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靜教授等牽頭的一項大規模隨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公布。研究發現:對於高血壓人群來說,與將收縮壓(高壓)降到<140 毫米汞柱的標準相比,把收縮壓(高壓)降到<120 毫米汞柱,可顯著降低不良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死亡風險。
也就是說,高血壓降到<140毫米汞柱不是萬事大吉,而要降到<120 毫米汞柱才是最佳。
我國大約有2.45億高血壓患者,如果把<120 毫米汞柱設為「最佳血壓值」,那麼血壓偏高的人數將會大大增加。然而,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高血壓的危害。
作者|伍茜
排版|小九
封面|123rf
首圖|全景視覺
委內瑞拉心血管專家伊戈爾·莫爾曾說:「如果有人被確診癌症,他會立刻感到驚恐;但如果被確診為高血壓,他就不會感覺情況很糟。可實際上,死於高血壓的人數是死於癌症人數的4倍。」
國內一項調查發現,在門診新出現的高血壓病例中,35~45歲者占63%,其中有1/3的患者就診前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有48%的人接受過治療,規律服藥的僅26%,治療控制率不到四成。
01
因為高血壓,面試成功卻被公司拒絕錄用
「95後」黃軍是一名銷售員,平日裡應酬需要經常喝酒,這幾年體重「蹭蹭蹭」漲到了190斤,健康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耗。
去年失業後,黃軍花了很長時間找工作,好不容易在一次應聘中通過了面試,在入職體檢時被查出了高血壓,達到了200/130毫米汞柱,遠高於正常範圍,體檢醫生建議他及時到醫院就診。
中青年高血壓多呈「隱匿性」,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圖:全景視覺
黃軍不以為然,心想:「我這麼年輕,檢查完吃點藥就能好了吧?」他交了體檢報告,滿懷憧憬地等待入職。
一周過去後,新公司一直沒讓他去上班,他主動詢問後才得知,因為血壓過高,公司認為他無法滿足崗位要求,拒絕了錄用。
黃軍這才意識到,原來高血壓不是一件小事。他感到非常失落和焦慮,同時也開始復盤自己的生活,他回想起自己經常走兩步路就喘氣、呼吸急促,偶爾還會頭痛眩暈,他之前以為是沒休息好導致的,一直拖著,現在不得不去醫院了。
醫生給黃軍做了檢查,發現他的血肌酐值已經達到了800μmol/L,超出正常值七八倍,這說明他很早就因為高血壓並發了高血壓腎病,腎功能衰竭引發了尿毒症。醫生說:「如果當初能及時發現並治療高血壓,是不會走到這一步的。」
高血壓的診斷:非同日監測3次以上的血壓,均超過14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病。如果是單次監測血壓為140mmHg,還需要觀察或隔天連續多監測幾次,才能診斷高血壓病。/圖:銳景視覺
很多人都以為高血壓是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但近年來高血壓越來越低齡化。
北京安貞醫院高血壓中心主任程文立表示,「大家可能都認為高血壓科都是老齡的人,但其實來到我們科的患者約80%是中青年患者,老年人只占不到20%。」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醫學博士羅淞元和副主任醫師吳櫻在直播間為網友答疑時,提到我國中青年患高血壓趨勢越來越明顯,在35-44歲人群中的患病率近17%,差不多每5個中青年人就有1個患高血壓。
關於高血壓的高危因素,羅淞元和吳櫻認為,一是家族遺傳,二是吸煙喝酒,三是日常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高鈉高鹽飲食、缺乏運動、熬夜、精神壓力大等,四是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60%會得高血壓。有這些因素的中青年,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血壓情況。
02
有的人血壓都要爆了,自我感覺依然良好
很多年輕人即使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依然自信爆棚。
「我這麼年輕,不會的~」
「就高一丟丟,沒什麼事的~」
「少吃幾天藥,以後老了再吃」... ...
