。
看一次病,開一堆藥,這種情況大部分的患者都遇到過。在五花八門的藥中,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也有起輔助治療的藥物。
圖:123rf
輔助藥的濫用,帶來了巨大的醫藥費用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在醫保資金中,每年輔助用藥的費用高達成百上千億元。
可怕的是,濫用藥物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北京積水潭醫院和北京大學藥學院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有98%的醫療機構存在輔助用藥使用不合理或不規範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腫瘤患者化療以外的用藥、中藥注射劑和神經營養藥。
濫用藥物不僅浪費錢,也會產生不少健康隱患。避免藥物濫用,這4點很關鍵:能口服就不打針、抗菌藥不濫用、維生素不亂補、止痛藥不亂用。
03
這4種病其實沒必要治,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體檢。不體檢還好,一體檢就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不過你知道嗎?有的病其實根本沒必要治。
/肝囊腫/
肝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比較低,約為4.5%-7%。
肝囊腫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寄生蟲性肝囊腫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多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大部分無需治療。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不是腫瘤,而是肝臟血管細胞增生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
一般來說,如果肝血管瘤的直徑小於5厘米,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就不用治療。如果直徑比較大,有出血風險,就要及時治療。
圖:全景視覺
/骨刺/
骨刺也叫骨質增生,是人體對關節負重老化的表現,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
所以,如果檢查出骨質增生,先不要慌,沒有不適症狀就沒有治療的必要。如果出現疼痛、腫脹、行動不便等症狀,就要積極治療。
/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也被稱為「假婦科病」,因為它並不是病,而是一種病理現象。
輕度的宮頸糜爛不用治療,中重度宮頸糜爛,或者對正常的生活、生育造成影響的,應積極治療。
圖:銳景視覺
無論是從患者層面,還是從社會層面來說,無效醫療都危害巨大。避免無效醫療,一方面需要患者提高比辨別意識,醫生加強醫德,另一方面需要社會和國家的監督。
只有不斷凈化醫療環境,患者才能接受最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