家住深圳的張先生,3年前查出高血壓,但「心大」的他覺得自己年輕力壯,壓根不當回事,沒遵醫囑吃藥,平時也很少量血壓。
去年年初開始,他總覺得身上沒勁,稍微活動一下就上氣不接下氣,偶爾咳兩下,還會胸悶,下肢出現水腫。後來,胸悶氣短、咳嗽的症狀加重了,張先生才想到去醫院,「拖著也不是辦法,這回不能『心大』了。」
高血壓病好發人群:飲食不當、缺乏活動、情緒易緊張的人,以及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或伴有糖尿病等人群。/圖:銳景視覺
於是,他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結果被查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高血壓3級等多項疾病。胸部CT出來後,他更是倒吸一口涼氣,片子上顯示,他是真的「心大」—— 左心房直徑已經達到79mm,整個胸腔已被心臟占據了2/3,心臟體積是正常人的2~3倍!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田野指出,「巨無霸」心臟存在極大的風險,是心衰猝死的定時炸彈。更可怕的是,張先生的心包、胸腔、腹腔等多處都出現了積液,心電圖結果顯示竇性心動過速。
張先生在心內科病房經過8天的住院治療後,情況明顯好轉,胸悶氣短咳嗽等現象有了改善,心也慢慢地不再大了。
高血壓常被稱為「無聲的殺手」,許多患者會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發病,且會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嚴重疾病。/圖:123rf
「能救回來真的不容易,青年的心臟功能和六七十歲的人一樣,這就是沒有持續服用降壓藥帶來的嚴重併發症。」田野醫生說,在看診過程中,這樣「不聽話」的高血壓患者太常見了,特別是年輕的患者最多,其次是一些固執的老年患者。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陳寄梅所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患者是已經出現了心、腦、眼睛、腎臟、血管等多器官損害,才來醫院就醫。所以關注好自己的血壓,做好預防治療是關鍵。我們要知曉自己的血壓,認識高血壓的危害,做自己健康的責任人。」
03
當醫生們患上高血壓,他們是這樣做的
在「2019 健康中國·醫者健康跑」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汪芳分享了自己成功降血壓的經歷。
汪芳說,自己曾經是一名高血壓患者,高壓170/100 毫米汞柱,低壓120/100毫米汞柱。她在進行一段時間的長跑後發現,通過運動,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血壓也恢復了正常。
後來她每天跑步11公里上下班。不僅如此,每當去外地參加學術交流時,她都會帶上一雙跑鞋,早起一小時,用雙腳丈量一個城市,鍛鍊身體的同時,還對這個城市有更加深入的人文了解。
醫學界認為,慢跑有助於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可以適量、有規律地運動。/圖:123rf
而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醫師謝海波,則通過飲食、運動、早睡等方法全方位給自己「降壓」。
謝海波參加單位體檢發現血壓高達156/100毫米汞柱,明顯超標。他十分懊惱:「我天天勸病人控制血壓,自己竟高血壓?!」於是決心管好血壓。
他制定了一套非藥物降壓方案,首先在飲食上進行改變——每天早餐以堅果和果乾為主,多品種搭配著吃,如核桃、松子、葡萄乾、花生、杏仁等,平均每天吃30克左右;中午在單位吃工作餐,葷素搭配,注重對米飯的控制,把米飯的量減少了1/3-1/2;晚餐儘量少吃或不吃米飯,少吃肉多吃菜,肉菜的總量要比中午少。
高血壓患者應少吃鹽,每天攝入的食鹽量<6g為宜。/圖:銳景視覺
除了飲食的控制,謝海波也提高了運動的頻率。因為做醫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健身,所以他沒有特意到健身房運動,而是每天堅持步行上下班,在單位工作時能步行時就步行,儘可能少乘電梯。
此外,他每天堅持早睡,要求自己在23點之前睡覺,早晨7點起床,中午適當午休,形成相對規律的睡眠習慣。另外,他在平日裡會多按穴位,每天以指代針按壓內關、足三里、曲池、太沖四穴,每個穴位均雙側按壓,每個穴位按壓次數為150次,每日1次。
兩個月後,謝海波的血壓降到了140/90毫米汞柱左右。半年過去後,他的體重減掉了10公斤,血壓波動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整個「降壓」過程中,沒有吃一粒降壓藥。
控制好血壓,可以大大降低腦卒中發生的風險,醫生建議30歲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圖:123rf
【寫在最後】
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就是沉默,它就像一個隱藏在我們身體里的殺手,在悄無聲息地吞噬我們的健康,一旦發病,終身相伴。
如果你以前從未注意過自己的血壓,現在開始,請花點時間多關注它。
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是高血壓,那麼儘早做出改變吧。你會發現培養了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後,很多疾病都能迎刃而解。
(文中患者均為化名)